《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2020-03-02 10:23:3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1.2000年左右,居然还有等级制度,还有塔利班那样滥杀无辜、泯灭人性的组织。。。我们的成长和生活环境真的很好。

2.说说阿米尔:从小就希望与父亲之间有更亲密的关系,因为妈妈因生他而死,他内心一直是有点愧疚的,更加害怕父亲因此恨他,不喜欢父亲对哈桑那么好。而且哈桑似乎更像父亲希望他成为的样子,正直勇敢,总是为他挺身而出。多种因素导致了阿米尔的沉郁、怯懦。。。。。。风筝大赛那天发生的事情-------没有为受欺负的哈桑挺身而出,成了他心里无法触碰的秘密,一直被困扰,直到接到拉辛汗的电话。。。。。。 虽然经过了内心二十年的煎熬,阿米尔依然没有变得勇敢起来,怯怯地踏上找索拉的路程。直到被阿塞夫暴打,感觉内心的魔鬼终于被驱走,他也将秘密告诉了妻子索拉雅。结婚时,他原凉了妻子的过去,却在近二十年后才释放自己。 没有良心的人不会感到痛苦。阿米尔算不上一个正直勇敢的人,但庆幸的是,他最终走上了重新做回好人的路。还有他喜欢写故事,并且让写作成为了自己的事业,(父亲开始不同意,但也没有多加阻拦)也值得被点赞。

3.阿米尔父亲:不信真主,正直勇敢,却也最终没能逃脱世俗的桎梏,背叛了视为亲人的阿里,却不敢承认自己的亲身儿子,眼睁睁的看着亲儿子被赶出家门。

3.哈桑:十足的大好人,世俗眼光、种族歧视和等级制度的受害者。

4.说说题目《追风筝的人》:现实中最会追风筝的人是哈桑,而其他人也在一直追着“风筝”,阿米尔的风筝是希望弥补对哈桑的亏欠,驱赶内心的痛苦煎熬。从书中可以看到,在阿富汗当时的背景下,大人小孩,男人女人似乎都有难以言说的过去或难以启齿的丑事陋行,这些过去折磨着他们,驱使他们做出更多的善行还弥补过错。是教人们学会原谅,学会包容吗?有点不懂。。。。感觉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社会观念的桎梏,种族歧视的迫害,以及万恶的战争。。。。。

大一看过电影没看懂,看完原著后又看了电影,这才看懂。只想说,电影跟原著差得有点远,跳跃有点大。。。。还是原著深入人心,精彩得多!

追风筝的人 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 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doc》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