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_读后感

2020-03-01 17:05: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梭罗与他的瓦尔登湖(太杂了,不知道要用什么题目)

(本来想写点有关心灵的东西,多为凑字数,扯着扯着扯到保护环境去了„„总算是凑够3000字)„„„„„„„„„囧„„„„„„

细细品读《瓦尔登湖》,我看见梭罗扛着斧头从他破烂的小木屋走出来,步伐轻盈;我看见他的眼睛如湖水般清澈,他的内心如平静的湖面,波澜不惊。

闭上眼睛,我看见老庄在湖边论道,是那样的轻声细语,仿佛怕吵醒湖里的游鱼,还有那岸上的鸟兽。湖边青葱的树木,因为有了湖水的滋养而充满灵性,它们为各种飞鸟鸣虫提供了安定的家,一切都显得美好祥和。我看见子陵在钓鱼,我还看见季鹰在采摘莼菜。

1845年7月,梭罗抛弃了物质与财富,远离了世俗和尘嚣,只身一人来到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里过起了简单的隐居生活。一切都是那么简陋,一切又是那么自然。粗衣麻布,陋室破灶,粗茶淡饭,没有浮华,仿佛也就没有了世俗的羁绊。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道,有人在社会上刚正不阿,艰难的维持自己的原则;有人在世故的环境中圆滑处世混得个“自我感觉良好”,取得自认为的功成名就;有人“大隐”隐于世俗之中,做一个旁观者,隔岸观火;而梭罗是如陶渊明一般隐于山林,道法自然,身心融于山水之间。退隐山林,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然而梭罗是比五柳先生少了一份无奈,也就是多了一份愉悦。梭罗是本着体验和尝试的心态而隐居,陶潜则是官场失利而隐居。但又有谁能说他们的快乐是不一样的呢?他们殊途同归,在大自然的面前,他们都是孩子,大自然的孩子。大自然滋养着他们,洗涤他们的灵魂。《瓦尔登湖》让我懂得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我们不需挣扎,只需在她面前虔诚地生活,拥抱她,亲吻她。

最初读《瓦尔登湖》,便觉得梭罗的自然伦理观跟老庄的“道法自然”有点相似。没有屋子,一把斧头向山林,不必有其他的东西;没有食物,“种豆南山下”,一杆简陋的鱼竿变足以拥有一顿美味;粗衣麻布,何须奢华,但求能给予一点点的温暖。要过河,有人费尽心思造桥,花了许多功夫,最终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过河;有人看下一棵树,疱削琢磨,做出一只精美的小船,放到水里却害怕经不起风浪,遂退而沉思,自己是否真的有必要过河,是否真的值得以损失一只精美小船为代价。太多的羁绊,让我们失去自由,远离了自然。庄子得到一个大葫芦,便可以凭着它游荡于江河湖海之间——把葫芦绑在身上,无需复杂的工具,精湛的技巧,强壮的身躯,只要浮在水面,何愁过不了河,何须诸多羁绊。

正如我们吃饭——向胃里填充食物,只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得以进行,得以燃烧,得以延续。我们却制定了很多死板的程序,怪异的工具,复杂的方法,为的是满足口食之欲,却忘了进食的本质和目的。“人的嘴巴不会使人肮脏,而贪婪的口胃却使人肮脏。”

为了贪婪的欲望,我们无所不用其极,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各种各样,无一不成为我们的桌上的食物。深海的石斑鱼,山间的东北虎,远方迁徙而来的白天鹅„„它们本是大自然的宠儿,却被我们扣上“物以稀为贵”的帽子,加以猎杀。为了贪欲,变得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终于,慢慢地,我们终于认识到这不是万物之灵所应该做的,有些人醒悟过来,组织了各种团体,进行了各种游行,做了各种宣传,但地球的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灭亡速度骤减,虽然猎杀不是全部的原因,但利欲熏心的人还是大有人在。为了口食之欲,许多人已经犯了七宗罪里的两罪——贪婪和饕餮!

是啊!地球的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灭亡速度骤减,人类猎杀它们,不仅仅是用来填饱肚子,满足味蕾,还用来制造成那些可有可无的诡异的东西。远古时代,人类还没有足够的文明能够纺织棉线,种桑养蚕,还没有毛衣、羽绒服,没有尼龙,涤纶,有的只是唯一能用来保暖的兽皮,而如今,工业文明已经使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制造各式各样的衣物。但人类却不能满足,不断追求奢华,整件的皮草,海豹海狮海狗的、老虎猎豹狮子的„„分种类,分大小,分成色,甚至分哪一种动物的稀有程度以此来计量价格。那么残忍,那么血腥,它们都

要被活剥——皮草要整块完整的才能更值钱!为了有象牙雕能装饰房间,野生象群正在减少,多数大象被关进动物园里,看似无忧无语,最终只能是郁郁而终;为了能有珊瑚可以用来做成工艺品,人们潜到海里大肆掠夺,全然不顾那些珊瑚礁几百年甚至更长岁月的洗礼才能形成;为了搭建屋子,为了造纸,甚至是为了生产一次性筷子,森林被残忍地破坏,树木的倒下伴随着哀嚎,人类,听见了吗?大地的呜咽,听见了吗?

“我们为什么总是考虑怎样去得到更多的这类东西,而不能适当、适时地减少一些对这类东西的渴求呢? ”

或许正是有渴求,我们才走到今天,文明依然在不断发展,但谁又能说这是可持续的呢?会不会有一天我们亲手将自己埋葬,而现在的我们只是在自掘坟墓。没有答案,只能等待时间的见证!

周遭的环境如此美好,但人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是看到很多障碍,有障碍就必须清除,天经地义。于是,人类努力改变环境,试图把它改变得更舒适,很明显,我们成功了,我们改变甚至创造了全新的生活环境。但最终却可悲地发现——我们需要费更大的劲,花更多的时间去适应这个全新的环境。工业文明带来了高速的运作方式,我们生活的地方从泥土和树木变成钢筋水泥,清新的空气变得污浊,正如那清澈的湖水变得不堪入目,许多污染我们还没能亲身感受到,即便是亲身经历了,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毕竟人类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且还在不断进化。说得夸张一点——“万箭穿心,习惯就好。”

真的是习惯就好吗?怕是变得麻木了吧?

我渴望拥有澄澈的瓦尔登湖,她是那样的美丽,美丽到你只要看上她一眼心灵便会得到净化,深深被这种美丽所折服。我渴望跌入她的深邃,在我渐渐习惯那种麻木之前。工业的不断发展,不知道地球上还保存着几个瓦尔登湖!原原本本的瓦尔登湖!充满灵性的瓦尔登湖!

梭罗是幸运的,他来到了瓦尔登湖畔,接受了洗礼。他陪伴着瓦尔登湖经历了春夏秋冬,从春暖花开到秋高气爽,从盛夏清风到严冬飘雪,就像孝子虔诚地陪伴着他那慈祥的母亲。疲于生活的人们啊,你们何不抛弃掉世俗的羁绊,把自己当成悠闲的人,将心置于山水之间,终将发现,之前的劳作都是那么可笑,真正属于自己的只有大自然。我们被自己创造出来的环境所奴役,在这里却可以做大自然的主人——“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搭一间陋室,“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融入周围的清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烦闷沉郁皆置身外。

这是一种境界,佛家称之为“出世”,正如老子、庄子、陶潜、阮籍、嵇康„„他们都是那样的超然于世。

然而这对于我们却是难以做到的,或者说这样的境界不是我们这个年龄所应该拥有的。 时代的发展,正是有了对物质的需求才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领略了瓦尔登湖的美丽,也懂得梭罗的思想,但对于青春年少的我们,这样的闲适,不适合。世界潮流浩浩汤汤,时代的进步需要我们为之付出,为之奋斗。如果世界每个人都像隐居于瓦尔登湖的梭罗一样,随遇而安,满足于糟米野菜,世界固然美好,但不会有我们的今天——拥有工业的文明,并且还在不断加速发展。

工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文明,但也改变了整个地球的环境。然而这是不可避免的,其矛盾就像如果没有横流的物欲,人们又如何会觉得梭罗的思想弥足珍贵。

我们不能如梭罗一样隐居,但要懂得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我们或许做不到梭罗的恬淡闲适,但我们可以如梭罗一样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细微之处感受她的抚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瓦尔登湖,梭罗的瓦尔登湖!

正如那如诗如画的一汪湖水,我们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的恩赐,我们需怀感恩之心,在大自然面前多一份虔诚,多一份谦卑。

读书笔记梭罗《瓦尔登湖》

读梭罗的《瓦尔登湖》

梭罗的《瓦尔登湖》名言警句

《瓦尔登湖》中梭罗的生态思想

心灵的归处读梭罗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读后感

《瓦尔登湖》读后感

瓦尔登湖 读后感

瓦尔登湖读后感

瓦尔登湖读后感

《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_读后感.doc》
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_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