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彩的概况

2020-03-01 21:12: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国福利彩票与您共同走过

中广网 2010-06-11 [打印本页]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弹指之间,中国福利彩票,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悄然走过了二十载风雨路程。

20年来,中国福利彩票事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在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的支持下,在民政部门的领导下,在众多的社会爱心人士的参与下,在不断探索中规范管理,在安全运行中健康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福利彩票发展之路,为发展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公益事业,救助特殊困难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年来,中国福利彩票始终坚持“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宗旨和“公平、公正、公开”的诚信原则,倡导理性购彩,奉献爱心,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努力降低彩票发行中的负面影响,坚持规范管理,积极扩大发行。截至2007年6月30日,全国累计销售福利彩票2423亿元,为国家筹集公益金809亿元,资助、兴建各类社会福利等公益项目超过15万个,有力地支持了社会福利事业和公益事业的发展。

中国福利彩票发展历程

中国经济从八十年代开始进入了快车道,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然而,单一依赖财政拨款的社会福利事业却面临着困境。当时我国的救济、优抚

对象人数达1.5亿人以上,而全国没有一家社区服务机构,一半以上的乡村没有敬老院,城镇社会福利机构需要改造的危旧房屋占了一半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1986年8月18日,民政部正式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开展社会福利有奖募捐活动的请示》。1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同意由民政部组织一个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奖募捐活动,筹集资金发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社会福利事业。1987年3月13日,由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联合召开关于开展社会福利有奖募捐活动的座谈会,与会的27个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负责人经过热烈讨论均表示支持。

初创的岁月

1987年,新中国的第一张彩票在天津市印刷出厂。1987年7月27日,河北石家庄的第一工人文化宫广场,新中国的第一张彩票在这里售出,中国的彩票历史从此掀开了崭新的画卷。随后参加第一批试点的10个省市陆续开卖,1987年7月28日,在上海锦江饭店,上海市募委会宣布成立,并在会议现场开始试销首批发行的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8月,上海江西中路215号老市府大楼前,设立了10几个销售点,开始正式销售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1987年7月30日,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宁波市鄞州区、瑞安市开始销售;1987年8月5日,天津依托工商银行设点销售; 1987年9

月4日,江苏省在南京市开始销售; 1987年9月20日,湖北省荆州沙市开始销售; 1987年9月29日,黑龙江省在肇东开始销售;1987年10月,山东省开始销售;1987年12月18日,广东省在广州市府前路开始销售;1987年12月,福建的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开始销售。

那时的中国福利彩票还步履蹒跚,当年全国的年销量不足1800万元;那时的站点还简陋不堪,一张桌、一把椅,扯条横幅卖彩票。

难忘“大奖组”

经过几年的探索,中国福利彩票采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奖组集中销售方式。这种在短时间内集中销售大量彩票的方式,为开创福利彩票新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8月15日,山西省大同市在红旗广场创造了单点日销量200万元的全国纪录,为全国开了先河。从1994年起,新疆,这个地广人稀的边疆地区,竟以一连串的令人瞠目的数字屡屡刷新着纪录:1994年11月6日人口只有25万的玛纳斯县创造了单点日销彩票205万元全国新纪录,为全国大奖组操作提供了宝贵经验;1994年12月28日,库尔勒市推出400万元大奖组,一天半销售完毕,创造了日销量286万元的全国最高销售和全国最大奖组规模纪录;1995年2月18日,哈密推出420万元大奖组,两天半销售完毕,单点日销量292万元,再次刷新了全国日销量最高纪录;1995年4

月1日,伊宁市推出600万元大奖组,一天半销售一空,创造了410万元的全国单点日销量最高纪录;1995年4月28日,乌鲁木齐市推出800万元大奖组,当天销售690万元,单点日销量的全国纪录被再次刷新。新疆模式的“大奖组”销售方式遍及全国,为福利彩票销量的大幅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1998年11月,在广东省东莞虎门广场3天半时间销售福利彩票4400万元;1999年1月9日至11日,浙江温州市举办大奖组多点联销,3天销售福利彩票1.5亿元,首日销量高达1.2亿元,创全国即开型彩票大奖组销售规模最大、日销量最高的纪录;2001年12月初,深圳市开展福利彩票大奖组多点联销,9天在10个销售点累计销售彩票1.9亿元,创全国即开票大奖组销售量之最。 “风采”耀九州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福利彩票开始融入世界,广泛地吸纳世界各国在彩票领域里的最新科技和管理成果。

1995年4月28日,深圳率先采用计算机管理方式销售福利彩票。随后,广州、沈阳、广东、湖南、浙江等5个省市相继开始电脑票的试点发行。

1999年10月1日,第一张计算机网络管理发行的乐透型福利彩票——“上海风采”电脑彩票在上海成功面市。 12月11日,中国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风采系列”电脑福利彩票座谈会,推广上海电脑彩票的发行销售经

验。随后,各地以“风采”命名的电脑福利彩票像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全国,并培育出了“齐鲁风采”30选

7、“南粤风采”36选

7、“北京千禧”3D、“广西风采”37选

7、“辽宁风采”35选

7、“新疆风采”35选7等一批信誉良好、销售业绩突出、管理规范的优秀游戏。

2003年将热线升级改造工作作为新的增长点。截至年底,已经有24个省级发行机构实现了热线系统销售,虽然受到“非典”影响,当年电脑福利彩票仍然销售了166.45亿元,全国福利彩票总销量首次突破200亿元。

2004年底,全国所有省级发行机构全部实现了热线销售。电脑福利彩票一举突破了200亿元大关,达218.44亿元,全国福利彩票销售了226.38亿元,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

2005年,电脑福利彩票实现跨越式发展,销量突破400亿元,达402.2亿元,为今后电脑福利彩票的发展搭建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更为坚实的基础。

伴随着“风采系列”电脑福利彩票热销,全国已建立健全了以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统一管理,省级中心承销,地(市)级机构为基础的发行销售网络。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深圳市共设发行机构32个,地级销售机构320个,县级销售机构2123个,电脑福利彩票投注站超过

10万个,全系统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形成了强大的销售网络,有效地保证了福利彩票的销售和发行工作。

品牌显风范

“双色球”、“3D”、“7乐彩”、“刮刮乐”、“中福在线”的多品牌战略,使福利彩票步入了辉煌的品牌时代。

2003年2月16日,第一个全国联合销售的电脑福利彩票“双色球”开始在全国发行,标志着电脑福利彩票品牌时代的到来,对于中国福利彩票整体形象的提升、市场份额的扩大及销量的增加、各省玩法的整合重组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4年10月18日,第二个全国联合销售的电脑福利彩票“3D”游戏终于获得批准开始发行。福利彩票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彩民负责的态度,依靠强大的福利彩票品牌优势,坚持按照国际惯例,实行“限号”销售,保证福利彩票在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健康、稳定的发展。在全国彩民心中,树立了公正、公平的形象。

2007年1月1日,第三个全国联合销售的电脑福利彩票“7乐彩”游戏开始发行,这种补充型、辅助型玩法的推出,进一步整合和完善了电脑福利彩票的游戏品种结构,大、中、小三个全国性品牌玩法相互支撑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

2003年6月28日,中国福利彩票 “中福在线”即开票在广州市隆重举行了首卖仪式,标志国际先进的无纸化彩票

——“中福在线”正式进入试点发行阶段。经过几年的探索,2006年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当年共销售“中福在线”即开型彩票45.667亿元。

2003年,利用电脑物流管理系统发行的带有二维条码的网点即开票首先在上海和湖北进行试点。目前,运用这种销售管理系统的省份已经达到15个。

20年的历程,已向世人宣告:发行福利彩票是动员人民群众投身慈善事业最广泛、最经常的慈善活动,是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20年的历程,已向世人证明:福利彩票从诞生到发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劲的生命力,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前景光明的朝阳事业;20年的历程,已向世人昭示:福利彩票事业已进入了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

中国福利彩票严管理保安全促发展

20年来,全国福利彩票系统始终坚持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奖募捐的性质,一手抓发行,一手抓管理,坚持“安全运行,健康发展”的工作方针,使福利彩票工作更加注重科学管理和社会责任。

诚信建设 常抓不懈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旺,国无信不强”。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福利彩票的立业之本。20年来,诚信是福利彩票始终坚持的原则,诚信建设是福利彩票发行机

构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福利彩票的诚信体系由全系统各级发行机构、销售站点、所有从业人员构成,体现在彩票发行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中。福利彩票系统坚持开展以技术防范、制度保障、道德强化为主要内容的诚信体系的建设,从福利彩票创立之始乃至发展的不同阶段,始终把诚信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确立并坚持机构公信、游戏公平、程序公正、操作公开的工作准则,并将诚信教育纳入职业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组织“走近双色球、走近3D”活动,邀请社会公众到现场观看开奖,促进了福彩的诚信体系建设。各地福彩中心也围绕诚信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活动。2006年,黑龙江省福彩中心获得省委宣传部颁发的“百姓口碑最佳单位”、省政府颁发的“黑龙江公众形象最佳单位”的殊荣,湖南省福彩中心被省发改委、商务厅等14家单位授予“湖南工商界十佳诚信示范单位”的光荣称号。

近几年,全国还涌现出一大批诚信经营的优秀福彩投注站业主和销售人员,他们在巨大的诱惑面前没有动摇,用行动演绎着诚信无价,对全社会的诚信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强化基础建设 推进规范管理

各级民政部门和福利彩票发行管理机构始终坚持以管理促发行,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狠抓规范操作。同时,在全系

统认真开展了ISO9000质量认证等加强规范管理的活动,促进福利彩票发行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目前,全国省级发行机构全部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通过质量认证活动,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完善了管理制度,提升了管理水平,维护了福利彩票的良好形象,确保了福利彩票发行工作安全运行,促进了福利彩票事业健康发展。

抓好销售系统建设 增强技术保障

销售系统是彩票发行安全运行的基础和保障。仅电脑彩票销售系统就经历了三个技术阶段,即非热线系统阶段、准热线系统阶段和热线系统阶段。热线系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销售模式。目前,全国所有省级发行机构全部实现了热线销售。这种热线销售系统是数据中心与投注机在线连接,彩票的销售、彩票数据传输、彩票数据处理都是实时的,边销售边纪录防止了彩票数据丢失;边销售边处理数据可以保证销售时间可以延伸到开奖前一刻;随时了解和监控销售概况;随时对彩票游戏在线升级;随时控制违章销售站点等功能,尽显了热线系统的优势。

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还开发完成了销售数据检索软件,实现电脑票销售数据集中处理和集中备份,加强了对全国电脑票销售数据的管理。组织实施了“中福在线”销售系

统扩容建设,增强了中福在线发行能力。对即开票销售系统进行了改进升级,进一步完善了系统性能。

各地通过系统升级、机房扩容、灾备建设、通讯备份等手段强化技术保障,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建立相关的技术文档,保证电脑票销售系统不间断稳定运行,提高销售系统对市场的服务能力和应变能力。各地都制定了紧急处理预案,提高突发故障的排除能力。北京、广东、四川等省市进行了机房灾备建设;江苏与安徽着手建立机房互为备份,既可增强安全性,又使资源利用得更充分;湖北、吉林加强投注机的巡检巡查,适时更新投注设备;山西、辽宁、黑龙江、山东等省市都对系统进行了升级优化,使系统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江西、广西、重庆、云南等省市严格按照规范和规定的流程操作;广东建设了新的全省监控系统,提高了对全省投注站销售情况的在线监控能力;福建实现了语音、数据、视频的三网合一,建设视频会议系统用于全省的会议和培训;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福建、河南、湖北、贵州、云南、新疆、宁夏等省市在去年都建立了实时缴款系统,提高了资金管理的安全性。

培养人才 提高服务水平

20年来,民政部门及全国福彩系统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组织编写各类业务培训教材,制作成光盘和资料进行发放,把培训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与重点高校合

作办学,开设MBA课程培训,中彩中心与北理工联合开办了福彩系统EMBA班。广东福彩中心与中山大学、安徽福彩中心与北京大学远程教育合作开设MBA课程培训;辽宁、甘肃、深圳、黑龙江、新疆举办了业务技能大赛,达到了以赛促训、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目的;湖南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单位”的构想,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

经过培养和锻炼,福彩系统拥有了一支管理水平高、综合素质好、拼搏能力强的管理队伍,拥有了一批业务精通、技能高超的专业技术人才,拥有了众多营销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销售能手。

中国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情况

20年前,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民政部牵头组织开展社会福利有奖募捐活动时指出:“团结各界热心社会福利事业的人士,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筹集社会福利资金,兴办残疾人、老年人、孤儿等福利事业和帮助有困难的人”。于是,中国福利彩票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有一个鲜明的宗旨—— 扶老、助残、救孤、济困,明确了福利彩票必须坚持的发展方向。

20年来,中国福利彩票始终坚持“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宗旨和公平、公正、公开的诚信原则,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稳妥地开拓福利彩票发行市场,不断加强和规范

彩票发行管理,坚持将所募集的福利彩票公益金重点投入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公益领域,致力于提倡和营造健康的彩票文化,充分体现了福利彩票“有奖募捐”的性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截至2007年6月30日,我国福利彩票已累计销售2423亿元,筹集公益金809亿元。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是明天的希望。但是总有不少失去父母的孤儿,总有不少罹患各种病症的聋哑、弱智和小儿麻痹症的患者。他们期待关爱,需要温暖。

“九五”前,虽然福利彩票发行还不很多,但仍有大量资金用于弱智残疾人教育,聋儿语言训练、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和白内障复明手术的资助,并使这一群体的受益人数超过60万人。

“九五”期间,民政部本级每年从彩票销售额中提取2.5%的社会福利基金,每年资助国家教育部350万元用于“弱智儿童特殊教育”、1500万元用于中残联“三项康复”、500万元用于“孤残儿童助医工程”,500万元用于“受灾地区城乡福利设施恢复重建”,200万元用于“流浪儿童救助设施改造”。

1996年, 民政部动用5263万元,带动地方资金2亿元,对全国103所儿童福利院或社会福利院儿童部进行了全面改造,并为这些单位收养的1795名病残孤儿提供了康复治疗。

2004年至2007年,民政部实施“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建立全国福利机构在院残疾孤儿手术救治网络。投入福利彩票公益金7亿元,为福利机构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手术。目前已有3万多名残疾孤儿接受了手术矫治,有5000多名康复后的孤儿被领养或家庭寄养。

2004年至2005年,部本级共投入福利彩票公益金5000万元,用于资助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建设,加强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为进一步完善全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民政部将启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建设规划,计划投入部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2亿元,新建和改扩建280个左右的地级以上城市和70个左右的重点县级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

2004年至2006年,投入部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5300万元,资助河南、云南等艾滋病高发区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救助安置工作,重点用于兴建安置艾滋病致孤儿童的“阳光家庭”和艾滋病致孤儿童的生活、教育补助。

2006年,民政部为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完善福利设施”,使孤残儿童“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幸福成长”的重要指示精神,启动实施了“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计划每年安排部本级公益金2亿元,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资助大中城市建设一批集养护、教育、康复于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

福利彩票公益金的资助带动了社会力量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改善福利对象的生活待遇、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福彩调研

福彩申请书

福彩宣传语

福彩广告语

福彩投注站

福彩实施细则

“公益福彩

福彩专题

福彩党风廉政演讲稿

公益福彩 利国利民

《福彩的概况.doc》
福彩的概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