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信委新年贺词

2020-03-01 17:11:2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铜陵经济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第1期

2011年1月1日

[新年贺词]

在新起点上推动铜陵工业经济大发展大转型

确保“十二五”实现“开门红”

市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 王世宝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年来临之际,我谨代表经信委向全市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战线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向给予我委工作极大支持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铜陵工业按照在扩大总量中优化结构的基调,锁定年度预期目标,突出工作重点,狠抓措施落实,在保主保重,科学调度,确保全面完成节能节电目标的同时,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的各项目标。从规模工业主要指标看:主营业务收入累计12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70%,是2005年的3.1倍,“十一五”年均增长25.5%。增加值累计29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4%,是2005年的3.1倍,年均增长20.4%。

效益综合指数累计300点左右,同比增长81点左右,较2005年提高120点。工业投入累计突破175亿元,同比增长52%;“十一五”累计工业投资近500亿元,年均增长28.8%。规模企业数达319家,较2005年净增160家。全面完成“十一五”万元GDP能耗下降20%、本年度下降5%的节能和节电调控目标。非公经济增加值230亿元,占GDP比重达54%;上交税收35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比重达44%。新增个体工商户5000户;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1500户。这成绩的取得,特别是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总量实现里程碑式跨越,不仅为“十一五”工业收官划上圆满句号,实现“十一五”再造“工业铜陵”目标,更为“十二五”工业在更高平台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全市共同努力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工业战线上的全体同志,抢抓机遇,负重拼搏的结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新规划,新目标,既鼓舞人心,又责任重大。我们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实现工业经济“开门红”,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科学务实、赶超跨越、奋勇争先”要求,围绕“2011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20%,新兴产业增加值增幅3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增幅23%,工业投入增幅20%以上,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全省领先,万元GDP综合能耗确保完成省下达指标”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确保“十二五”工业实现开局“开门红”。

1、强化项目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抓好金威铜业、黄铜棒、超远、华纳国际等已投产项目达产达标。抓好海亮10万吨铜管、电厂六期等在建项目协调服务,力争早竣工早投产。抓好签约项目跟踪,做好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对接等项目的服务,力争早开工。

二是加快铜加工、光电、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纺织服装、PCB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以特色园区为载体,采取专业化、精细化、差异化的配套招商、补链招商,实现产业链上的空白填补和上接下延。

三是依托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和工业合作协会,围绕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集聚,锁定发达地区和知名大企业,顺着产业链、企业链、人脉链,搞好专题招商。

四是加大投资工作力度,根据产业、资源、技术关联性,指导重点企业做好工业投资规划,谋划一批牵动力强的大项目。

2、实施千百亿工程,放大特色产业优势。

一是围绕铜产业双千亿工程,推进铜拆解加工区、B型保税物流中心、铜加工研发中心、废七类集装箱转关等平台建设工作。力争市开源金属再生产业园列入国家进口废物“圈区管理”示范园区。落实市领导联系国内铜加工龙头企业制度,加强与国内铜加工龙头企业以及国际铜加工协会企业联系,及时了解国内龙头铜加工企业投资动向,力争宁波金田铜业和博威铜业落户铜陵。

二是坚持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落实工信部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意见,推进有色、铜化等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旋力特钢等重大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

三是坚持大项目带动,主攻龙头型、旗舰型、配套型、补缺型产业项目;通过技术和产品升级,促进产品链向高端化发展。

四是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重点推动铜都阀门、铜冠机械、上峰水泥等企业上市。

3、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促进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围绕打造国家级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提升新型电池电极、新型电工薄膜、冶金粉末、陶瓷、磁性、精细化工等产业规模。重点支持电子铜箔、电子铜带、PCB专用阳极磷铜材料、微米级电子信息材料等项目建设。

二是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链和太阳能光伏产业链。重点支持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太阳能光伏电站、染料敏化太阳电池、LED照明、纯蓝纯绿LED芯片、蓝宝石衬底片制备等项目建设。

三是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围绕延伸产业链,培育能上下延伸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产品,加快发展大型矿冶环保专用设备、环境监测设备。

四是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通过裂变发展,鼓励支持有色等有条件企业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研发设计、科技咨询、管理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

4、加大政策支持,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一是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做法,研究我市“两化融合”政策,编制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是大力实施信息化改造工程,推动在装备制造业、节能降耗、安全生产、保障产品质量等重点领域两化融合。

三是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大力推动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

流程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

四是实施信息化创新工程,发挥信息技术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深度应用上的推动和倍增作用。

5、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增强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 一是推进重大新产品百亿元工程计划、重点产业技术攻关和省级企业技术创新等重大项目实施,力争早日实现产业化。

二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做好铜化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铜冠机械、江威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认定工作。

三是引导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重点支持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光伏等产业的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开发。

四是开展行业性、专题性产学研对接,推动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申报省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

五是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牵头或由中小企业合作,共同打造知名区域品牌。

六是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国标、行标的制订修订,争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6、利用倒逼机制,推动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 围绕高碳经济低碳化,完善节能源头控制和存量调整机制。 一是强化目标管理,按重点调控的要求和需要调控多少就调控多少思路,做好节能预警调控预案。

二是把好新项目能耗审核关,制定能源使用效率强制指标。 三是加强铜、硫、石灰石三大产业循环链补链项目建设,完善有色、化工、建材、冶金、纺织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四是狠抓节能技术改造,加强工业“三废”特别是固体废弃

物和废旧产品回收与综合利用,发展资源再生产业。

五是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监测,开展用能单位“对标挖潜”。推进工业节水、节材及电力需求侧管理。

六是有序推进小煤矿、小选厂等落后产能退出转型。

7、抓全民创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增强发展内在活力。 以贯彻落实我省与全国知名民企合作发展大会精神为契机,围绕我市“十二五”中小企业振兴规划,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一是加大创业扶持。根据市促进创业型城市建设十条政策意见,出台配套措施;强化创业辅导培训,发挥全民创业发展专项资金导向作用,对初创型小企业、创业基地、创业公共服务机构进行贴息、补助和奖励。

二是制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实施细则,培育非公企业群体,发展产业集群专业镇。2011年组织认定30户左右中小企业,进入省“专精特新”企业行列。

三是抓好市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和22家扶优扶强民营企业发展,推动我市94家省级重点调度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四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完善金融超市功能,健全创业者融资担保制度,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开展中小企业集合信托、动产质押、股权融资等服务。推动市担保协会成立,支持担保机构联合重组或增资扩股做大做强。

五是推动非公企业产学研对接,实施中小企业“1155”培训工程,继续开展中小企业职称评审和信用评价工作,推动非公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8、改进管理方式方法,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一是完善经济运行协调联动机制,落实企业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强化工业经济目标管理,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二是加强运行监控,确保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供需平衡。拓展经信委、中小企业局门户网站信息服务功能。做好矿山、民爆行业和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

三是开好经济分析例会,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如重要生产资源价格改革,人民币汇率变化等对工业影响,提出积极应对措施,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四是完善工业强市资金管理办法,加强与省和国家项目汇报、衔接力度,帮助企业最大限度争取政策扶持。

五是完善工业经济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如鼓励企业分设、总部经济等政策,与工业强市等政策配套,形成“组合拳”效应。

报:省经委、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

送: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工商联、市工投公司、有关企业、委领导及有关科室

经信委工作总结

经信委工作意见

经信委(材料)

经信委党委

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

经信委党委工作制度

经信委工业经济工作总结

经信委上半年工作总结

区经信委工作总结

经信委工业经济工作总结

《经信委新年贺词.doc》
经信委新年贺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