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社戏

2020-03-01 16:16: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荔波县甲良中学 七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案 编号 主备教师 覃伍训 时间2011.4.12备课组长签字 教导处签字 印刷 份

课题 :《社戏》鲁迅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3.理解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知 1.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朝花夕 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2.题解:社戏: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相当于“村庄”的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里每年在一定的时间所演的戏。 3.查字典,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归省.( )

行.家(

惮.( )

絮叨.( )

怠.

慢 ( ) 撺摄..(

) 凫.水(

潺.( )

蕴藻..

) 家眷.( )

皎.洁( )

漂渺..( )

纠葛.

( ) 4.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1)倘:

(2)大抵:

(3)相仿:

(4)怠慢:

(5)诚然:

(6)朦胧:

(7)歌吹:

(8)屹立:

(9)疏疏朗朗:

二、课堂展示

1.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夜吃的是什么豆?看的是什么戏?真的那么好吗?在课文中作者是如何写社戏的?请同学带着这些问题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课文哪一部分正面描写看社戏?演的什么戏?戏真的特别好吗?

明确:第17至21段,描写看社戏。演的是什么戏,课文中也没说。戏本身也并不好。“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看戏本身也写得不多,不详,那么作者写了些什么?是什么使“我”难以忘怀呢?)

3、重读课文,理清结构,注意时间和地点的转移 4、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提问:平桥村本是一个“极偏僻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可课文中说“但在我是乐土”,为什么? 明确:之所以是“乐土”,是因为“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而且这里乡风淳朴,好客,“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没有封建礼教的束缚:

“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乐土”中还有乐事——钓虾、放牛。 (2)讨论这部分在全篇中的作用。 明确:交代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引出了同去看社戏的人物——乡间生活的小朋友,还交待了“乐土”中的乐事,为下文写“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看社戏做了重要的铺垫。同时,平桥村的生活也是“我”所深深怀念

的。

5、自读第5至9段,画出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词句,说说这样详写的作用。 明确:心情变化:盼望——焦急——失望——猜测——沮丧、赌气——高兴、

有希望——兴高采烈。这样写突出了要去看社戏的迫切心情,为写看社戏的乐趣做铺垫。

6、个别学生朗读第10至13段,要求学生认真体会。听读后小声自读,再体会、揣摩这段是如何写景的?从哪些方面写景,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7、自读第24至30段。讨论这段写偷豆要表现什么?(提示:要抓住这段中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分析人物。联系上文重点分析双喜这个人物形象。) 明确:通过偷豆这一情节,表现了农家少年天真、热情、纯朴和稚气。正是因为偷豆吃的童心和野趣,才使普通的罗汉豆有了无比的美味,才使“我”终身难忘。

8、自读第31至40自然段,讨论六一公公的形象。

9、全班齐读课文全文,并讨论全文写了哪几个故事情节?详略各是怎样安排的?

提示:全文写了以下七个故事情节:(1)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2)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3)看社戏前的波折;(4)夜航去看社戏途中;(5)赵庄看社戏;(6)看社戏后归航偷豆;(7)六一公公送豆。详写的情节是(3)(4)(5)(6);略写的是(1)(2)(7)。 10、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故事情节?

三、随堂练习

1、课文哪一部分正面描写看社戏?演的什么戏?戏真的特别好吗?

2、全班齐读课文全文,并讨论全文写了哪几个故事情节?详略各是怎样安排的?

四、达标测试

1、听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给下列字注音。 惮(

踱(

归省(

撺(

)掇(

) 潺(

凫(

3、下列句子空白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是我的心也

然而又

起来,觉得要和他

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A、悠扬

宛转

愉快 自失 消失

B、宛转

悠扬

沉静

自失 弥散

4、根据文章顺序排列下列事件的先后,并作详写、略写的归类。 A、六一公公送豆给“我”

B、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C、夜航赴越庄看社戏

D、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E、看社戏之前的波折

E、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G、和伙伴们在赵庄看社戏 顺序:

详写的有:

略写的有:

五、小结

前面说过,小说是一种虚构出来的作品,但它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前面分析可知,《社戏》这篇小说,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无私友爱美好的品质,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6 社戏

16社戏

16、社戏

16《社戏》(教案)

16《社戏》学案

16《社戏》教案

16《社戏》教学设计

16《社戏》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6《社戏》

16《社戏》导学案附答案

《16社戏.doc》
16社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