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图书馆简介

2020-03-02 00:38:1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清华大学金融图书馆

清华大学金融图书馆(以下简称“金融图书馆”)的前身是成立于1981年的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图书馆(以下简称“人行图书馆”)。2012年6月29日,在人行图书馆的基础上,建设成立了金融图书馆。它与经管图书馆、建筑图书馆、法律图书馆、人文社科图书馆、美术图书馆、医学图书馆一起共同构成清华大学的7个专业图书馆。金融图书馆隶属于清华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校图书馆”),其管理、文献资料、设备、人员以及运行经费等均由校图书馆提供;馆舍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提供。

一、筹建

2012年3月29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以下简称“金融学院”)宣布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与清华大学合作,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基础上,建设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学院成为清华大学第17个学院。同时酝酿成立清华大学第7个专业图书馆--金融图书馆。

早在2011年10月,校图书馆就逐步介入金融学院的相关建设工作,为成立金融图书馆做准备。校图书馆馆长邓景康多次带领各业务主管馆长到金融学院参加研究生座谈会、与原人行图书馆的负责人会商;校图书馆资源建设部完成了2012年金融图书馆期刊和报纸的下订工作。

2011年11月7日召开的校图书馆馆务会决定成立五道口金融学院图书馆接收工作小组(以下简称“筹备组”),2012年2月29日-3月11日,筹备组与原人行图书馆进行了工作交接,主要涉及馆舍、书刊资料、机器设备、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等的交接。从2012年2月29日起,原人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除原馆长李守平外都撤离了,由筹备组的四位成员(罗美淑、李新和、晏凌、冯璐)全面负责开馆运行,主要开展流通借还、现刊阅览工作,开馆时间为周一~五8:00-19:00。由于金融学院的读者还没拿到清华大学的证件(工

*作证或者学生证),全部工作还在原有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上运行。(*注:该系统为北京金沙汇科技有限公司的“金盘图书集成管理系统(GDLIS)”)

2012年3月9日,金融图书馆书目馆藏转贮工作启动。该工作由校图书馆编目部负责,目的是尽快实现金融图书馆的资源与清华大学整个图书馆系统的资源整合,实现通借通还;主要工作包括对原人行图书馆馆藏书刊粘磁条、加盖封口章并粘贴条码,在校图书馆Millennium系统中逐一查重并建立馆藏记录,如系统中没有相应的书目记录,则需要对该馆藏重新建立书目、馆藏记录并配置新的索书号,最后还要对所有馆藏粘贴新的书标。2012年6月底,该项工作结束,完成中外文图书和期刊共计39,131种/80796册。

2012年4月14日-4月20日,金融图书馆开展了“清华大学金融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暨“2012世行信息推广”活动。目的是加强金融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推介图书馆资源及服务。活动期间举办金融相关专题培训讲座4场,共计220人次听取了讲座并参与培训;制作宣传展板7块,宣传海报5张,宣传材料800份(3种);发放图书馆数据库使用宣传资料4种,共计664份;发放调查问卷220份,回收问卷177份;发放小礼品220份。同时酝酿成立了金融学院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简称“金融图管会”)。 2012年5月28日,为配合金融学院整体装修改造工作,金融图书馆开始闭馆,启动馆藏下架、打捆工作,为馆藏搬迁做准备。

2012年6月18日,金融图书馆地下书库开始装修。金融图书馆馆舍装修改造期间,全部馆藏都将保存在地下书库。

2012年6月底,金融图书馆馆藏整理和清点工作完成。完成2011年期刊298种的清点、下架、工作,送装订190种。剔除不符合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原则的馆藏图书6402册,合订期刊2945册。

二、馆舍布局

原人行图书馆位于成府路43号院内D座

一、

二、三 层,共有馆舍面积1400平方米。一层为外文图书、中文过刊、外文过刊、学位论文;二层为中文图书;三层为中外文报刊、工具书、国际金融组织资料(IMF、ADB等)阅览室。这样的馆舍布局每层楼都至少有一个出入口,不利于集中管理和读者服务,同时也造成人力的浪费;而且D座没有电梯,这对于经常搬运书刊的图书馆来说非常不方便。因此,金融图书馆正式成立后面临的第一项大工程就是馆舍装修改造。

经与金融学院商议,决定利用学院整体装修改造这个契机,将金融图书馆馆舍由原的位置迁移到A座4层,以便今后金融图书馆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整个A座4层面积约900平方米,为了弥补馆舍面积的不足,学院在B座地下提供给图书馆约300平方米的空间改造成密集书库。

装修改造后的金融图书馆由2个部分组成:地下密集书库和地上开架借阅区,总面积1200平方米。地下密集书库设计馆藏容量7万册,用于存放闭架借阅的图书和合订期刊。地上开架借阅区设计阅览座位60个,馆藏容量6万册,用于存放开架借阅的图书和合订期刊、原五道口纸本硕士论文、原五道口纸本博士论文、金融特藏资料、现刊、报纸等。在开架借阅区还设有自助借还书机、自助文印机、电子信息检索阅览设备、阅报机、校园IC卡刷卡机等。

2012年7月23日,金融图书馆全部馆藏开始搬迁到刚装修好的地下书库:7月26日完成1274箱装箱馆藏的搬运,7月31日完成5000捆(约50000册)馆藏的搬运,至此馆藏搬迁工作结束,金融图书馆装修改造工作拉开序幕。

2013年1月4日,金融图书馆装修完成,开始搬家。从这天起,金融馆的馆员为争取开学开馆的目标艰苦奋斗。

2013年2月25日,金融图书馆开馆试运行。试运行期间的开馆时间是:周一~周五8:00~22:00,周

六、日14:00~22:00。预计2012年11月竣工。

三、馆藏资源与服务 金融图书馆致力于金融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源建设和收藏,为我校金融学学科发展提供积极有力的文献保障和深度的学科服务。

金融图书馆馆藏以经济、金融类为主,总量约8万7千余册,包括:中文图书32,299种/61,758册;西文图书(含俄文)5084种/6,646册;日文图书779种/894册;中文合订期刊810种/7,265册;西文合订期刊147种/4,028册;日文合订期刊12种/205册;博士论文513册/141人,硕士论文5712册/1535人;每年订购纸本中外文报刊近200种。另外,还藏有珍贵的国际金融组织资料(IMF、ADB、WB等)约2万件。【此处数据有必要更新吗?不更新也没有问题。不用更新,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新增。】

金融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得到了广大校友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收到若干捐赠,如刘鸿儒老师捐赠设立的“刘鸿儒赠书专柜”等,为丰富专业馆藏资源起到重要作用。 金融图书馆面向清华大学全校师生和金融学院校友开放,提供覆盖全馆的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设置随手可得的电话咨询系统,布置随处可见的公共信息发布系统,配备足够数量的计算机和辅助设备。读者可以在金融图书馆获得所需要的全部图书馆服务和信息。 清华大学的师生可持本人工作证或学生证按有关规定借用金融图书馆的图书资料。金融学院的校友凭金融学院校友办发放的“校友卡”和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按有关规程使用金融图书馆。金融图书馆、人文社科图书馆、校图书馆之间实现通还服务。

装修改造后,金融图书馆的开馆时间还在与金融学院商议中。

四、目标与愿景

作为一个专业图书馆,金融图书馆的目标是为清华大学金融学教学科研服务。因此满足金融学院各项教学科研的需求,成为金融图书馆最主要的目标。

清华大学金融学院是在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它既有百年清华的教育经验和资源,又与研究生部深厚的业界背景相融合。这里先后走出了两千余名校友,其中不乏中国金融界的领袖,甚至是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务实之路”以及“紧贴金融改革发展前沿的培养模式”是金融学院最鲜明的特点。学院只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金融EMBA,常年举办各种金融类的高级培训班;教师以外聘为主,且多为中国金融界著名专家、学者,如巴曙松、刘鸿儒、周小川等。学生一般集中在一年级修完学分,随后的时间多在各金融机构实习并完成论文。 因此金融图书馆的读者需求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1、地理位置分散,读者需求非本地化现象严重;

2、对经济数据、经济金融指标等事实型数据需求大,这类事实性数据最好图文,附带生动案例;

3、读者需求的时效性很强,且一般很难通过图书馆的正常采购途径获得。

鉴于上述特点,金融图书馆将秉承“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为主导”的办馆理念,依托清华大学图书馆系统丰富的馆藏资源,充分调动金融学院校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网络化、数字化为主导,实体馆藏为基础,致力于开展专、精、深的学科咨询和服务,不断开拓创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为培养更多金融专业精英,打造国家的金融智库,为建设世界一流的金融学院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清华大学图书馆历史知识竞赛题

清华大学图书馆40问

图书馆简介

图书馆简介

图书馆简介

清华大学简介英文

小学图书馆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简介

松溪图书馆简介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简介

《清华大学金融图书馆简介.doc》
清华大学金融图书馆简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