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农业

2020-03-01 16:10:2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菲律宾的农业经济:

菲律宾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着重要的地位。1996年,农林牧副渔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48%,农产品贸易占贸易总额的7.5%,农业为54%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菲律宾农业自然资源条件较好,土壤、气候和水资源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由于农场规模狭小,灌溉条件不相适应,低效率的栽培技术、运销瓶颈、农场租赁制度和其他政策等原因,农业生产率低下,较长时期发展缓慢。

1.农业自然资源 菲律宾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海洋和内陆水资源。海洋是渔业的重要资源,菲律宾拥有22 000万公顷的海域,其中2 660万公顷的沿海海域,19 340万公顷的远洋海域。菲律宾的内陆水资源包括20万公顷的湖泊、1.9万公顷的水库、3.1万公顷的河流、22.2万公顷的鱼池和33.8万公顷的沼泽地。这些水资源是渔业生产和农业灌溉用水的重要保证。

菲律宾土壤肥沃。由安山岩、玄武岩、凝石岩演变形成的土壤分布最广,占地表土的21%,呈红棕色,这种土壤主要分布在吕宋、民大那、米沙鄢西部和民多罗。由冲积土形成的土壤是一种十分高产的土壤,它占到地表土的15%,主要分布在吕宋中部平原、卡加延河谷区和澳里格兰德盆地。由石灰岩演变的黑色土或红棕色土主要分布在宿务、保和、莎马、内格罗斯、棉兰老和哥打巴托。由泥板岩形成的土壤暗红棕色,其中不带石灰质的一部分主要分布在吕宋的北部和东南部、莱特和班乃;带石灰质的一部分主要分布在宿务、莱特、班乃和内格罗斯。由沙石岩发育而成的棕灰色土集中分布在保和;由火山岩发育而成的棕黑色土壤集中分布在吕宋的西南部。

全国3 000万公顷的土地,其中47%农业可利用的土地,33.39%商业林地,10.91%林业保护区,4.47%国家公园,0.43%为军用和国家保护区,0.25%鱼池,0.55%民用保留地,3%其他土地。林地覆盖的树种主要有桃木(369公顷)、松木(23万公顷)、红树(11.7万公顷)、苔地(105.9万公顷)和边缘林木(48.9万公顷),另外,灌木林也占到相当比重(220万公顷)。

2.农场经营结构 菲律宾农场平均规模为2.1公顷,蔗糖、菠萝、椰子和纤维类作物农场的面积较大,它们的平均面积分别是7.17公顷,6.73公顷,3.59公顷和3.29公顷(表1)。农场经营结构体现出多样化,但多样化程度比不上其他许多亚洲国家。大多数农场的经营内容是在种植水稻、玉米、椰子的同时养殖几头猪和几只鸡。水稻、玉米和椰子农场占主导地位,1991年3类农场占到农场总数的82.69%

二.菲律宾农业发展和与中国农产品的的贸易

1.水稻是菲律宾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菲律宾在发展这六大产品中,下功夫最大的是水稻。由于菲律宾人口增长很快,解决8000万人口的吃饭是大问题,近年来每年进口稻米都在100万吨左右,加上自产稻米,年总共给950万吨左右,人均消费稻米近120公斤。但作为象菲律宾经济发展程度的发展中国家,人均稻米消费量一般都达到160公斤左右,如按此计算缺口还在320万吨左右,也就是菲律宾目前的稻米生产水平,如达到人均消费160公斤水平,每年需进口400万吨以上的稻米。目前菲律宾收购稻谷的农场价格折为稻米为每吨250美元左右,市场上普通稻米零售价格每吨约365

美元,优质米400美元以上,而国际市场(泰国、越南)普通稻米离岸价每吨170-180美元,泰国最好稻米(非香米)出口离岸价每吨200美元。由于收入和价格因素抑制了当地人稻米消费,随着经济发展菲律宾稻米消费还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发展稻米生产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据。

目前政府通过多种途径加速发展稻米生产,最主要的是加快发展杂交水稻。农业部确定2003年推广12.5万公顷杂交水稻,2004年达到20万公顷,届时可增产50万吨稻谷或者32.5万吨大米。据菲律宾在多点试验,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可达6 – 10吨,农民种植杂交水稻每公顷可增收13000比索(240美元)。政府部门加大对杂交水稻推广的种子供应、信贷、技术的支持,国家水稻所从种子生产者购买的杂交稻种子以半价销售给农民,并鼓励种子公司竞争,以降低种子价格,促进杂交水稻的发展。2002年菲律宾种植杂交水稻20928公顷,2003年第一季种植杂交水稻预计将达到5万公顷。农业部采取 “先种植,后付款”的方式鼓励农民采用杂交水稻品种,凡有兴趣的农民都可从国家水稻所获得一袋20公斤重的杂交稻种子,待收获后再向最近的农业部地区办公室或国家粮食署付1200比索(约22美元)种子款,可以付现金也可付稻谷。

2玉米是菲律宾发展潜力大、需求量大的产品

菲律宾玉米单产每公顷只有1.8吨左右(白玉米1.2吨,黄玉米2.8吨),以菲律宾的条件,玉米单产完全可以达到每公顷6吨左右,潜力非常巨大。单产低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水平低,作为第一增产要素的品种,还以地方农家品种为主,杂交玉米面积小,农民没有每季换种的习惯,种植不规范,投入不足,农田管理水平较低。

菲律宾畜禽鲜活产品(屠宰前)年产量330万吨,其中生猪占50%,家禽(主鸡)占35%,即85%的畜禽生产是粮食消耗型的,需要大量的饲料。玉米是菲律宾主要的饲料粮,目前菲律宾除每年进口40万吨左右玉米外,还进口大量玉米替代品作为饲料,畜牧业的发展急需推动玉米的发展。由于菲律宾在玉米科研上技术力量较弱,新品种开发速度慢,生产上应用品种中,杂交玉米种子多从国外进口,靠菲国内科研力量近期很难在玉米品种培育上有重大突破。畜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玉米,每年只能进口玉米和玉米替代品作为饲料。

菲律宾玉米生产60%以上在棉兰老岛,而玉米需求主要在北部的吕宋岛,大量的饲料加工企业、畜牧养殖企业都在北部吕宋岛,被大海相隔,运输困难,成本高,许多企业愿意用进口外国玉米。因此,菲农业部提出,在发展玉米生产的同时,要建设从棉兰老岛至吕宋岛的玉米“绿色通道”,提高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以确保棉兰岛生产的玉米运输到吕宋岛还具有国际竞争力。

3椰子纤维开发利用成功展现出菲律宾椰子美好前景

椰子是具有多用途的作物,特别是近年来在椰子壳纤维开发利用上取得新突破。椰子纤维除了可以用作生产床垫等多种垫子外,盖在地面可防止风沙和水土流失。用椰子纤维制作的网盖在地面,在南方多雨区3 – 5年后才会腐烂,北方地区8 – 10年才能完全腐烂。纤维网覆盖的地面土壤不易被水冲走,杂草容易生长,对新建水渠、道路两侧用纤维网覆盖,3 – 5年后长出杂草保护,纤维网自动腐烂,不会造成任何污染,椰子纤维可广泛用于河道、沟渠、道路的护渠、护路。菲律宾椰子协会正在致力于将椰子纤维产品推向中国市场,目前已取得初步成功,2003年初由菲律宾椰子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带队的代表团,同中国企业签订了月供价值1.55万美元的合同,每月5集装箱的椰子纤维送到上海,5集装箱的纤维处理渣(用于培养料)送往山西。中国巨大的市场增强了菲律宾发展椰子纤维产品的信心。

三、对中国农产品贸易与科技合作的启发

1加强中国对菲稻米和玉米的贸易。菲律宾对稻米、玉米的需求缺口都很大,又是中国的近邻,发展双方贸易很有条件。中国对菲这两种产品的贸易很不稳定,近年来处于萎缩状况。中国稻米对菲出口从1998年的130多万吨降到2002年的

2.5万吨;玉米1997年对菲出口约12万吨,以后下降至2万吨,2002年恢复到7万吨左右。

菲律宾对稻米和玉米进口都是采取配额招标方式,对中国稻米和玉米的进口没有什么限制,扩大中国稻米和玉米对菲出口最关键的是产品的竞争力,特别是价格竞争力。

1)稻米。目前我国稻米同印度(国家补贴)、越南等国比较价格优势不明显,同泰国、美国比较品质不具有优势,致使我国稻米对菲出口2001年降到100吨,2002年恢复到2.5万吨。

扩大我国稻米出口,主要问题在竞争力,特别是价格竞争力,菲律宾是以消费中等质量稻米为主的国家,对美国、泰国的高档稻米消费是有限的,印度、越南以价格优势占据菲律宾市场,2002年印度占菲律宾进口市场的49.8%,越南占32%,泰国占10%,美国占3.4%,中国占2.2%。从离岸价看,中国是仅次于美国,比越南、印度高20-40美元,竞争力受到很大影响。

扩大中国稻米对菲出口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增强中国企业出口稻米竞争力,减少企业费用,降低企业成本。从稻米生产成本看,中国同印度、越南、泰国十分接近,稻谷收购价格也十分接近,但离岸价差异较大,与国内政策和企业经营费用密切有关。二是开展易货贸易,中国从菲律宾进口其他农产品,可以采取易货方式增加稻米出口。三是调整出口稻米品种,适当开展对菲粳稻米、特种米及米制品出口。四是积极出口杂交水稻种子。

2)玉米。菲律宾主要从美国、中国、阿根廷进口玉米,近两年由美国和中国占领了市场,2002年美国出口15.7万吨,占菲进口的67%;中国出口7.9万吨,占33%。菲律宾玉米进口年度间波动性较大,并且是配额内进口和配额外进口相结合(2002年配额内进口占78%,配额外进口占22%),1995/1996两年合计菲律宾玉米进口最低准入量为20万吨,1997年为14.5万吨,以后每年以5%左右递增,到2003年最低准入量为202477吨。配额内税率为35%,配额外税率为50%。扩大中国玉米出口可采取与稻米出口相似的措施。

1积极开拓对菲杂交种子出口贸易。中国在杂交水稻种子和杂交玉米种子上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开拓对菲出口很有前途。1999年中国送菲律宾1吨杂交水稻种子试种后,2000年菲从中国购买60吨杂交水稻种子,但由于企业没有继续跟踪市场和技术指导服务跟不上等原因,导致贸易中断。菲律宾正处于大力发展杂交水稻阶段,其自身种子生产难以满足水稻发展需要,虽然也有自己的杂交水稻品种,但由于种子生产产量低,种子价格高,影响到杂交水稻发展的速度,而且同中国比竞争力差,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菲律宾比较有优势。菲律宾杂交水稻制种产量每公顷1.5吨左右,国内制种产量为3-4吨,明显的产量优势,而且竞争对手少。杂交种子出口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代为菲方繁育和制种,利用菲方自己的品种在中国制种,再销往菲律宾;二是将国内杂交水稻种子引入菲律宾试种,筛选好的品种,在国内制种销往菲律宾(中国援助菲律宾未来五年技术合作有品种筛选内容)。但杂交水稻种子出口需要注意选择无病疫区进行种子生产,同菲方要达成制种协定。

中国对菲的杂交玉米种子市场开拓还缺乏工作,菲律宾自身玉米科研力量很弱,发展杂交玉米近期主要靠进口种子,菲律宾杂交玉米种植面积仅30%左右(严格的杂交种只有20%左右),发展潜力很大,种子市场潜力达8000万– 1亿公斤。由于自身品种开发能力弱,对进口的限制较少,目前菲律宾连美国的转基因玉米杂交种都敢推广(尽管菲国内争议很大),成为亚洲第一个种植转基因玉米的国家。中国杂交玉米种子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种子生产产量高,品种类型多,国内货源充足,价格上有明显优势,应积极将杂交玉米种子引进菲律宾试种,开拓种子出口市场。可以采取杂交水稻在菲律宾试种的路子,先赠送菲方一些杂交玉米种子试种,筛选表现好的品种有针对性地选择无病疫区制种销往菲律宾。

2利用菲律宾的海藻资源。菲律宾是世界主要海藻生产国,2002年产量达89.5万吨。海藻在医药、化工等上有广泛的用途,中国可以利用菲律宾的海藻资源。

3开展椰子纤维在中国生态建设的技术合作。椰子纤维在生态建设方面具有广阔前景,护路、护渠、水土保持、防沙固沙等,应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引进有关技术开展试验,开拓生态建设新途径

菲律宾

菲律宾国家介绍

申请菲律宾移民

菲律宾移民优势

菲律宾总统访华

距离菲律宾海军

菲律宾在职证明

菲律宾优劣势分析

菲律宾留学日记3

菲律宾移民相关说明

《菲律宾农业.doc》
菲律宾农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