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作文命题盘点

2020-03-03 22:02: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7年全国卷作文命题盘点

今年全国卷三道作文题(以下合指简称“三道作文题”,分指简称“卷Ⅰ”“卷Ⅱ”“卷Ⅲ”),其命题思路有以下基本倾向:

[承袭任务驱动,创新打破僵局]

今年的三道作文题,虽然大体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但却不再局限于狭窄的“就事说理”,而是指向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可能需要的交际性写作。

卷Ⅰ的作文题,考查的写作能力符合现实交际需求,承袭了“任务驱动”的命题初衷。这道题的写作要求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这三个明确的任务指令,整合了“写作任务、写作环境、写作成果、写作对象的真实性”,要求考生在表达时有明确的读者意识,懂得针对性写作;要求考生帮助读者理性而辩证地了解中国,这与真实语境下的交流基本接近,如何理解并落实“帮助”与“读懂”,既与预设的读者有关联,也会影响立意的深度与整合的难度,这不是简单强化应试写作所能做到的。这道题贴近现实,与真实的写作比较贴近,既给考生提供巨大写作空间,又有效防止套作宿构,从而极大提高了测试的区分度和效度。

高考的功能定位是选拔考试,今年的卷Ⅱ和卷Ⅲ也有相近的命题指向。三道作文题体现了“反套作、防宿构”的命题意识,承袭了以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些优点,更多地指向日常交际需求与生活化写作,可谓“任务驱动型”作文的3.0版。

[紧扣时代热点,贴近考生生活]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并不回避社会热点,体现了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贴近考生生活的命题思路。今年的卷Ⅰ采用12个关键词来整体表述中国、宏观介绍中国,这些关键词构成了中国符号、中国名片、中国形象,以世界的视野关注中国,从中国的立场走向世界,很好地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紧跟时代,有利于引导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考生要写好作文,平时“两耳要闻窗外事”,对这些中国关键词的内容要关心关注,深入思考,才能写出好文章。卷Ⅱ聚焦“传统文化”,契合当下传统文化热的社会大趋势,符合新课标“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精神文化素养”的要求。卷Ⅲ作文题显然着意于引导考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同时,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理性探索高考的改革之路。

总之,三道作文题,素材选取紧扣时代脉搏,同时又彰显传统精神。不避热点,不怕猜题;不走偏锋,大气敞亮。

[创设开放空间,选择灵活自由]

今年的三道作文题,为考生自主选择最佳角度创设了开放空间,提供了选择契机,摒弃了具体时事作文材料的立意狭窄化,排除了“就事论理”型写法在素材运用方面的局限性,让“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获得了新的生命。

卷Ⅰ作文题的命制选取了12个“中国关键词”,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接地气加上有生气,现实感加上时代感,为考生创设了一个鲜活而真实的语境,打通了考场内外的限制。“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立意空间极其广阔,能够给考生足够的自由组合空间,有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还有,由于所提供的热词并非都只有单一角度的理解,甚至还提供了“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容易联想到社会存在不足的词语,意在引导考生要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这道考题的审题角度具有开放性,立意选择具有多向性,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充分发挥考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卷Ⅱ作文题,六句古诗名言任选两三句,立意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角度选择范围比较宽泛;材料的不同风格适合不同需求和水平的考生,命题形式十分人性化。而卷Ⅲ作文题,采用给副题拟正题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二选一的题目,体现了选择性。“我看高考”的命题指向是理性思考,“我的高考”则指向了感性体验。这让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可以选择能体现思维特点题目,发挥自己的优势。

[关注理性精神,鼓励思辨表达]

互联网时代,自媒体风行,人们的思维方式在改变,许多偏激、片面的语言和思维习惯正在大行其道。不少考生思维能力低下,写作思维混乱,有的甚至思想片面、偏激。三道作文题注重考查学生思辨能力,重视思维品质,注重论证层次,突出材料与观点间的逻辑关系,这是近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大趋势。

卷Ⅰ所提供的热词,纵通今古,横贯中西,将“中国”置于时空纵横坐标中来观察、考量,同时不回避发展中的矛盾、潜在的危机、阵痛中的嬗变。其中可以形成话题的多元对立,如“京剧”和“一带一路”可以写出我们中国的文化底蕴和西方的普世价值;“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容易联想到社会存在不足的词语,意在引导考生要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如何向外国友人传达,也可以体现考生的理性精神。“帮助外国友人读懂中国”的立足点,需要掌控好褒贬尺度,真正进行恰当思辨。思考这道作文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点到面,以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解读中国,更能彰显考生的理性精神;同时,考生的视角与视域也正代表了中国形象,我们还应思考在民族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中承担应有的责任。

卷Ⅱ要求考生透过诗歌名言的形象读出其内在的思想。不仅如此,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选拔考试中脱颖而出,发掘出材料的深刻性,在立意中具有一定的思辨性或批判性,成为一种隐形要求。卷Ⅲ副标题“我看高考”暗含着对高考应试功能利弊的思辨,意味着不能剑走偏锋,流于少数人肆意诟病的片面化观点,而要站在更高远的位置上,廓清一部分人思想中的偏激观点和模糊?J识。

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新变化及其教学启示

全国卷作文

全国卷作文

高考全国卷Ⅰ作文

高考全国卷作文

高考全国卷Ⅰ作文

全国卷作文(自创)

高考全国卷作文

全国卷I作文

高考全国卷Ⅱ作文.doc

《全国卷作文命题盘点.doc》
全国卷作文命题盘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