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作业(推荐)

2020-03-02 19:10:3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声声慢》

一、教谁——教学对象分析

总体定位: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简短的词,容易背诵,也容易小学生理解。 学习者起点水平分析

(1)对作者有一定的背景了解,学习《声声慢》中用的叠词的手法。

(2)通过学习《声声慢》这首诗,小学生都能背诵全文,知道其中的重点名句。 (3)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有借助工具书独立学习生僻字词的能力。对意境的感受能力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有建构和链接知识的主观愿望。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定位全文的感情基调。 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生一般特征分析:从笼统的,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的特点。

二、为什么教——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对小学生的起点水平分析,制定了认知-情感-能力三层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认知目标:

1、了解《声声慢》的有关情况。了解作者李清照的有关情况。

2、准确翻译关键词句。

3、能够概括本诗的主题。

4、能够背诵全文。

5、能够说明叠词的作用。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知识有目的有意义的建构,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

2、感受到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悲伤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提高把握文学作品思想主题的能力。

2、提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提高独立分析诗词的能力。

三、教什么——教学内容分析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1]。乍暖还寒时候[2],最难将息[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5]。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6]?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8],怎一个愁字了得[9]? 【注释】

[1] 戚戚:忧愁悲哀。

[2] 乍暖还寒:脱胎于张先《青门引》的“乍暖还轻冷”之句,谓天气忽冷忽暖。

[3] 将息:保养休息。

[4] 晚来:本亦作“晓来”

[5] “雁过也”三句: 化用赵暇《寒塘》诗“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以及吴均《赠杜若成》诗“一燕海上来,一燕高堂息,一朝相逢遇,依然旧相识”。这三句的意谓,正伤心时,有雁群飞过,原来这是替词人带过信的“旧时相识”。

[6] 有谁堪摘: 言无甚可摘。谁,什么。

[7] 怎生:怎样,如何。

[8] 这次第:这情形,这光景。

[9] 怎一个愁字了得:意谓诗人本来就“伤心”地“寻觅”和等待“良人”归来,但从“晓来”到“黄昏”,“良人”未归,却又秋雨连绵,点点滴滴打落在梧桐上。“人”不归来,天不作美,诗人又要“独自”等待。此情此景,不是一个“愁”字所能概括得了的。

四、如何教——教学方法与策略设计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提问法、讲授法、演示法。

以提问法贯穿始终,对重点问题加以启发。提出问题的方式包括:课前设问,让学生独立上网查找资料;课上提问,有的问题学生集体回答,有的问题单独提问学生回答,有的问题引领学生体会,点到为止,不回答;课下思考,课下思考主要倾向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对人生、社会等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把握能力。

讲授法要求教师的语言美感,富于诗意与感染力,为学生在课堂中创立古典诗歌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心随讲授而动,沉浸在古典诗歌的文化氛围之中。

演示法主要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利用动态视频画面在上课之初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需要利用图片和音乐帮助情景创设;需要利用动态字幕和声音等的优势,在授课过程中适当提醒,帮助学生保持注意;需要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的优势,在必要时引入相关诗篇,让学生马上看到相关诗篇内容,而不需要教师再浪费时间抄在黑板上。

演示法和提问法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将新知识与头脑中的旧知识建立链接,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育过程。

本次课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调动了多种教学媒体,视频、图像、音乐、语言、文字等各自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具体见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预习,查阅资料,了解关于作者的信息,上课时,提问讨论。

李清照(1084-1151),南宋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山东章丘县明水镇人(旧说山东济南人)。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十八岁时嫁赵明诚,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幼子,后成为著名金石学家,曾任州郡长官。婚后夫妇唱和,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后赵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其词今存者仅45首。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2、学习这首词,回答老师的提问,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下逐步展开对课文逐句的意境理解和整体感受,体验本诗表达的特殊情怀,联想自身,对自身发展、社会问题等做出深入思考。

3、通过提问和对比讲解文章的表现手法:叠词是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有什么作用?

4、知识扩展与建构:通过两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路引导课本以外,通过梳理旧知识,达到对当前知识的更好理解。第一,《声声慢》中的叠词,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第二,课下收集一些其他的李清照的诗词,诗中都体现了哪些思想感情。

5、播放音乐《声声慢》。 教授学生课文的评析

李清照的这首词,完全采用白描手法写作而成,也是女词人凄凉晚景最真实的写照。

词的一开始,也是全诗最为精彩的部分,连续使用十四个字的叠声词,通过复沓重叠,使声音发生起伏跌宕和声韵平仄变换,将一个孤苦无依的老妇人的形象和惆怅寂寞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寻寻觅觅”,声音从低升高,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徘徊的身影在眼前晃动。“冷冷清清”,声音由高而下,展现的是一幅冷清凄凉的景象,冷冷清清,毫无生气。“凄凄惨惨戚戚”,声音又是一个从低到高,然后由高而下的转换,尤其到最后,声音越来越低,音节也越拉越长,使人快要窒息。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对开头部分的进一步补叙和展开:在这忽暖忽寒的深秋,最不容易度过,最易引起愁思,几杯薄酒,又哪里抵得住夜晚来临的寒风侵袭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飞过,更勾起人的伤心往事,诗人想起了以前和丈夫之间的往来传递书信的鸿雁。今天自己孤影独立,曾经相亲相爱的人,却已命赴黄泉,魂飞天外。片片数语,意蕴无穷,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从“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如何才能捱到天黑。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这一句妙在又不说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此词篇末一个“愁”字,已远非李清照前期词中那种轻淡的春愁、离愁可比,它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愁、沦落之苦,而显得格外深广与厚重。

词调取名《声声慢》,声调上也因此特别讲究,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都是双声;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都是叠韵。“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等语,几乎纯属白话,写的又都是普通的日常生活,却典型地表现了作者晚年孤独无依的生活境遇。 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2、分析词中的叠字运用的好处。

3、说明篇末“愁”字所蕴含的含义。

六、教得如何——教学评价

诊断性评价:课前的分组调查 形成性评价:,主要以课堂提问的形式,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不同侧面的知识链接,比如字词类、句法类、物象描述类、写作方法类、思想传承类等等,这些问题不但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同时也时对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联想能力的一个检测。

总结性评价:期末闭卷考试,在设计试题时,,要考虑到认知学习目标的考察与情感、能力学习目标的考察兼顾,特别是在大题和分数上向情感、能力学习目标的考察倾斜,不搞标准答案,鼓励学生独到见解。实践表明,这样的考题,一般不必担心学生彼此抄袭,但是,需要平时鼓励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并且课上提问时多加引导,学生才能有更为宽广的知识面,才能够知道如何去思考。

教学设计 作业

教学设计作业

教学设计作业

教学设计作业

作业 作文教学设计

《长征》教学设计作业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作业

单元教学设计作业

教学系统设计作业

实践性作业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作业(推荐).doc》
教学设计作业(推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