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三单元教案

2020-03-03 05:17: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高中语文必修2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活动教案

2007.02

9、议论散文两篇

《窗》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体会课文的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学习于平凡中见深意的观察方法和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议论文以自我的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书写个人的见解和感受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从新的角度、用新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从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中去发现新颖的东西,体会出不一样的情感,得出不一般的认识。

【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在对比门和窗之于人的不同意义时所阐发的独到见解。

【教法和学法】:

①引导——揣摩——领悟——体会——品味——分析——总结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细致揣摩作品,领悟文章丰富深邃的内涵,体会文章思想的深刻性和新颖性,品味文章语言的韵味,分析总结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

②把握重点,内容适量,化难为简。切忌贪多嚼不烂。

③比较阅读。使学生体会对于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和感受,从而得出不同的认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的时候,有谁曾留意过和我们朝夕相守窗户呢?又有谁认真地思考过它存在的意义呢?我们不妨就“窗”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穿插活动规则,组织活动:四组竞赛)。……可见,司空见惯的窗户还真不简单,可以解读出这么多的文化内涵,挖掘出这么多的新颖独到的意义。所谓“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身边平凡的事物常常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就为我们打开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就让我们追随钱先生一起去饱览人生的风景吧。请翻开书64页。

二、简介作者和作品

请学生自由介绍自己所知道的钱钟书:注释①;家族名流:钱穆、钱学森、钱基博;名字故事:仰先、钟书、默存;钟书热:《围城》;杨绛《我们仨》(控制在1分钟内)……

2 教师补充和引导:钱钟书在国内外文艺界刮起一阵“钟书热”,他带着“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以旁观者的姿态对世道人心发表看法,博闻善说,睿智幽默,妙语横生,启人心智。《窗》这篇文章就很好地体现这一特色。

三、检查预习情况,请学生写出结构提纲。

四、掌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

1、同学们:要我们描述一下窗的外型算不得怎么困难,甚至能不费吹灰之力地区别一扇窗和一台电视机,但我们能很好地比较门和窗吗?我们能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吗?请看钱钟书在文中是如何比较门和窗的。请女同学齐读第二段,男同学读第三段,将集中体现他的观点和感悟的句子划记下来(点拨查找观点句的方法)。

2、详细分析作品中个别经典语句、段落,发表教师的看法,从教师角度讲述作品,讲述作者观点。(要重视学生合理的观点,更要注意学生一些创新的见解,给予适当赞同)

3、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课文后的心得体会,再说说对“窗”的感受,教师予以点评总结。

4、全班再朗读一遍课文

5、答疑,聊天讨论学生不懂或有异议的地方。(可适当做正确引导)

[教材分析] 《窗》这篇文章是作者以自我的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抒写个人的见解和感受的议论性散文,兼有抒情。作者的见解非常的独到、深刻,表达含蓄、风趣。作者多用打比方,用简单的例子讲述自己的观点看法,通俗易懂。难点在于理解作者在对比门和窗之于人的不同意义时所阐发的独到见解。文中引用了许多古今中外的作品作为论据,是其一个特点。

《窗》由“春天”入笔,写“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道出“窗”的作用,总领全文。接着在第二段对比了门和窗对于人的不同意义,自然引出“窗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着一中心论点。在第三段中进一步谈“窗”之余人的意义是人对自然的精神上的胜利。

最后总结全文,用一形象的比喻“窗可算是房屋的眼睛”,道出窗对于屋内与屋外人的意义。

最后一句“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镇天镇夜不关的”完美地照应了开头。

作者爱窗,原因不止一个,对窗子的看法也是独到、深刻而多样;“窗子打通了人与大自然的隔膜”,“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窗子算得上奢侈品”,“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等等。这些都是钱钟书先生对窗子的钟爱及其独到的个人见解,要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讲解。

另外,文章的叙述描写手法、说理的方式方法及语言特色等也是让学生

3 了解学习的一个重点。

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三;预习下一课。

《门》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抓住每段中能够集中体现作者感悟的句子,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

2、过程与方法: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在感知的基础上能够展开联想,自主独立地探索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索门的深刻人文思想 ,将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体悟门与生命的关系。 【重点难点】:

1、抓住每段中能够集中体现作者感悟的句子,理解门的深刻内涵。

2、引导学生以门为出发点,自主独立地探索思考。

【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刚刚学过的《窗》一课中,我们知道: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换一个角度来看,也许门的意义不只是通向世俗的物质的世界,而是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我们不妨来学习美国作家莫利的哲理性散文《门》,进一步领会“门”的奥秘。

二、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让学生在每一段中划出重点的句子。

三、分析探究:

问题一:莫利的所写的“门”具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读课文前半部分内容,让学生跟着作者的思维,对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寻找作者抒发独特见解的出发点(基础)。

4 方法

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关键语句,并加以概括。

效果

地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程序

利的“门”具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

②文章的前半部分每一段几乎都有一两句话体现这个意思,能找出来吗? (学生寻找关键句并且朗读出来)

③教师明确。

问题二:这样的门对我们而言,具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已有的感性认识出发,合理推想。

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师生探讨

效果 训练了学生的推想能力,也是课堂上下内容的自然过渡。

程序 ①学生讨论,谈自己的经历

②教师分析总结。

问题三:每一个人都需要有这样一扇真正的门,为什么?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的思想,并结合自身的生存状态,探讨人生。

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自我,谈经历谈感受。

效果 较好地训练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及思考能力。

程序 ①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

②学生初步解读内容,谈经历。

③教师明确。

④继续引导,提升学生认识。

问题四:“开门”具有什么意义?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的思想,并结合自身的生存状态,探讨人生。

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思考自我,谈经历谈感受。

效果 较好地训练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及思考能力。

程序 ①学生朗读“开始”部分内容,用自己的话解释文意。

5 ②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对“开门”的理解。

③教师总结意义。

问题五:门的开启能让我们免于人生的悲剧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的思想,并结合自身的生存状态,探讨人生。

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自我,谈经历谈感受。

效果 较好地训练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及思考能力。

程序 ①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体验发表观点。

②教师点拨、引导。

问题六:“关门”意味着什么?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的思想,并结合自身的生存状态,探讨人生。

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思考自我,谈经历谈感受。

效果 较好地训练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及思考能力。

程序 ①教师范读相关内容。

②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对“关门”的理解。

③教师总结。

问题七:“我们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它关上”,面对这样一个沉重的事实,我们应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的思想,并结合自身的生存状态,探讨人生。

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思考自我。

效果 较好地训练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及思考能力。

程序 ① 教师引导。

②水到渠成,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四;预习下一课。

10、《菱角的喜剧》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体会本文由日常生活写起、悟出哲理,并展开想象,广征博引,来进一步说明这一道理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所学过的语文知识把握文章内容和概括文章观点,并通过讨论,分析解决课后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熟悉事物和现象中去发现新颖的东西,得出不同一般的认识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选材方面的特点。

2、握文章内容和文章观点。

[教学时教]:

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言。看了题目,会想到什么?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说说菱角的有关知识。)

二、作者简介。多才多艺、博闻强记的“杂家“。散文风格——融知识性、趣味性一体,语言流畅、见解独特。

三、阅读全文,思考:作者从“菱角的喜剧”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在文中找到出作者要说明的道理。

1、提问学生

2、明确作者的启示是“复杂性、多样性,总是贯穿于一切事物之间。” 过渡 :这个道理是作者从日常生活中得来的,那么他认识事物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从每个段落的大意知道。

四、快速浏览全文,划出段落层次,并总结大意。

(小组内开展合作,讨论学习)

板书完成:(可分四段,也可以有其他方法,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1、

2、

3、4段):从自己吃菱角的经历谈起,说明菱角有不同的情况,为论点的提出做出准备。

5、6段):扩展开来,论说世界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复杂性、多样性总是贯穿于一切事物之间。)引出并证明论点。

7 (

7、

8、

9、

10、11段):论证如何面对万事万物的复杂性、多样性。 (12段):结束全文,反对简单化、绝对化,从而证明上述方法的重要。

五、根据板书,讨论一下:作者运用了哪些材料和方法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讨论、老师明确)

六、作业。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

粗茶淡饭( ) 流芳百世( ) 指鹿为马( ) 精雕细刻( )

第二课时(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检查对对子情况。

二、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以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及加深对课文得理解。

(一)讨论题目:复杂多样与整齐划一

(二)讨论过程

1、我们学习了辨正法,知道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比如本文就写了菱角的外形是复杂多样的,有两个角的,有三个、四个角的,还有的是圆形没有角的,个别可能还有五个角的。你可以举出哪些东西是复杂多样的呢?

2、生活中的东西是复杂多样好呢?还是整齐划一好呢?如果没有复杂多样的世界,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当然事物没有复杂多样性,一切都是整齐划一的,那这个世界将是一个死寂的没有生机的世界。比如“文化大革命”时期,全中国的大多数人都穿的是灰白两色的衣服,人性受到空前的压抑,而我们今天大街上人们的穿着是五彩缤纷,个性得到空前张扬。但是整齐划一就一定不好吗?比如,街道两旁的树木花草都是整齐划一的,建筑的方砖是整齐划一的,如果没有整齐划一的标准,我们将无法生产汽车、飞机……大家可就此展开讨论。

3、我们的学生为何要穿整齐划一的校服呢?这是不是压抑了人的个性呢?为了张扬个性我不穿校服行不行呢?大家可以见仁见智。

4、既然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又是整齐划一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可以看看《菱角的悲剧》结尾几段,从中找到答案。

(三)每人在笔记作好讨论记录:

自己的发言提要: 他人的重要观点:

三、小组共同完成课后p7

4、四,然后各组派一个代表出黑板完成一句。 如:课文中的口语“真是怪有趣的事情” 改为书面语:真是乐趣无穷。

课文中的口语“当时禁不住大吃了一惊” 改为书面语:顿时惊讶无比。

师生小结:口语的好处——亲切自然、生动活泼。

四、布置作业。

8 有位书生到亲戚家串门,顷刻间外面就下起雨来,这时天已将晚,他只得打算住下来。但这位亲戚却不乐意,于是就在纸上写了一句话: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书生看了,顷刻明白亲戚的意思,却又不好明说,心想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加了几个标点,亲戚没法,只好留他住宿。请写出书生是怎样加标点的?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11、《渐》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概括理解文章的思想。 过程和方法目标:

以“阅读——理解概括——鉴赏探究——迁移”为思路;

用联想、比较等方法,自主探究,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情感和态度目标:

通过对关键语句的鉴赏,领悟课文蕴含的哲理, 使学生对人生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重难点】:鉴赏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有关人生的态度。 【教学方式】:自主探究、互动讨论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

《渐》是丰子恺的散文代表作《缘缘堂随笔》的第一篇。从时间的角度来阐述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态度,而并非我们时常说的挤时间,抢时间,努力工作学习。行文别致新颖,可以说是丰子恺先生禅心的反映。

文章从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小事中来体味深刻的道理,并借助这些平常小事传达鲜明独特的个人见解,表达自己的愿望。《渐》通过对人的生命历程中“渐”变规律的描述和分析,揭示时间的隐秘性和欺骗性,告诫世人要用大时间观去面对世界,学会宏观地把握人生,以明达、宽容之心待人接物,呼吁时代的谦让

9 与和平。

文章中关于乘火车的旅客这一个故事,寓意含蓄而深刻,是学生深入理解该文主题的难点,也是学生读之费力而又不吐不快的地方。 拟通过品读倒数第二段,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难点。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的大致经历与思想。

二、走进“渐”

1、理解“渐”: 找出文中各段与“渐”有关的关键句,归纳“渐”在文中的内涵。

2、认识“渐”: 分析文中各段关于“渐”的例子 ,认识有形的“渐”和无形的“渐”。

结论:一切事物的常态都是“渐”。

3、把握“渐”:把握时间

三、走出“渐”

探讨:一切都可以“渐”吗? 探究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

品读倒数第二段,探讨作者的评论;

品读最后一段,探究“大人格”与“大人生”。 迁移:如何对待生命中的“渐”?

四、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新坐标》相关练习;

2、预习下一课。

必修2第三单元

必修2第三单元训练

高一英语必修2第三单元教案

必修3第三单元教案..

必修2第三单元随堂练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教案

必修2第三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

必修2 第二单元教案

高一必修一第三单元集体教案

必修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必修2第三单元教案.doc》
必修2第三单元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