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材料]

2020-03-03 11:43: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 Medical Immunology )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编号:50101154 学时:66 主编姓名:熊仕秋 单位:基础医学院 职称:讲师 主审姓名:吴长有

单位:基础医学院 职称:教授 授课对象:本科学生 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影像学、麻醉学 年级:二年级 法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预防医学 编写日期:2005年12月

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的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是一门前沿学科,其理论和技术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只有具备基本的医学免疫学知识,才能理解一些临床免疫病理现象,才能在科研工作中应用免疫学基本理论和技术,更好的完成医学实践。

根据五制临床医学及其它相关临床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教学强调三基、加强基础与临床联系,同时介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与方法,以启发学生思维、拓宽科研思路及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打下基础。

1.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1)了解医学免疫学的发展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构成。 (2)掌握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细胞和分子,以及它们相互作用完成免疫应答的机制。 (3)通过免疫应答的基本理论,掌握临床免疫疾病的防治原则。 2.基本能力的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讲授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突出讲课的层次和思路,阐述结构和机能,生理与病理间的关系,使学生系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以及防治免疫病的原理,引导学生把相关理论用于解释临床病理现象,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3)专业外语: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学名,掌握主要专业英文词汇。 3.创新能力的培养

及时把新理论、新技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4.参考学时

理论课教学时数45学时,另外有配套的实验教学课21学时。

(二) 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篇 概论 免疫学简介 第一章 第一节

掌握:免疫的概念以及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熟悉:适应性免疫及固有性免疫的含义、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节

了解:中国古代和英国医生的种痘预防法。免疫学发展史上的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及其成就。现代免疫学的重大突破及其在临床科研工作中的应用。

第二章 第一节

熟悉:机体主要的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的结构、组成及功能特征。 第二节

熟悉: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的结构、组成及功能特征。 了解: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特点。 第三节

熟悉: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的途径及生物学意义。 第二篇 免疫分子与抗原分子 第三章 第一节

掌握:抗原、免疫原性、抗原性、免疫原、半抗原、载体、耐受原、变应原、抗原决定基、表位、结合价、共同抗原、交叉反应的概念。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第二节

掌握: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抗原方面因素、宿主方面的因素、免疫方法)。 第三节

1 掌握:Th抗原和TI抗原的概念异同点;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独特型抗原、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的概念。 第四节

掌握:超抗原、佐剂、丝裂原的概念。 了解: 超抗原、佐剂的作用机制。 第四章 第一节

掌握: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关系;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包括基本结构、其他成分、水解片段等)。 第二节

掌握:免疫球蛋白异质性产生的机制;同种型、同种异型、独特型的概念 第三节

掌握:免疫球蛋白的功能;调理作用、ADCC的概念。 第四节

熟悉:各种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和功能。 第五节

掌握: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的概念、特点。 了解:各种抗体的制备过程。 第五章 第一节

掌握:补体和补体系统的概念、生物学功能。 熟悉:补体系统的组成、命名和理化特点。 第二节

掌握:补体三条途径的激活全过程及比较其异同点。 第三节

熟悉:参与补体调控的各种成分。 了解:补体活化的调控机制。 第四节

掌握:调理作用、过敏毒素的概念。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第六章

2 第一节

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及共同特点。 第二节

熟悉:细胞因子的主要类别。

了解:各种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活性。 第三节

了解:细胞因子的受体。 第四节

掌握: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第五节

了解:细胞因子在临床上的应用。 第七章 第一节

掌握:白细胞分化抗原、CD的概念。 第二节

掌握:黏附分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别。 了解:主要的黏附分子结构及其功能。 第三节

了解:黏附分子及CD在临床的应用。 第八章 第一节

掌握:MHC、HLA的概念。HLA分子的结构、分布。 了解:MHC基因的结构特点。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第二节

掌握:多态性、连锁不平衡、等位基因、单元型的概念。 熟悉:MHC基因的遗传特征。 第三节

了解:MHC分子和抗原肽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和作用特点。第四节

熟悉:HLA在临床上的应用。

第五节

掌握:MHC的生物学功能。 第三篇 免疫细胞 第九章 第一节

掌握:参与固有免疫的主要细胞组成(吞噬细胞、数突状细胞、NK细胞、NKT细胞); NK细胞识别自身和非己的分子机制。

熟悉:吞噬细胞的主要功能及其机制;DC、NKT的主要特征。 了解:其它固有免疫细胞的类别及其特征。 第十章 第一节

掌握:T细胞表面的主要表面分子及其功能(TCR-CD

3、CD

4、CD

8、CD

28、CD1

52、CD

2、CD40L)

熟悉:T细胞表面的主要表面分子的结构及其他分子的特点。 第二节

掌握:初始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的概念;Th细胞、CTL、Tr细胞的主要特征。

熟悉:αβT细胞、γδT细胞的区别。CD4+T和CD8+T细胞的特点。 第三节

掌握:Th细胞的类别、分化、各亚群的功能、CTL细胞的杀伤机制。 熟悉:Tr细胞的特征。 第十一章 第一节

掌握:B细胞表面的主要表面分子(BCR、Igα/Igβ、CD40、CD80、CD86)及其生物学功能。

熟悉:B细胞表面的主要表面分子的结构及其他分子的功能特征。 第二节

掌握:B细胞主要的功能亚群及其特点。 第三节

掌握:B细胞的主要功能。

4 第十二章

第一节

掌握: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的概念; 了解:造血干细胞的特点、分化。(自学) 第二节

掌握: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体细胞高频突变、亲和力成熟、等位排斥、同种型排斥、类别转换的概念。

熟悉:T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BCR、TCR基因结构和重排的一般特点。等位排斥、同种型排斥、类别转换的发生机制。

第四篇 免疫应答 第十三章 第一节

熟悉: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组织、细胞和分子类别及其主要生物学特征。 第二节

了解: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的作用时相。 第三节

掌握:PRR和PAMP的概念。

熟悉:固有免疫细胞识别和应答的特点。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关系。 第十四章 第一节

掌握: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和主要类别。树突状细胞的主要特征。

熟悉:树突状细胞的的来源、分布、分化发育、成熟迁移及其对抗原的提呈过程。单核巨噬细胞的来源、表面特征、功能特点。B细胞的特点。 第二节

掌握:掌握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的提呈全过程。 熟悉:MHC分子在抗原提呈过程中的作用。 了解:交叉提呈现象 第十五章 第一节

掌握:T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以及APC向T细胞提呈抗原的全过程。

5 第二节

掌握:T细胞活化需要的双信号刺激。

了解:T细胞活化时的信号传导。T细胞活化时转录因子的活化及基因表达。 第三节

掌握:Th1细胞的主要生物学活性及其机制;CTL细胞的杀伤过程及杀伤机制;记忆T细胞的形成。

熟悉:T细胞活化后诱导的细胞凋亡。 第十六章 第一节

掌握:Th细胞在B细胞免疫应答中的辅助作用。掌握受体编辑、亲和力成熟、Ig类别转换的概念。

熟悉: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分子、B细胞活化过程中的信号传导、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过程、B细胞的激活、增殖及分化。 第二节

掌握:TD和TI抗原免疫应答时的异同点。 第三节

掌握: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规律。 第三节

掌握:初次应答和二次应答的抗体产生一般规律。

第十七章 第一节

熟悉:参与免疫调节的主要免疫分子及其作用机制。 第二节

熟悉:Tr的特点;独特型网络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了解:凋亡对免疫应答的负调节。 第三节

了解:整体和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机制。

第十八章

第一节

掌握:免疫耐受的概念。

6 熟悉: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抗原因素。 了解:胚胎期和新生期诱导的免疫耐受现象。 第二节

掌握: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形成的机制。 第三节

熟悉:临床上建立和打破免疫耐受的方法。 第五篇 临床免疫

第十九章

第一节

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I型超敏反应发生的过程及机制。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熟悉: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临床常见的I型超敏疾病。 第二节

掌握: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熟悉:临床常见的II型超敏性疾病。 第三节

掌握:I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熟悉:临床常见的III型超敏性疾病。 第四节

掌握: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熟悉:临床常见的IV型超敏性疾病。

第二十章

第一节

掌握: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的概念。自身免疫病的特点。

了解:自身免疫病的分类。

第二节

了解: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第三节

掌握: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第四节

熟悉: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

7 第二十一章

第一节

掌握:免疫缺陷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免疫缺陷病的一般特征。

了解: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第二节

掌握:AIDS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熟悉:AIDS的流行特征,病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第三节

熟悉: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第二十二章

第一节

掌握:肿瘤抗原、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相关抗原、分化的概念。 熟悉:肿瘤抗原的分类及特征。

第二节

熟悉: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机制。

第三节

掌握: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第四节

了解:肿瘤的免疫学诊断和防治。

第二十三章

第一节

掌握:移植及其相关概念。同种异型抗原的直接和间接识别机制。 熟悉: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特点。

第二节

熟悉: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及其效应机制。

第三节

熟悉:同种异型移植排斥的防治方法。 第四节

了解:移植免疫的最新进展。

第六篇 免疫学诊断及免疫学防治

第二十四章

第一节

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熟悉:常见的抗原抗体分子检测方法。 第二节

熟悉:淋巴细胞的分离和类型鉴定。 了解:细胞功能检测的免疫学方法。 第三节

了解:免疫学检测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第二十五章

第一节

掌握:疫苗、免疫预防、类毒素、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熟悉:疫苗的基本要求。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佐剂的特点。 了解:计划免疫、新型疫苗、疫苗的应用。 第二节

了解:临床常见的免疫治疗方法。

(三) 课程内容

第一篇 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 免疫学的发展简史及其展望(1学时)

第一节 免疫学简介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 现代免疫学的发展 第二章 免疫组织和器官(1学时)

第一节 中枢免疫组织和器官 第二节 外周免疫组织和器官 第三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第二篇 免疫分子与抗原分子

第三章 抗原(2学时)

第一节 抗原的免疫原性与特异性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2学时)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第四节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第五节 人工制备抗体 第五章 补体系统(2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 第三节 补体活化的调控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第六章 细胞因子(2学时)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概述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分类 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受体 第四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第五节 细胞因子及其相关制剂的临床应用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2学时)

第一节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 第二节 黏附分子

第三节 CD分子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2学时)

第一节 MHC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 第二节 MHC的多态性

第三节 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 HLA和临床医学

第五节 MHC的生物学功能

第三篇 免疫细胞

第九章 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1学时)

第一节 吞噬细胞 第二节 树突状细胞 第三节 自然杀伤细胞 第四节 NKT细胞

第五节 其它固有免疫细胞

第十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淋巴细胞(1学时)

第一节 T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第二节 T细胞亚群 第三节 T细胞功能

第十一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B淋巴细胞(1学时)

第一节 B淋巴细胞表面分子 第二节 B细胞亚群 第三节 B淋巴细胞的功能

第十二章 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1学时)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的特性和分化

第二节 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 第四篇 免疫应答

第十三章 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1学时)

第一节 参与固有免疫的组织、细胞和效应分子 第二节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第三节 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第十四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呈递(1学时)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特点 第二节 抗原的处理和呈递

第十五章 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1学时)

第一节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第二节T细胞活化的过程

第三节效应T细胞的作用

第十六章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1学时)

第一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第二节 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第三节 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第十七章 免疫调节(1学时) 第一节 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第二节 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 第三节 整体和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第十八章 免疫耐受(1学时)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 第二节 免疫耐受机制 第三节 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

第五篇 临床免疫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2学时)

第一节I型超敏反应 第二节II型超敏反应 第三节III型超敏反应 第四节IV型超敏反应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1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致病相关因素 第四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1学时)

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第二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第二十二章 肿瘤免疫(2学时) 第一节 肿瘤抗原

12 第二节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第三节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第四节 肿瘤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原则 第二十三章 移植免疫(2学时)

第一节 同种异型排斥反应的识别机制

第二节 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及效应机制 第三节 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 第四节 与移植免疫学相关的其他领域

第六篇 免疫学诊断及免疫学防治

第二十四章 免疫诊断(1学时)

第一节 抗原抗体的检测 第二节 淋巴细胞的检测 第三节 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 第二十五章 免疫治疗(1学时)

第一节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第二节 免疫细胞的测定 第三节 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 第二十六章 免疫学防治(1学时)

第一节 免疫预防 第二节 免疫治疗

三 使用说明

在系统学习和掌握免疫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学生还应注意自身基本能力的修养和训练,包括:

1 自学能力的培养:结合课堂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和相关的资料,了解免疫学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发挥学习主动性。

2 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在系统学习和掌握免疫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若干免疫学的重大发现或进展的典型事例,了解和体会免疫学研究的特点和科学思维方法。

3 基本技能训练:通过实验课学习,熟悉免疫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免疫学实

13 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四 主要参考书目

1.《医学免疫学》,陈慰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2004年出版。 2.《医学免疫学》,何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05年出版。 3.《免疫学原理》,周光炎主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版,2007 4.《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Abbas,fifth edition,SAUNDERS.

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大纲

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心得

医学免疫学学习方法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案

医学免疫学教学心得

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教学大纲

基础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材料].doc》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材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