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专业素描教案

2020-03-01 23:12:3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二00七——二00八学年度

学院:艺

术 课程名称:素

专业班级:平面设计0708班 任课教师:周小娟 教学周数:16 周

平面专业素描课程安排:总学时192 每周12 第一学期共八周 第一周 设计素描概述

第二周 结构——分析透视原理和骨架表现 第三周 结构空间——空间构筑 第四周 分析结构线——线是一切 第五周 全因素表现——准确生动 第六周 光影和黑白对比训练 第七周 解构和重构——思维转换 第八周 考查

第二学期 共八周

第一周 线的创意表现(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设计的线条 第二周

线的创意表现(情感和季节等)——设计的线条 第三周 精细表现

第四周 苹果之美及材质触觉表现 第五周 手的联想和物的联想 第六周 人物特写 第七周 风景写生变形 第八周 考查

第一章 设计素描概述

“我们也画素描,但目的不是为了绘画。”

教学目的:训练学生对于形体的准确描绘能力,对形体结构的分析能力,对形体黑、白、灰色调的表现能力,以及对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与特性的掌握,即着重于对素描语言本身的研究进行训练。

教学方式:课堂集中讲解,板书,示范,修改,多媒体教学,学生作业课堂自评、点评与总评相结合。

教学重点:加强启发式教学,合理引导学生善于创造性思考,继续设计素描向平面专业的转化。

导入新课:

设计素描的基本训练

1.设计素描的目的——我们也画素描,但目的不是为了绘画; 2.设计素描与绘画的关系; 3.学习观察与认识事物的方法; 4.设计素描的方法:

A.从自然中来,B.从生活中来,C.从历史中来,D.从具象到抽象,E.从拆散到组合; 5.关于形——在这里形是一切

(彩色)铅笔 木炭 钢笔 水墨 色粉笔 油画棒 等 1)结构分析:肥皂泡 生姜 2)明暗研究(比较)于光影研究 光:

A..石膏与布, B.纸系列(关于纸的性能), C.桌子、布, D.包裹与被包裹, E.鞋; 从具象到抽象 3)刻画表面

质感

软——硬、干——湿、光滑——粗糙、明净——斑驳

课题:刻画表面与质感

金属 羽毛 头发 嘴唇等局部 植物 刀(工具刀) 布 绳索 固态、液态、气态(想象)

4)线条推敲

轮廓线,结构线,(蔬菜,日用品) 5)平面意象

乐器、工业用具、碎玻璃、绳子、植物 6)空间构筑

核桃、冬菇 二维平面 三维立体 四维运动 空间散点并置

A.正、负形(边缘) B.

多个形之间:枯木、蒜头 二 思辨能力和创造意识

思辨能力:

1.从具想到抽象——解析与重构 2.抽象形态——设计 3.大自然——选择与行动 4.自然形态 创造意识:

1.有机物的研究:洋葱、玫瑰花、生姜、苦瓜、香菇 2.局部描绘:物象的边缘

3.解构与重构:树叶、菊花、锁链、石头 4.形象的联想与概念的转换:机器——昆虫等

第二章 线性结构分析训练

教学目的:加强结构训练,使素描为设计服务的目的更接近;

教学重点:准确把握对象的结构并能精确在画面表现,通过训练提高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物象的结构,并精确再现。

导入新课: 一 线性结构分析

我们所见的世界物象,无论是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每一事物都有其内在结构。结构实行的内在本质构造,物体外貌可辨,而结构不能变。只有抓住结构,才能坚实有力的表现对象,否则就可能歪曲形象。因此结构不是感性的、直觉的,而是理性的、悟性的,并与视觉概念紧密相关的。

所谓结构,它包括两方面的理解:一是指自然中客观存在的物体结构,如植物结构,人的结构等;二是指画面结构,是对形状、明暗、色彩做纯粹主观的安排。

在对物象全方位的审视中,我们努力超越物象的表象而达到其内在结构的理解,通过结构的启示进一步产生设计的构想。

(一) 结构的类型

为了便于理解各种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形体结构,我们可以把物体的结构分为两种类型,骨架型和积量型。

骨架型结构的基本特征是由主体部分和支体部分连接而成,并且主体与支体通过关节组织的连接又形成了新的空间结构。其体积、空间量感的表达也需要较强的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

积量型结构没有明显的骨架特征,表现为由体积构成,通常是静止的稳定的,具有“块状”或“粗重饱满”性质。

骨架型结构和积量型结构彼此间并非毫无联系。如人体结构是骨架类型的,但它的各个部分均有其自身积量的性质。这说明骨架物体是具有自身的体量和空间的。 图例:

骨架型 积量型

(二) 结构的分析

骨架结构分析和积量结构分析:

骨架结构分析侧重于我们对物象的动态、比例、方向、透视、运动等的审视。

积量结构分析将使我们在整体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各个部分结构的几何造型特征,通过物象构造的起伏关系来表现形体的积量。形体结构包括型和体两个部分:“形”及外形特征,是平面的;“体”即是体积,是立体的。

这两种分析法,前者决定线、面造型,后者确立体积感觉。在结构分析时先利用骨架结构分析法确立骨架,再用积量结构分析建立其体积感并确定其具体构造,由表及里,现整体后局部全面审视。

形 + 结构线 =形体

我们在对客观物象进行分析的时候,首先要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形成对该形体明晰而稳固的视觉概念。在观察的时候不仅要注意物体的表面,更要注意对内在结构的剖析。

完成步骤:

1.确定物象的骨架:大的节点位置、比例、动势及轮廓形——骨架的确立; 2.寻找结构线,创建立体感——体量感的建立;

3.对物象复杂关系进行几何构造的概括——体量感的充实; 4.对形体关键部位的深入分析——构造的充实。

二 阶段训练

(一)训练步骤

对物象结构的宏观分析,应采用从骨架结构分析入手到积累分析而终结的方法。

确定整体比例形

骨架结构分析阶段

结 勾画基本平面型

构 由平面到立体 分 由二维到三维 析 概括几何立体型 步 积量结构分析阶段

骤 刻画具体结构性

剖析:

骨架结构分析阶段 1) 确定整体比例形  建造大构架,确定大比例 2) 勾画基本平面形  抓住大动势,勾画轮廓形 积量结构分析阶段 3) 概括几何立体型  寻找结构线,概括立体形 4) 刻画具体结构形  透视内在形,强化结构形

三 训练量及要求

量:长期作业每周两张,规格不限;

要求:构图严谨,造型准确,能充分表达物体的结构、空间、形态以及掌握形体的比例、姿势与动态。画面整体,刻画深入,以线为表现手段。

结构素描实践第一阶段

主题:石膏静物组合

目的:以结构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构图、透视、空间构成及结构分析的能力。

过程:集中讲解设计素描与专业的紧密结合型,素描只是一种手段用以加强平面设计的空间表现能力。作业的结果不是目的,只是训练的一种手段,最重要的是分析研究对象的过程,从而形成应有的能力,达到设计水平的提高。

作画过程中状态一定要清醒,整幅画的表达要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推理性和研究型,能真正认识问题,解决问题,针对造型能力的培养。

结果:课堂效果学生比较热情,有一定的新鲜感,从陌生到认识再到表现,有一个从发现——认识——再现的良好状态,但普遍造型能力不强,想到达一定的高度有一定的难度。

调整方法:教学中重点进行思想引导,扬长避短,通过思维的创新,提高学生的表达以表现能力,取得进步,体现一个好的教学水平。

结构分析图例:

分析:构图上别有新意,俯视的罐子通过纯粹的线的表达,构图饱满新颖,富有现代元素,突出个人创意性和设计性,简洁动感,视觉冲击力强。

结构分析图例:

分析:画面中心突出,线条流畅,张力大,重点分析结构的同时不忘细节的表现,虚实处理得当,非常有主见,可认真参考摹仿借鉴。

结构分析图例:

分析:自行车构图饱满,线条虚实的当,主次突出,造型严谨,尤其是空间的处理上弱化后退中的形体,强化主体物,有自我的布局和设计。 结构素描实践第二阶段 主题:静物组合

带花的陶罐 佛像与烛台 玻璃器皿组合

目的:有个性的线,有风格的面和不同的标的全部集中到结构的体现上,重视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创造。

过程:学生独立思考为主,进行因时因利的启发和引导,达到画面较具个人特色和风格的倾向性。实体是客观的,思想是主观的,两者的结合就是课堂要求的体现。画一定要有主旨,贯穿在自始至终的过程中。设计性一定要有所体现,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表现那只是一潭死水,只是一个傀儡,更谈不上服务于设计了。

明确:思维的转换和体现尤其显得重要。

结果: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有部分同学不愿意开动脑筋,主动学习的意愿不强,思维能动性不太理想,是一种思想上的懒惰,是对我后期教学上提出的挑战。

结构分析图例:

我们把结构素描当作一种通过某种绘画媒介,去探索和表现某些主题与物质结构有关的东西,同时它也是一种组合过程。

结构分析图例:

第三章 精细表现训练 教学方式:讲授 示范 写生 指导 教学用具:范图 静物

学情分析:延续设计素描的主旨,使精细表现与设计性有效而自然的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立体感、质量感及全因素明暗关系的综合运用

教学要求:通过集中讲授,对教学重点反复研究,力求使学生对设计素描的精细表现有一个认识,指导学生进行作画训练,尤其是教学重点处要加强实践和可安排稍长的作业,注意质感和量感的理解和表现方法。

导入新课:

精细表现是设计基础素描,尤其是平面专业不可缺少的一个训练过程,通过对物象的分析理解,结合全因素达到掌握的程度,其中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和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 “一切物体都被光与影包围着”——达.芬奇

(一)光影

肌理练习,质感练习

软、硬、醋、细、光滑、粗糙

(二) 黑、白 二 阶段训练

光影研究训练,明暗配置训练

(一)光影研究训练

视觉陌生感:通过具象——认识自然——进入抽象

训练步骤:

从构图和造型两方面入手

1) 设计构图位置形 2) 建立骨架立体形 3) 建立明暗两大面 4) 充实五调明暗形 5) 实现五调量感形

(二)设计构图位置形

打破视觉常规性的观察,要有突破常人的视角。构图要充满现代感和设计味,要善于利用见惯不惊的对象构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构图局部进行反复而深入的放大或有选择地、片段性地截取与分割。

(三)明暗配置训练

明暗自身具有独立的审美性质。

1)不同明暗调性的作业(一张)

不同基调的变奏练习(二张) 绘画作品或摄影作品为素材 面积决定调性,不同明暗色块面积的大小。

2)用三至五种不同明度值的色块拼贴或黑白系列构成不同调性。

三 训练

1)光影(一周一张) 2)明暗(一周三张)

精细表现图例:

第四章 抽象造型训练

课程: 素描的空间形态 课题:苹果的形态训练 教学目的:1.通过苹果的模拟切割,训练培养学生形态美学,想象力和三维空间的基础能力

2.学会用简洁、纯粹的视觉语言表达 教学方式:1.理论讲学,师生互动 2.学生现场作业

3.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启发提示

导入新课:用切、割、剜、卷等方法改变苹果的形状,但要保持基本特征不变,同时以最简单的方式切割,产生最丰富的变化。在画面中以二维的形式表现三维的

感觉,注意美学效果。

一 抽象艺术的基础是先在的客体。

(一)平面意象

所谓“平面意象”就是说在组合与描绘形象时,不依靠焦点透视法,而是以某些特殊的概念与做法来取代焦点透视,这种改变视觉的常规性观察,为开启我们的想象力提供了契机。

平日司空见惯的物象,由于观察角度得非常规性,会导致呈现出不同寻常的形态,因此,视觉出现了陌生感。——“抽象”

平面意象

第一

(二)意象构成

具体的自然形态隐含了抽象的形态原理,意象构成正式通过主体对客观自然的认知,将这些隐含的抽象因素挖掘并表现出来,其手段大致有三种:

变形,简化,解构与重构

1.变形

将自然物体的形象破坏,并做夸张处理,常见的变形手法是夸张式变形。

毕加索——非洲雕刻的造型影响

莫迪利阿尼——非洲原始木雕的造型影响

克利姆特——东方艺术的造型影响 马蒂斯——民间剪纸的造型影响 2.简化

将自然物象简化,从主观态度舍去非本质的细节,从而达到造型的单纯化,意匠化,以致升华到半抽象形。

简化性的效果因作品丰富意义与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结构中,细节各得其所,体现单纯与秩序美。 3.解构与重构

对自然物象以简化为基础,将物体的构造及体积进行解体,并按新的秩序进行另一次元素的组合。

二 阶段训练

(一)二维平面形象的分析训练

如何将物象形态平面化以及将其平面化的形态重新组织构成画面的问题。

平面化,即有意识地减弱或削弱物象体积和层次变化,刻意创造出平面二维的感觉。

手段:

平视,只表现物象的一个面,外形特征“影像”、“剪影”;

平面位移法,将纵深结构变化的部位变为上下左右平面方向的构成 关系,尽力避免各局部的重叠——平面装饰效果。 二维训练:瓶 罐等(自主选择)

感觉印象——知觉理解——综合构成

(二)意象构成训练

“简化形体结构——对比画面结构——体验构成手段”

三 训练量与要求

量:四课时一张

要求:简化形体结构,对比画面构架,对图形与结构分析与选择——平面意象。

第五章 构想能力训练

课程:苹果之美——满足视觉需求

教学目的:通过苹果的二维、三维训练,挖掘美学元素,提高学生的美学创造力。 导入新课:

对三维物体(苹果)进行加工(用刀)

对三维物体(苹果)进行表现(绘画)

对三维物体(苹果)进行二维转化表现

通过对苹果的加工,体验三维立体空间加工的过程和维度关系,将绘画表现在苹果三维体上,锻炼学生在苹果上作画,增加会绘画材料的认识,以及学会使用把三维的作品转移到纸上,作一次二维和三维效果的对比研究。

一 构想:构思和想象,带有创造的意味。

逆向思维:“反逻辑性思维”——空间方面“异想天开”

(一)形的联想(以手为表现对象)

想象、幻想,不断延伸发展,两者之间物质属性,因果关系,逻辑关系向差越远 越好。

(二)超越现实想象

1.不合理比例的创造 衣裳夹(奥登勃格) 2.不同物质属性的转变

艺术创造中改变事物的基本属性。

1)改变事物的属性(液、气、固、金属、木材) 2)抽取物质的重量(引力消失,增加气体重量等) 3)改变物体正常的数量、体量 4)事物的非逻辑性发展 3.时空混淆 二 阶段训练

(一)图形联想训练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性质的事物进行转换、变形或融合,形成新的形态。

要求:构思新颖独特,即在情理之中,有出乎意料之外。

(二)现实联想训练

平面意象——从物体平面、剖面或素描形式的实际关系中发现具有画面性质的新意象,意象发现。

意象构成——分析组合的基础上展开,是关于意象构成的课题。

超现实想象——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的逼真的蚀变,充满着超现实主义寓言般的荒诞空间。

课题:

写实表现手法创造一个超现实的虚拟世界,发散思维想象的“荒诞加工”。

三.人物风景的写实与特殊表现转化

分组实践教学,抓住对象的特征和本质进行发散思维的构想,开拓视野,结合实际共性中求个性。

图例:写实风景结合专业向装饰风景的转化

训练小结

一 1)自然形态的研究——元素(单位形)

贝壳——悉尼歌剧院

2)自然形态的研究——解构与重构

具象(前提基础)——抽象

二 从具象到抽象

青椒、蒜头、贝壳

具象到抽象——解构

三 概念的转换与形象的联想

1)质感与表面的练习(手套,绳子,木箱,玻璃等)创造力 2)元素与单元形的练习(玉米,花瓣等) 3)平面与布局的练习 4)虚形、实形与边缘形的练习《牛的变形》

具象(素描)

局部

微观

抽象(设计)

1)结构研究(分析)

自然形态的研究:

海螺、肥皂泡、如来头(石膏)、车模等

铅笔,木炭,钢笔,水墨,粉笔,蜡笔等综合运用 2)明暗

光,石膏与布,牛头,可乐瓶,蒜头,鞋,枯木,纸张等 3)线条的推敲

弹簧,蔬菜等

四平面意象 1.单个二维

2.多个二维:乐器,碎玻璃等

五 空间构筑 1.正、负形;

2.正、负形相交边缘; 3.多个形之间关系

六 意象表现

1.有机(构成)造物

玫瑰形、蔬菜、苦瓜、菜叶、冬菇等 2.局部描绘

鞋子的细节,电器,菱角等——逐步放大 3.解构与重构

A.可视性

B.重塑性 (菊花瓣等) 4.形象联想

专业素描教学教案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素描教案

素描06专业

素描专业基础知识

素描专业考题

素描教案

素描教案

素描教案

素描教案

素描教案

《平面专业素描教案.doc》
平面专业素描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