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沉迷游戏心理因素浅析

2020-03-02 00:06: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生沉迷游戏心理因素浅析

摘要: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脑越来越普及,电脑游戏也犹如雨后春笋,迅 速占领整个游戏市场,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也开始沉迷于游戏。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 性,游戏也不例外,有的人将其视为娱乐休闲的“好朋友”,而有的人则将其视作 玩物丧志的“催化剂”,只有了解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成因,辩证地分析游 戏的利与弊,才能引导小学生以健康的心态看待网络游戏,减少并避免小学生沉迷于游戏,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字:小学生、电脑游戏、沉迷

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脑早已进入普通家庭。由于电脑性能的不断提高,电脑的游戏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电脑游戏尤其是网络游戏种类繁多,内容新颖刺激,因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尤其是在校学生和青少年对电脑游戏更是趋之若骛,这就导致了一些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无心上课学习。我们的小学生喜欢玩电脑游戏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不少家长抱怨电脑游戏是个“坏东西”,孩子因为贪玩游戏,学习成绩下降了。媒介报道也揭露了不少因为游戏机的诱惑,一些孩子参与了盗窃和抢劫,甚至暴力等犯罪事件。那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吧。

(一)渴望探险,但自制力不强。由于好奇心强,学生对探险及一些未知的东西,总是有强烈 的愿望。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冲动性强,一旦陷入游戏,有的时候即使知道会影响学业,却不能 自拔。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现在的孩子承受超出自身年龄的重大压力, 面对家长和学 校的双重监督,孩子们失去了正常享受玩乐的自由和快乐,一股来自歇斯底里的本能欲 望冲出了自我的限制,并凌驾于超我之上.网络游戏画面精彩、情节虚幻、情节生动,能让人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从其它游戏形式 中无法感受到的惊险、紧张与刺激体验

(二)在网络游戏中找到归属感。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小学高年级学生由童年时期对家庭的依赖,转向了对同辈群体 的依赖。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没有玩伴,网络游戏是通过网络使 人与人连接在一起的, 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 加快了人们交流信息的速度, 从而使他们在网络游戏中能轻易地找到“玩伴”, 他们可以在不同的空间和不同的时间 与各色各样的人进行交流, 有了更多的选择朋友的空间, 扩大了自身的交往范围。 因此, 网络游戏行为满足了小学生人际交往与团队归属的需求。 有玩伴就没有现实生活中的孤 独感,很容易的体验到了一种团队合作的愉快,增进了友谊,获得了归属感。特别是性 格孤僻的学生,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不善于向别人倾诉自己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家人或朋 友的关照和帮助,而在网络游戏中能找到知己和倾诉对象,寻得帮助和安慰,更容易成 瘾。当学生的需求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满足时,而虚拟世界又给予 他们及时的需求满足时,他们便从网络游戏中获得一定程度的奖励和满足。因 此,他就会越倾向于继续玩网络游戏,通过游戏寻求高层次的需求满足。当他们成为某 项游戏的高手时,可以获得其他同伴的尊重,尽情享受征服游戏后所获取的成就感的满 足。由此可见,网络游戏可以提供现实世界一时无法获得的尊重感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现实世界中,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 成功的获取越来越难, 尤其是学习比较差

的学生, 因为在学习上不占优势,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网络游戏则提 供了一个给他当英雄的机会(因为许多网络游戏都是以英雄为主题的),于是,他们便 乐之不疲,找回在现实中得不到的成就感和受尊重感。在网络虚拟世界暂时逃避学习中 的压力。这类学生在学习无法出头,便在游戏中找到出头的地方,只有在玩游戏中感到 自己是强者。

(三)盲目跟随,认为不玩网络游戏显得落伍。 盲目跟随,认为不玩网络游戏显得落伍。 社会化强调一种学习的过程,学习包括正反两个方面的学习过程,盲目跟随现象或 者说盲目的学习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 小学生选择网络游戏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 就是受同辈群体选择行为的影响而产生的盲目学习的结果。很多学生开 始接触网络游戏也是受朋友和同学的影响,看其他人选择玩一些网络游戏,并且乐此不 彼,他们也开始学习玩这些游戏,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同辈群体 的力量日渐超过家庭,在小学生价值观和判断能力尚未成熟时,盲目的学习在所难免。

(四)增强自信心,满足自我肯定需要。我们 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学老师们,或许能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沉迷于网络的大多是那些学习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在现在这个过于重视学习成绩,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重要标准的教 育环境中,他们会受到父母的抱怨、批评或是责骂,在老师那里无法得到赞扬,甚至可能还会 受到同学的鄙视, 现实交往受到极大阻碍。 人是需要被肯定的, 这是人的一种自然需求。 他们被否定的太多了,在家长、老师或者同学处得不到赞赏,作为一个正常的人他必然会去寻 求其他的途径弥补这种心理缺憾,而网络游戏恰恰是一种满足这种心理需求的最方便的方式。

(五)发泄不良情绪,在虚拟世界中找到情感体验的需要 。 网络游戏允许攻击行为的存在,这成为学生发泄不良情绪的一种方式。目前网络游戏大多 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题,场面非常地血腥,也在间接地说明网络游戏是允许攻击行为 存在的。 。在现实中,中学生还属于弱势群体,遇到挫折时,尤其是在学习中遇到挫折又不愿 意想办法解决时,他们认为是命中注定的,不得不另寻发泄对象。网络游戏为他们提供了发泄 2 这些不良情绪的好地方。

二、对策

二、正确对待网络,健康使用网络。

大部分家长对于游戏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态度:要么放任不管,要么严加管制,,其实这两种态度都很极端,很偏面的,不易于正确引导孩子使用电脑。作为一个网络时代的家长,要以全新的观念面对网络,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孩子,既要看到网络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在鼓励、支持孩子上网的同时,也要监督、控制孩子上网的内容和时间,因为孩子的鉴别力和自控力是有限的。同时,家长的示范作用也很重要,很多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都起源于家长的错误示范。

三、比孩子更了解“游戏”。

现在很多游戏确实不太适合孩子们玩,过于血腥和暴力的游戏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会有负面影响。但是强行禁止孩子玩游戏并不是好办法,这样反而激起孩子

的逆反心理,研制一些既有高度的娱乐性,又对孩子成长有好处的游戏才是正途。但是千万不能把游戏做成了枯燥的说教工具。因此,老师和家长更应该懂一些电脑游戏知识,以便在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时了解和关心他为什么要玩?玩些什么?玩多长时间?帮助引导他们既能学习好又能玩好,对那些成绩不好、又有机会大量接触电脑游戏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应及时地帮助和鼓励他在学习和其它方面取得进步,改善与其他同学的关系,限制其玩游戏的时间和种类,最终让他知道,在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远比在电脑游戏里的成功更重要、更充实也更开心。

五、制止班级同学大面积谈论游戏现象。

遇到班上大面积谈论游戏的现象,应立刻加以制止,并正确指导学生平时言谈应朝着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增长才干的方向而努力,培养良好班风。

六、提倡学生应该玩高雅的游戏,玩应立足于有利学生动手,动脑,有利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的成长。向学生推荐符合学生心理、益智的游戏,为小学生创造一个玩游戏的良好坏境。

二)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了解孩子心理需求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

1、多与孩子沟通。 多与孩子沟通。,孩子过度沉迷在网络游戏中,往往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系, 许多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就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满足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团队归属和成就体验等 方面的心理需求,是减轻他们对网络游戏依赖程度的有效途径。比如,如果孩子有游泳 或者是其他的爱好,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并且帮助孩子在他的兴趣方面做得更出色,这样 既能够使孩子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发泄掉过剩的精力, 同时又能够使孩子在更好地完善 自己的兴趣爱好时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心理和情感上 的满足,感受到现实生活的乐趣,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孩子网络成瘾的可能性。

2、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孩子的心理需求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引导孩子认识到过度玩游戏的危害,而不是强行禁止 玩游戏。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不论是在“拍纸片”、“抛铁环”的时代还是在现在的网 络时代,人的一生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而且按照弗洛伊德的“人都需要发泄原始冲动 和欲望”的理论,游戏起到了一定的社会心理治疗作用。实际上,在没有网络游戏的时 代,孩子们玩游戏也常常会废寝忘食。

沉迷游戏

沉迷游戏演讲稿(推荐)

沉迷游戏的检讨书

沉迷游戏的检讨书

幼儿沉迷游戏怎么办?

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

小学生游戏

小学生游戏

小学生游戏

关于青少年沉迷游戏的调查问卷

《小学生沉迷游戏心理因素浅析.doc》
小学生沉迷游戏心理因素浅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