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班化教学教学“活”起来

2020-03-02 11:35: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让小班化教学教学“活”起来

新窑镇戚家川小学 吴宏海

目前,一个小班化教学专题教改正在我校积极实施。实施小班化教学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成果。因此,我们的小班化教学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主要应做到三点:即课堂“活”起来,课间“动”起来,课外“松”起来。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做法。

一、小班化教学课堂要“活”起来

所谓小班化教学课堂要“活”起来,就是课堂教学要自始至终充满活力。

(一)创设快活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的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可以说,激情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心理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尊重学生的意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平等地对待学生,以人文的关怀珍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心境中快活。

其次,教师要“讨好”学生。所谓“讨好”学生,就是与学生做朋友,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操作,一起讨论,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教师不仅要作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且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与学生平等交往,倾心交流,让学生在自信中享受快活。

最后,教师要支撑学生。教师要作为学生心灵与学习的支撑者,使丧失兴趣的学生兴趣盎然,有兴趣的学生更加充满激情;使学习障碍者柳暗花明,学习成功者敢问新路。当学生出现错误的认识和偏差时,教师不能全盘否定,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错误所在;当学生紧张、压抑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使学生情绪饱满,敢想敢说,乐于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给予适时“点拨”,帮助他们克服思维障碍;当学生经过思考得到正确的结论时,教师要给予热情的赞赏,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和驾驭知识的乐趣。让每一位学生在教师智慧的支撑中,自我成功,自我快乐。

(二)设计鲜活的教学内容。

创新不是凭空的臆造,而要插上知识的翅膀才能腾飞。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小学语文课本知识早已是人类创造的现成财富,但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自己的探索而获得,仍不失为“新发现”,也是一种创新。可见,创新教育要求教师不能机械地照本宣科,而要动态的传授知识 ,使教学内容生动、鲜活。然而,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其精力主要放在如何摆布课本,如何把课本知识讲清,很难做到教学内容的鲜活,更谈不上根据培养创新精神的需要科学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因而,我们应该重建“教材观念”,革除“惟书唯上”的陋习。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时,做到以教材为基本素材,以现实生活为保鲜剂,以历史和科学为催化剂。

我认为,其一,课本也好,教参也好,都应是供选材的基本素材,都可以进行加工处理。教师要善于调整和重组教材,充分挖掘创新因素,补充创新内容。其二,选择和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注重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是他们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是他们感兴趣、乐意做的,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是能够使他们提出问题、产生想象的。其

三、要把语文知识和名家名篇这一宝贵的财富和与现代的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使陈旧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鲜活。

(三)讲究灵活的教学策略。

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一切方法,我们都可以叫做教学策略。策略的灵活,有赖于方法的综合。教材是个例子,教学要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关键在于灵活的、综合的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不拘一格地教,学生可以不拘一格地学,让学生感到什么都是新的,形成一种极强的求知欲望。换言之,课堂应该是开放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变的。应该努力做到:“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多想一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多看一看;“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多说一说。学生的想、看、做、说,都是在教师灵活的、综合的策略引导下展开的。可以说,教学策略的活,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只有让课堂教学充满快活的气氛、鲜活的知识、灵活的教法,把每节课都作为学生探索创新的一次历程,才能真正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充满快活,实现鲜活,展现灵活!

二、小班化教学课间要“动”起来

所谓课间“动”起来,就是指要改掉以往课间活动中的重室外、轻室内;重体育游戏、轻科技艺术;重活动本身、轻学科结合等状况,充分让孩子们在各种课间活动中享受舒展的快乐,使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成为名符其实的魅力课间。以往,我们的课间活动无非就是“伸伸臂,弯弯腰,大家来做广播操”,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一盘散沙。记得老版本的小学语文上课本曾有一篇《课间十分钟》的习作例文,文中写到:“‘丁零零,丁零零„„’下课铃声又响了,尽管它有点单调,可在我们小学生听来,它就像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老师一听到它,就下课让我们休息或做游戏。这时,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尽情游戏。哦,我们快乐的课间十分钟! 课间十分钟,我和同学常常在一起做各种各样的游戏。‘老鹰捉小鸡’刺激好玩,‘摸人游戏’紧张有趣,‘悠悠球’花样新颖,‘一二三木头人’锻炼了同学们的反应能力,‘踢毽子’、‘跳橡皮筋’、‘打乒乓球’等更是锻炼了我们的体力,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 ”但文中所描写的情景现在在我们许多学校很难看到。小班化教学的课间就要提倡这种具有魅力的课间活动,真正把课间还给学生。

(一)魅力课间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1、坚持教育性、艺术性、健身性、趣味性原则。魅力课间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寓艺于乐。

2、坚持全面性原则。魅力课间活动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魅力课间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要,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坚持全体性原则。魅力课间活动的开展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从学生参与面的大小和人类多少选择好魅力课间活动的项目。形成人人参与课外文体活动,个个都有喜爱项目的魅力课间活动新局面。

4、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魅力课间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环境和氛围。

5、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魅力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要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魅力课间的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可分为班级活动、分组活动。班级活动是指全班级的集中活动。其特点是规模大、人数多、地点集中,内容便于统一安排,能够做到统一领导,督促检查,相互促进。分组活动是指以兴趣小组等为单位活动。分组活动规模小、人数少,地点可以分散,方式灵活,便于组织和区别不同情况,并能发挥文体骨干的作用。

三、小班化教学课外要“松”起来

实施小班化教学,课外活动要“松”起来,这里的“松”起来,就是要还学生一个轻松课外。毕竟仅有魅力课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间再精彩也只有十分钟啊!因此,课外活动是课间活动的必要补充和拓展延伸。学生因整天的繁重学习而精神不振,身体疲倦,这时人人心想一节课外活动(或体育)课轻松一下。所以开展好课外活动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一)课外活动的意义

首先,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社会化。课外活动由于强调学生自主参与、自愿组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才能得到了施展,学生的独立性、责任心、参与意识等也进一步发展。有人认为“交往和社交策略尤其可以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而获得”,校内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在这里 ,学生渐渐习得一些成人社会的行为,同时,学生还要解决一些与同伴相处的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从童年向成人转化。

其次,课外活动促使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个性化。没有个性化,所谓个性的社会化就失去了现实意义,甚至是不可能的。社会要求各种各样的人才为他服务,在这一点上,个体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一致的,课外活动恰好能够在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体在个性化方面的需要。

第三,课外活动给学习生活增添了乐趣。一般来说,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参加的,他们没有多少心理负担,有的只是探索的愉悦;另外,相对于课内学习,课外活动内容比较新颖,容易给人以新鲜刺激,使人身心得到享受;课外活动也能帮助学生学会利用闲暇,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其精神生活。

第四,课外活动在发挥学生特长发面也有重要作用。在普及层次的课外活动中,通过有计划的丰富多采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发展自己特长的领域,尤其对一些差生来说。另外,在提高层次的课外活动中,一部分学生可以脱颖而出。国内外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学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学校教育虽然给他们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专业方面的成就,往往是与他们在青少年时代的课外兴趣和活动相联系的。

(二)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说到活动内容的多样化,以往大多数教师上课外活动因思想重视不够,所以铃声一响,走到学生跟前说:“你们自由活动”,或者说“做作业去”。小班化的课外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特长进行分组。如音乐组、美术组、跳绳组、球类组、手工制作组等等,如果活动时不分组,老师让同学们做“老鹰捉小鸡”和“猫拉老鼠”或“跳绳”等内容的活动。部分学生喜欢,但部分就不喜欢。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活动中要引导、勤观察,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是非常必要的。

2.对活动内容的阶段调整。为什么要对活动内容进行阶段性的调整呢?因为几周活动内容不变,甚至一学期过去还天天是那两三个内容,怎么能使同学们不厌烦呢?这与人们吃饭相似。连吃几天一样的饭,你肯定会心想今天需换个“口味”另吃一顿吧!

3.要多设计一些新鲜的活动内容,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课外活动中,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实验,制作一个作品,完成一项劳动,研讨一个课题,取得一个科学数据等各种实践,还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努力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团结互助、爱科学、爱劳动、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品德。又如搞科技制作与实验,制作标本、模型、进行种植、养殖试验,植树、种花草等,都需要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在动手中遇到难题,便需要学生动脑反复思索,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就充分体现了把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很好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此外,学生参加各种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和公益劳动,能够发展学生的艺术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调节大脑,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愉快活泼,活跃身心,增进学生的健康。

总之,在课外活动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教育和亲身的实践,往往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课本剧,让文言文教学“活”起来

巧用多媒体,让识字教学“活”起来

多媒体让小学美术课教学“活”起来

让人物 “活”起来

让语文作业“活”起来

怎样让人物“活”起来

让作业批改“活”起来

让非遗“活”起来

让英语课堂教学“活”起来

《让小班化教学教学“活”起来.doc》
让小班化教学教学“活”起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