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的植物景观设计1

2020-03-02 09:17:4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大学校园的植物景观设计 王秀杰田雨

阜新市清河门区园林管理处123006 摘要:校园植物景观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重视,文章从几个角度分析和总结了我国当前校园的植物景观,从构建生态型的校园入手,解析了校园景观设计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不同植物的功能景观要求,提出了校园植物景观的营造措施及方法。 关键词:大学校园;植物景观;景观设计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育基地,是汇集了大量高级主业技术人员的集中地。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师生们教学和学习的软件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给高校师生提供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活动场地, 21世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而在校园的生态环境的设计,植物造景就会显得更加重要,植物造景不再是简单地利用植物去营造视觉上的艺术效果,而是涵盖了生态景观、文化景观更深层次的含义。建设新型生态型的大校校园,植物景观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 1 生态型高校校园的相关概念

生态型的园林是在发展和继承了我国传统园林的经验的基础之上,依照生态学的原理,逐次营造出一种多结构、多层次、多功能的植物景观的群落,建立人与自然,动植物相互和谐共处的新秩序,追求艺术美、生态美、科学美相互统一,让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并联发展,从而实现了生态史上的一种良性循环。顾名思义,生态型校园就是通过利用生态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设计、规划、管理、建设及运行的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尽其所能让所有的物种之间的布局结构趋于合理,并对环境景观的研究、学习、休闲、活动功能于一身的人为生态系统。 2高校校园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总体规划

目前很多高校都比较重视大学校园的景观形象,管理者和设计师们都在积极营造和设计自己独特的校园景观,期望通过优美的景观环境来吸引师资和生源。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但能给师生们视觉的美感,而且还能缓解人体与精神上的疲劳,优美的校园环境是造就多样的人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营造这种优雅的氛围,我们必须以丰富的植物景观和科学的设计作为依据。但是,高校在规划校园的景观中还是有一些细节经常被忽视,设计中缺少生态型的理念,在造景中很少关注和研究具体植物习性和形态,以及一些植物群落环境之间的关系。只是简单地把植物景观看做校园建筑中的附属品。 2.2 忽视生态位的存在

广义地讲生态位就是一个物种在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功能和时空中的位置,生态位反映的是物种与环境之间、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关系链。很多植物都是群生共处的,它们之间是双方获利,彼此相互依存共生的。比如地衣就属于菌与藻的共同结合体,兰科、豆科、杜鹃花科以及龙胆科中的很多植物,都是和真菌彼此相互依存共生。有的植物种所分泌出来的物质会是另植物的发育和成长的饲料和化肥,例如豆科类植物的根瘤菌就会吸收空气中的氮,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土壤中的氮的含量,再比如黑接骨木也对云杉根的大量繁殖和分布是有利,七里香与白蜡生长在一起时,互相之间都会有显著的促进和催生作用。相反,也有一些植物之间是相互抑制生长的。有些植物在分泌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对其它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带来危害和不利。比如如云杉与松树、松树与白桦等,这种植物就不能连片种植,因为它们之间总是相互抢夺营养,从而导致了一些物种的不良生长。生物界中的还存在一种寄生和绞杀关系,在园林植物中经常出现的杨树锈病、苹桧锈病、松栎锈病等,就是因为设计者忽视了植物种群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而造成了景观设计的失误。 2.3 无视人的心理与环境的关系

设计师为了得到较好的景观设计效果,通常会采用唯美的景观设计方法,从而忽略了师生、职工对校园环境的感受。可以说,大学校园绿化设计对人的精神和心理行为的影响是随处可见的,只有认真的通过研究和分析师生的心理特征和师生们对景观环境的要求,才能更好地解决景观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完全符合师生精神和心理行为习惯的校园环境景观。

2.4 经济成本过高

在高校的园林规划中,管理者和园林师,为了达到快速绿化效果,在极端的时间内形成景观,所以在植物的选择上经常会出现大规格苗木移植,更有甚者还会出现全冠的种植,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大树移植。一些施工单位经常会为了达到设计的要求,从遥远的城市或林区将大型苗木进行一次次的调运。这一过程总会导致苗木的大量失水,枝干和根系严重受到伤害,加上后期的管理不够完善,从而导致了苗木成活率的逐渐下降。更为重要的是,原来生长区的苗木所形成的这种小气候也被打乱,这就无形中让原本很好的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的破坏。 3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营造

植物景观以城市生态学为依据,以植物造景为基础,其生态效应包括降低噪音、净化空气、调节改善小气候、游憩与文化娱乐等功能。植物景观涉及的生态学原理,在中国古代造园理论中已有体现。如陈溟子的《花境》“草木之宜寒宜暖,宜高宜下者,天地虽然生之,不能使之各行其所,赖种植位置有方耳”;计成的《园冶》“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梧荫匝地,槐荫当庭”;“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这些古代造园理论,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校园植物景观的设计自然离不开植物材料的科学应用,校园内适宜的植物群落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要依靠生态学的合理运用。 4 结束语

在流行构建生态城市、生态园林的今天,决不能忽视构建生态校园。对以植物造景为主体的校园绿化是校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铺装广场、硬质路面、建筑等都是在自然土壤上对环境的破坏,而植物的种植使土壤重新获得活性,同时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对周围环境又是积极的。此文所列出的植物景观营造原则,对建设生态型校园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当然,如何在校园这样一个小环境下建造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型校园,远不止文中提到的植物景观的营造,还需要多学科的融入、配合。 参考文献

[1]赵世伟,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J].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0.[2]臧树良,生态校园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2009,32(4):2l-25.快递地址: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初探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浅谈

浅谈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大学校园园林景观设计(材料)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调研报告

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调研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植物景观设计

浅谈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整理)

《大学校园的植物景观设计1.doc》
大学校园的植物景观设计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