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S版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2020-03-02 03:21:5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备课教师:只昆云

罗春艳 赵忠慧

执教教师: 2014 年3月24日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11、黄道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板书课题

1.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举例说明。 2.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都通顺。 2.检查词语

(1)听写

虐待 漂泊 思念 传授 歌谣 研究 创造 推动 认真 赢得

(2)订正

三、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 2.把段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读读这段话,有没有问题,想想怎样修改,就简练通顺了。

(2)学生分组讨论修改主要内容。

(3)谁能总结出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3.本文主要写谁?她做了什么事情?

(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回乡教给家乡的人民。) 4.讨论一下,学会了几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5.讨论结果

(1)连段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2)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归纳主要内容。

四、交流有关黄道婆的资料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2.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了这段民谣,你知道了什么?

(黄婆婆能帮人织布,她是个织布能手。) 2.还想了解什么?

二、初读课文,试着解疑

1.自由读书,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 2.初读课文后,你可以回答哪些问题?

三、深入质疑,探究学习

1.黄道婆好不容易从家乡逃了出来,学习手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她又回到了家乡,文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疑问?

(为什么她要放弃衣食无忧的生活回到那个让她受苦的地方?) 2.读读文章,你能否找到答案。 3.学生读句子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1)从这句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批注在自己书的边上。

(2)指名有感情地读。

(3)出示ppt: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对比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新的感受。 (特别思念家乡)

(4)是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念. 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她想念。

(5)从中你觉得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爱家乡) 5.从文章中什么地方感受到黄道婆爱家乡? 6.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人? 7.资料补充

(1)找有关黄道婆推动家乡变化的内容

(2)出示ppt:

各种各样布的图,松江布的图

(3)看到这一切,如果作为黄道婆的家乡人,你现在想对这位老婆婆说些什么?

四、自主归纳

黄道婆对家乡的爱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教学反思:

12《提灯女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声誉、鄙视、歧视、毅然决然、、、、”等词语,会用““不是„„就是”“不仅„„还”造句。 2.能概括各段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能概括各段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不是„„就是”“不仅„„还”在句子里的作用和练习造句。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1.读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提灯女神指什么?为什么叫她提灯女神?)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争取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自学生字。 2.检查听写

歧视幸福赞誉呻吟安慰解除给予传奇

(1)歧视的近义词是什么?

(2)传奇的“传”还可以读什么音?

三、默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南丁格尔的几件事?

1.试着用抓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的方法来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按不同事件,给文章分段。

四、学习文章第一段

(一)读读第一段,你都读懂了什么?

(二)在读懂的基础上,还有不明白的吗?

生:为什么家人反对她当护士?

生:南丁格尔怎么会有这样大的勇气与家人抗争?

(三)再读第一段,寻找答案,用笔画出有关内容,仔细读读。 1.对于“护士”这个职业,当时人们怎样看?

(有损家族荣誉)

2、那么南丁格尔选择护士,实际上是选择了什么?

3、那她又是在放弃什么?从中你认为南丁格尔是个怎样的人?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过理解课文,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重点:

1.能通过理解课文,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全文写了南丁格尔的几件事?

二、学习第二部分

(一)仔细读书,你认为南丁格尔是怎样的一个人,边读边把相关语句画出来,做批注。

(二)全班交流

(三)交流中指导第五自然段朗读 1.你对“霍乱”这种病了解吗? 2.(出示有关“霍乱”的资料)读读这段文字介绍,联系南丁格尔的行为,你有什么体会?

3.读出你对她的敬佩之情。 4.当你读到“日夜奔忙”这四个字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白天工作她吃不上饭,晚上工作特别紧张„„) 5.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从第六自然段中感受到什么?

2.提到“前线”凭你的生活经验,你们对前线有什么认识?

3.对比读下面两句话,再联系前线思考一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出示ppt:

南丁格尔得到这个消息以后,立即组织了一个护士志愿队,赶到前线去救护伤病员。

南丁格尔得到这个消息以后,被派往前线去救护伤病员。

(她是自愿去的,说明她心中有病人;她是自愿去的,冒着生命危险去的。)

4、小结方法:

三、总结

想一想:南丁格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

教学反思:

13、《香玉剧社号》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9个生字,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理解词句,读懂课文。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原因及经过,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1)什么是“香玉剧社号”?它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它是怎么来的?„„

二、交流资料,展示成果

1、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谁愿意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读一读?

2、了解了这么多信息,知道常香玉有“爱国艺人”之誉,可能有的同学会迫不急待地发问:“常香玉是怎样带领香玉剧社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的?”别急,我们一起去文中寻找答案。

三、初读课文,知晓爱国心

1、教师出示自学要求

(1)读一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一说常香玉为什么要带领剧社为志愿军捐飞机? (3)想一想课文赞扬了常香玉的什么思想。

2、反馈自学要求得出的问题。

3、自学生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文本,感悟爱国情

1、常香玉在带领剧社捐献飞机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她是怎样克服的?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小组自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汇报后出示句子并读一读。

(1)为了不影响演出,常香玉把三个不满十岁的孩子全部送到保育院。 (2)为了节省开支,常香玉与大家一起吃大锅饭,睡地铺,从不因为自己是社长和名角搞半点儿特殊。

(3)在义演过程中,剧社会个别人有些动摇,认为捐一架飞机太难了,就私下劝说常香玉,不如改为捐一辆坦克或几门大炮,这样比较容易些。常香玉不仅明确反对,还耐心地说服了他。

3、谈一谈读了句子后的感受。

4、常香玉的这一义举有什么意义?由此你认为她是个怎样的人?

三、拓展延伸,换位思考

1、总结:课文正是以常香玉为什么要捐飞机——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结果怎样为结构编排内容的,表现了常香玉的爱国情怀

2、假如你是以下的一种身份,对于常香玉的这一举动,你会怎么想,请选择一种身份说一说。

教学反思:

14《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5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囊、弘、捐、赠、数、癌、签”,11个生字,掌握“简陋、法郎、富甲一方、困惑不解、、、、、”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简练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

2.能简练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有关居里夫人的生平)

二、初读课文

(一)过渡:居里夫人确实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她的伟大并不只在于她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还在于她的人格,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二)自由读书,要求正确流利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生词:

2.解囊相助的反义词是什么?

一贫如洗的反义词又是什么? 3.结合句子读懂词语:

(1)“简陋”什么样?文中说什么简陋?该怎么读。

出示ppt(句子):

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简陋的实验室。

那简陋前面再加上“异常”呢?又有什么新理解,那读怎么读这句话。

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 4.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四、深入读书,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顺序) 2.分段段意

出示ppt:

第1-4自然段先从美国记者麦隆内夫人1920年5月的一天采访居里夫人讲起,讲居里夫妇在十八年前炼出了第一克镭,当时每克镭价值七十五万法郎,这位夫人应该早已富甲一方了,事实上十八年后居里夫人却买不起一克镭。原因是居里夫妇十八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专利。

5、6自然段讲麦隆内夫人为居里夫人奔走、募捐购买一克镭的饯的经过以及数年以后美国公众再次向居里夫人捐赠一克锂的情况。

第7、8自然段揭示了居里夫人始终不要专利的崇高思想和美好的内心世界。

五、引导质疑

1.题目是《居里夫人的三克镭》,对于这三克镭文章有描写吗?读文章,找出来,读读。

2.你能结合居里夫人的处境,想想有什么疑问?

(这三克镭她都做什么用了?第一克镭研究出来时她做什么?) 3.读课文自己试着解答问题。

六、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2.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2.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可不可以对居里夫人做个简单的评价。

(居里夫人十分伟大;居里夫人很傻)

二、讨论、辩论中加深理解

1.过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令我们惊讶,哪种评价更符合居里夫人的做人准则呢?我们从书中寻找答案。

2.用笔画出有关描写居里夫人的句子,来证实你对她的评价,准备时间(5分钟)。

3.引导发现,深入探究,感悟居里夫人的伟大。

出示ppt(句子):

端庄典雅的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

(1)对于这段文字,认为居里夫人伟大的同学,你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ppt:

镭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2)结合资料,对于这段文字,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居里夫人的伟大就在于她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的贡献给了人类而没有考虑自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一克镭的价格曾高达“七十五万”金法郎,我们一起来换算一下,合人民币多少?

生:(略) 师:那这一克镭可以为居里夫人换来什么?

四、抓住人物语言,体会居里夫人的伟大

(一)还能找到什么理由来说明居里夫人的伟大?

(二)体会重点句理解 1.出示ppt:

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1)读懂了什么?

(2)用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3)用异常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4)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什么?

(5)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到那异常不平淡的是什么?

(6)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 2.出示ppt:

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1)读懂了什么?

(2)读出居里夫人的无私

(3)读出居里夫人的忘我

(4)引出资料理解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出示资料:

居里夫人、牛顿、爱迪生、研制“神州”的科学家的阅读资料。 3.读读这些人的故事,你们发现了什么? 4.在这些“醉心”于事业的梦想者心里有的只是什么? 生:有的是人类科学的进步,没有自己

生:有的只是科学研究,没有自己

生:有的只是为人类造福,没有

(1)能用一个词来评价这样的人吗?

五、从三克镭的用处上体会伟大

六、对比体会“伟大”

七、归纳结论:现在你再来评价“居里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八、布置作业 1.写感受

2.给课文换题目 教学反思:

15*《花木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认识了四位古今中外著名的女性,她们的精神和业绩,在大家的脑海里留心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反映我国古代妇女豪杰的课文,题目是《花木兰》。

二、介绍背景

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三、再次认识剧本

1.这篇文章和我们四年级时学的哪篇文章相似。(《快乐王子》都是剧本)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2.剧本有什么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3.从剧本中我们能读懂什么?

(1)故事内容

(2)重点通过人物特点感受

四、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理解词语

逊色、巾帼、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须眉 2.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自由读,评价人物 1.默读课文,想想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的,划出相应句子,做批注。(爽朗、善良、孝敬父母、热爱祖国) 2.交流

(1)全文有几个人物?

(2)这些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小组表演,突出人物特点

七.全班评价

八.课外拓展,读木兰诗

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句式转换,复习“把”字句和“被”字句。 2.通过学习拓展与交流,总结复习本单元抓住人物的主要事迹来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精神的表达方法。 3.通过本次的课外阅读,再次让学生复习运用抓住人物的主要事迹来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精神的表达方法,感受女主人的镇静。

4.通过“积少成多”,让学生阅读并背诵《对酒》。 5.通过交流“个性与性别”的活动,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并树立男女半边天的思想。

6.通过本次“语文百花园”的各项训练,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并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尊敬女性的思想。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交流、总结本单元的阅读收获,并能运用于阅读与写作中。 教学难点:习作——写写自己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一)学生明确要求。

(二)默读例句里的三句话,说说你的发现。

(三)照例子,口头改写句子。

(四)全班指名交流。

(五)学生动笔照例子改写句子。

(六)补充句子,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三、学习“拓展与交流” 走出“温故知新”,让我们去看看我们的老朋友——“丫丫与宁宁”就我们这一单元的阅读又有何新的收获?

(一)指名交流“丫丫与宁宁”的收获。

(二)想一想,在前面我们五课的阅读中,你的收获是什么?

(三)指名交流。评价:谁的发言最好?为什么?

(四)拓展:抓住人物的主要事迹来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精神的表达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学习“阅读平台”

(一)破题,抓住中心词“镇静”感悟人物形象。

(二)自由朗读短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1.默读,思考:短文通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来突出女主人镇静的品质。浏览全文,把描写女主人语言和神态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拓展交流: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三、学习“积少成多”

(一)出示诗歌。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数遍。

(三)指名朗读诗歌并相机指导朗读。

(四)说说你对诗的理解。

(五)有感情地朗读。

四、作业布置

(一)背诵《对酒》。

(二)阅读“口语交际”,确定发言主题,写出发言提纲,为课堂交流做准备。

第三课时

一、启发谈话

二、课前准备

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观察,确定发言的主题,写出发言提纲,做好发言准备。

三、讨论交流

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请注意以下几点:(展示课件第三屏)

四、边总结边归纳(学生可能会从爱好、性格等方面进行交流)

五、学生与老师交流观点

六、总结:

七、评价

第四课时

一、交流导入

同学们通过交流,发现男孩女孩之间有很多差异,兴趣爱好、性格都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谁来说说,你有什么特点?

二、说特点

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你想介绍给大家你的什么特点,想通过哪件事来说明你的特点?

三、引导列提纲

我们在写文章前,如果能列一个提纲,这样在写文章时,能确保文章更有条理,怎么列提纲呢?我们来看看我们学过的课文。(展示课件第四屏)

四、学生列提纲,教师举例点评提纲

五、学生修改提纲

六、学生写作文

七、作业布置

完善课堂作文并誊写好。

教学反思:

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

S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春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练习试卷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单元知识

语文s版第六册第三单元教案

S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五年级语文S版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
五年级语文S版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