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2020-03-02 02:17: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难点: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背景、影响及其评价。 知识结构: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历史背景(明朝后期) : ①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② 政治上:阶级、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严重 ③ 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专制,理学仍占统治地位

2、生平及代表作品: 《焚书》《藏书》等、1527-1602,明朝后期反封建专制启蒙运动的先驱,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 自称“异端” ,一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永不妥协,晚年被捕入狱,死于狱中

3、主要思想: ① 否定孔孟及儒学的权威性 ③ 强调人正常的私欲 (反权威) (尊人性) ② 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性 ④ 倡导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反正统) (倡个性) (八股取士)

4、评价:①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进步意义; ②将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具 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是明清时期反封建专制主义启蒙运动的先驱。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背景和经历(明末清初) : ①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② 政治上:社会动荡,阶级、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日益深化 ③ 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专制(文字狱) ,自然科学有一定发展,西学东渐 ④ 生活经历: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隐居著书立说

2、思想主张及其影响、代表作品: 黄宗羲 主要思想 具体主张 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①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 之大害;②提出“天下为 主, 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 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 代“一家之法” 其他思想 代表作品 具体影响 共同影响 “工商皆本” 《明夷待访录》 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 产生一定影响 区分“亡国”与“亡天下” 朴素辩证法思想(静止是相 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开一代脚踏实地学风; 对近代民权有启蒙影响 《周易外传》《读通鉴论》、( 《船山遗书》 ) 影响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顾炎武 经世致用 ①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 ②学以致用 王夫之 唯物主义思想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变化 有规律; ③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 ①批判地继承儒学,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②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 的要求,具有进步性; ③影响了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1 A 小结:一大时期(明清时期) 一股思潮(反封建民主思潮) 四位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B 比较:明末清初三大启蒙思想家的异同 ②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 ③思想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④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隐居著书立说。 同:①反封建专制; 异:①黄宗羲政治上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 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 ②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主张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 区别,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③王夫之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认为“气理相依” ,认识来源于实践; 有朴素辨证法思想。 并具 C 分析: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的? 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 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空谈。 王夫之通过气和理的关系,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通过运动 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观点。 D 分析:对三大思想家的评价 ①继承晚明进步思想,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提倡民主,重视工商业,反映了资 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意义。 ②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风和“经世”爱国的优良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掀起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思想解放 的潮流。 ④冲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但未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动摇封建统治基础。 E 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的景象? ①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极为薄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 础。 ②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③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黄宗羲教育思想

黄宗羲教育思想

金刚经说(李贽)

顾炎武的名言

顾炎武《廉耻》第二段

顾炎武知行论

王夫之的名言语录

关于王夫之的名言

顾炎武的名言[材料]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doc》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