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七根火柴》教案 鄂教版

2020-03-02 03:40: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七根火柴》教案

教学目标

一、训练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概括能力,培养认真阅读的习惯。

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革命战争年代先烈们的英勇行为和高尚精神品质。 教学设想

一、本文重点训练复述能力、概括能力和认真阅读课文的习惯。因为课文内容并不是十分难以理解,因此,以课文为例子加强语文能力的训练就成为教学设计的重点。除了复述的训练以外,其他内容,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完成。

二、本文教学不设计预习,便于复述课文训练。

三、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复述课文训练。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体会课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进行复述训练,以此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 1.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之前,教师提出如下要求:

假如有一个博物馆叫做“红军博物馆”,假如你是这个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假如在你负责讲解的展台上摆放着六根火柴,请你以讲解员的口吻,向前来参观的人们介绍这六根火柴的来历。

2.学生按教师要求进行创造性复述课文的练习。

此时,教师要对学生给予鼓励或肯定;必要时提示一下讲解员应该是怎样的口吻(动作)。 [说明]这是创造性的复述练习,同时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复述前,教师可通过卡片等辅助手段解决本课的字词,这里就省略不具体说了。

二、研究课文题目,初步理解课文中心。 1.请学生给课文换一个题目。

教师:本文题目是“七根火柴”。能否根据课文内容重新给课文拟定一个题目? 学生可能拟定的题目有: 火红的心 无名战士 不灭的火焰 两个红军战士 红心

[说明]学生在提出自己拟定的题目时,教师要求说明理由。由学生为课文重新拟一个题目只是个手段,目的是借这样一种形式,引导他们理解课文的中心。

2.研究题目的作用。 教师提出:

刚才同学们为课文拟定了许多题目,但是作者为什么要用“七根火柴”为题呢?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七根火柴”是本文的线索。

[说明]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以肯定。 布置作业

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可要求学生写一篇内容缩写。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通过研究课文的题目理解课文内容;训练概括能力,培养认真阅读的习惯。

二、理解课文的中心意思。 教学过程

一、通过研究题目的作用理解课文内容。

1.研究课文中所写的草地环境与“火柴”的关系。 △请学生用最少的语言概括草地的特点。 明确:风云莫测(板书) △这样的环境描写与“火”有什么关系? 明确:需要火(板书) △谁需要火? 明确:部队;无名战士;卢进勇(板书) [说明]这三个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有层次的,利于学生理解草地环境描写与课文中心的关系;同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这主要在前两个问题上。在学生进行概括的时候,教师始终要引导他们认真看书思考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把握住课文所写的草地环境的特点,才能够概括好。第三个问题,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找出充分的理由来说明部队、无名战士和卢进勇为什么需要火,这是精读训练,不可忽视。

2.研究“无名战士”与“火柴”的关系。 △“火柴”是从哪里得到的? △无名战士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珍藏火柴的? [说明]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仔仔细细地读书,从无名战士所处的环境,他的神情、动作和语言等几个方面在书中找答案。

△教师范读:“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揭开纸包……一,二,三,四……” △提问:这里“一,二,三,四……”之间为什么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明确:说明间隔时间长——与无名战士当时的身体情况吻合;另外,也表明他极其郑重的语气。

△这里的省略号具有怎样的意思?假如你是这位无名战士,此时最想对卢进勇说的话是什么? [说明]通过想象使学生深入体会无名战士这样做的内心世界。教师应启发学生联系前后文的内容去想象。

△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火柴,给部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怎样概括无名战士与“火”的关系? 明确:献火(板书) △献火的过程展现了无名战士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舍身为国(板书)

[说明]这个概括重点要引导学生考虑“舍身”二字,实际教学中反映出来的是学生忽略无名战士“舍身”这一重点内容。

3.研究卢进勇与“火柴”的关系。

△卢进勇受伤了,但是课文后面却说他“走得特别快”,这是不是矛盾了? △卢进勇将火柴交给后卫连指导员,课文中写道“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这里如果去掉“六根”好不好? 明确:说明卢进勇虽然也很需要火,但是他却没有使用一根。去掉了“六根”,就难以表现现在这样的意思。

△课文最后写卢进勇将火柴交给指导员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一,二,三,四……’”,请你想象一下:其中的省略号省略了哪些话? [说明]通过这个练习,初步体会课文的中心意思一一让学生在想象卢进勇的话语时,说出与课文中心有关的意思,为下一个环节做准备。

△卢进勇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明确:前仆后继(板书) [说明]用“前仆”而不用“前赴”正是紧扣课文内容,这一点要提示学生注意区分词义。(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引者注)

△卢进勇将火柴带给部队,这与火有什么关系? 明确:送火(板书) 4.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阅读分析,可以看出,课文先后写了需要火 ——贡献火——送到火这样三部分内容,围绕“七根火柴”刻画了无名战士和卢进勇的形象。可见课文的题目正是本文的线索。

二、研究课文的中心意思。

1.作者通过这篇小说想告诉人们什么? 教师可做如下解说:

火柴,我们在生活中常使用它。现在看起来极其平常。但是红军在长征路上经过荒无人烟的草地时,就是这几根小小的火柴,曾经显示出怎样的价值和意义!由它产生的故事是多么悲壮,多么令人难忘啊!我们的红军战士就是这样,用他们的勇敢、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2.“无名战士”有名字吗?如果有名字,作者为什么不写出来?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理解:

无名战士是有名字的,通过他的党证应该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作者没有给他起一个名字,正是暗示了这样一个意思:

他是无数为中国革命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中的代表。正是那些留下姓名和没有留下姓名的先烈们,才使得今天我们共和国的五星红旗飘扬在**上空。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吧! [说明]最后研究课文中心意思。由于有了前面的准备,所以这一个环节进行起来并不困难,主要是教师要调动起自己的感情,尽量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他们在接受语言教育的同时,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三、四题。 板书设计

部队

风云莫测

需要火

卢进勇

无名战士

贡献火

舍身为国 送到火

前仆后继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15课《七根火柴》教学教案

七根火柴教案

七根火柴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诗三首》教案 鄂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愚公移山》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三单元写作《意外》教学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谈读书》教案鲁教版

《七根火柴》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七根火柴》教案(正式)

七根火柴教学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七根火柴》教案 鄂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七根火柴》教案 鄂教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