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2020-03-03 08:48:3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学术报告题目: 数学与统计在社会中的作用

报告人: 严士健 教授

时间: 2011-11-19 00:00:00.0

地点: 数学与统计学院二楼学术会议报告厅

体会

北京师范大学的严士健教授是一位在代数、数论和概率论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及教学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我们有幸通过这次报告领略到严教授的大师风采。尽管严教授已是80多岁高龄,但是他看起来仍然精神矍铄。“正是由于数学与统计没有广泛地应用,所以很多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都不在我们手中。”在整场1个多小时的报告中,严教授 神采飞扬,始终以清晰的思维和理性睿智的语言为我们阐述数学与统计的社会性和必要性,引起了在场学生的共鸣。和我们畅谈他的人生经历和他对数学这门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以此来向我们展示数学与统计在社会中的应用。

在谈及数学与社会的关系时,他呼吁“其实各个领域都与数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让数学融入我们的文化传统!”严教授不仅培养了如陈木法院士等众多非常杰出的数学家,还十分关注和积极献身于我国数学和统计的教学和教育,和我们分享了他几十年里从事数学教学和教育研究的心得体会。在这场报告中,我不仅看到了一个科学家谦虚谨慎的科研态度和科研精神,还看到了一个教育家的奉献与执着。整场讲座条理清晰,又不失风趣,在场同学都表示受益匪浅,在对学习的认识上受到了一次理性与智慧的精神洗礼,同时,再次深刻体会到“在抽象的意义下,一切科学都是数学。在理性的基础上,所有的判断都是统计学。”并坚信“ 数学使人聪明、统计使人理性”,立志做一个聪明理性的人。

2学术报告题目: 微积分能挣钱吗

报告人: 吕克宁 教授

时间: 2011-12-01 00:00:00.0

地点: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1F-7学术报告厅

体会

2011年12月1号下午2点,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美国杨伯翰大学终身教授吕克宁老师虎溪校区1F-7学术报告厅为重庆大学的广大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微积分能挣钱吗?”的专题报告。在众人的眼中,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没有任何价值的学科。但是听完此次报告后,就会改变人们的这种态度。其实,数学是很有价值的一门学科,在其他的很多领域都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如经济学,计算机及视觉,信息智能控制等领域。

在此次报告之前,吕教授在数学与统计学院会议室做了一系列的关于布朗运动下微分方程的混沌行为的学术报告。在这次报告中,吕克宁教授从微积分的起源及发展说起,并按照时间顺序列举了一系列对微积分这一学术领域的形成及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笛卡尔、牛顿、莱布尼兹等,同时介绍了他们在这一领域的学术成果,激起了同学们的广大兴趣。随后,吕克宁教授着重介绍了微积分在天体研究、人口学、电磁学、股票风险,神经网络等方面的应用,解答了大多数同学关于学习微积分的实用性的疑惑。最后吕克宁教授以一个幽默诙谐的简短故事结束了本次讲演,同学们都热烈鼓掌并积极地于课下与老师做了交流。

吕克宁教授的个人魅力与渊博的阅历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他对知识由浅入深的讲解,也使得讲座格外成功。在场同学均表示受益匪浅,并更加坚定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术报告题目:自适应有限元方法及其应用 报告人:陈志明 研究员

时间: 2012-03-14 00:00:00.0

地点:数学与统计学院楼二楼学术报告厅

陈志明教授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1992年在德国Augsburg大学获博士学位。1997年10月被聘任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973项目“ 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首席科学家。陈志明教授是2006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唯一受邀做45分钟报告的国内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值分析与科学计算,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自适应有限元方法、非均匀多孔介质流动问题的多尺度计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自适应有限元方法根据后验误差估计自动调整有限元网格,且具有最优计算复杂性,近年来得到科学计算领域的广泛重视。报告介绍自适应有限元方法和后验误差估计的基本思想以及在电磁场问题和非线性对流扩散问题自适应计算方面的一些工作。

在实际生产实践中,很多工程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微分方程,但用计算机求解微分方程需要进行大量计算。有时候,为了把误差控制在足够小的范围内,需要进行上亿次的运算,这对一般计算机来说非常吃力。有时即便进行上百亿次运算,也无法把误差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为了减少运算次数、控制误差范围,显然,需要更好的求解方法。

用有限元方法解微分方程有三步:设计网格、在网格上将微分方程离散、解代数方程。方法的目标是极小化误差,使得网格模型的解最接近实际解。传统的有限元方法误差收敛速度太慢,因此即使对于一些简单方程,求解起来也非常困难。

自适应有限元方法以常规有限元方法为基础,以后验误差估计和自适应网格改进技术为核心,通过自适应分析,自动调整算法以改进求解过程。“从方法论角度来说,人们已经得到结论,自适应是用有限元方法解微分方程的最优离散方法。”陈志明教授说,在微分方程求解的有限元道路上,自适应已经是数学上能找到的“极限”方法了。

在报告中陈志明研究员着重讲述了自适应有限元方法在复杂问题中的应用,这也是他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方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比如说麦克斯韦电磁散射问题在民航客机和军用飞机领域上是一个关键性问题,Helmholtz方程在石油勘探方面具有指导作用。陈志明研究员在这些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被国际学术界认为“非常重要和有用”。

4学术报告题目: 怎样用英语撰写数学论文

报告人: 李福安 研究员

时间: 2012-04-18 00:00:00.0 地点: 数学与统计学院422

体会

2012年4月1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福安教授来我院作了题为《怎样用英语撰写数学论文》的报告。

李教授认为选择适当的文种撰写论文非常重要。尽管法国人认为法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中国人则认为汉语奥妙无穷,甚至von Neumann都说汉语是诗歌的语言。但我们必须承认,英语是国际学术界使用最多、影响最大并被普遍接受的语言,所以最好用英语撰写论文。用中文发表的论文不可能在国际上引起较大关注,中文版的刊物也不可能进入SCI。

一篇论文能否被国际性的学术刊物接受,最重要的是该文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但英语写作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文字不规范甚至错误百出、逻辑混乱,那就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路、方法和结果,审稿人和编辑显然也会对作者的研究能力产生怀疑。英语的表达水平直接影响到论文是否能被录用。当我们学习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并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献,熟悉了本领域某个研究方向的现状以及普遍使用的方法,而且有自己新的见解和想法,解决了一个有意义的问题以后,就可以开始论文的写作

了(可以先用中文写,再译成英文)。李教授通过结合自己长期在Algebra Colloquium任职的体会,介绍了怎样用英语撰写数学论文,从论文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英语的语法、词法等方面,分析一些常见的错误。同时介绍了Latex排版中的 若干技巧。

通过李教授的报告,使广大师生深刻了解到使用Latex时的一些技巧。最后,李教授希望大家能在论文完成后再细心地检查至少5遍,使其完美,令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他做学问的严谨态度。

5 学术报告题目:Nash Equilibrium ---the Model, the Solution, and the Applications 报告人:Lan Zhao教授

地点:数学与统计学院422 时间:2012-06-07

本周末有幸听取了纽约州立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任终生Lan Zhao教授的题为《Nash Equilibrium ---the Model, the Solution, and the Applications》的学术报告。

Lan Zhao教授主要介绍和讨论NASH均衡问题的建模,求解及其理论。并且以交通运输网络的流量均衡问题为案例,讲解解决具体问题的流程。Lan Zhao教授又介绍了NASH均衡问题提出动机和一些发展历程,它是John Nash于1951年提出的博弈机制中的均衡问题及其理论,并使他获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随后,Alvin E.Roth, Lloyd S.Shapley 从应用的角度发展出了匹配稳定性理论,为此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些数学家们从数学的角度致力于找到充分条件,保证NASH均衡点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主要的做法在于把NASH均衡问题构造成变分不等式问题或者纳入互补理论,不但从理论上完善了NASH均衡点模型,更使求解均衡点的算法程式化,使得大规模博弈的求解成为可能。

Lan Zhao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通过此报告。使我们对NASH均衡问题以及它在各个方面的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给了我们极大的收获。Lan Zhao教授整个报告逻辑严密、立意深远、学术性强,给我们以极大启迪,对于我们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6学术报告题目: 全球宏观金融大统一理论初步

报告人: 潘和平教授

时间: 2013-06-26 00:00:00.0 地点: 数学与统计学院422

体会

2013年6月26日潘和平教授在重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四楼会议室做了关于“全球宏观金融大统一理论---兼论智能金融与量化投资的科学技术体系”的学术报告。

潘和平教授是长江学者、重庆市百人计划专家、重庆金融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电子科大经管学院博导、曾任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特聘教授、电子科技大学预测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武汉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等。兼具财经科和理工科的科学技术训练和研发管理经验,专长于战略思维、数学建模与系统开发。目前他 重点研究“全球宏观金融大统一理论”,并着力于研发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的智能投资交易策略与系统。

此次报告,潘教授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全球化时代的金融与投资,从量化到智能化;

2、从信息战与总体战的角度看金融投资;

3、全球宏观金融统一模型的圈层结构,包含了套利定价、经济均衡以及博弈均衡;

4、全球宏观金融统一模型的数理形态,过程模型为随机动态过程模型,网络模型为复杂网络推断模型,仿真模型为计算实验仿真模型。同时,潘教授还展示了全球股指超级贝叶斯影响网络、任意频率外汇指数动态配置模型、外汇市场多尺度多步长预测、阴阳波动率与外汇交易机器人。

最后潘教授以自己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告诉了“潘和平交易生存三条最终法则”,即:

1:Do Not Overtrade:Start Small, Win your Right to Trade Big——不要过度交易:先小做,赢得你做大的权利。

2:Do Not Mi the Trend——不要错过趋势。

3:Avoid or Embrace the Volatility——避开或拥抱波动。

通过听取此次报告,对于我了解宏观金融现状以及研究趋势、方法有了很深的了解,对于以后课题研究、实践有很大的帮助。

7学术报告题目: The Indian Genius, Ramanujan: His Life and His Lost Notebook

报告人: George Andrews 教授

时间: 2013-08-06 00:00:00.0 地点: 数学与统计学院422

体会

2013年8月6日上午10点半,国际著名数学家、美国科学院以及艺术与科学院两院院士、美国The Pennsy- lvanita State University的Evan Pugh教授George Andrews冒着炎炎酷暑不辞辛劳来到重庆大学,为数统学院的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题为“The Indian Genius, Ramanujan: His Life and His Lost Notebook”的讲座。

Andrews教授先是简短的回顾了印度的传奇数学家Ramanujan短暂而又令人称奇的一生,重点交待了Ramanujan如何在极其艰苦的成长环境以及条件下坚持进行数学研究,并在英国著名数学家Hardy的引荐下顺利来到剑桥与其合作进行研究。随后,Andrews教授以一个浅显易懂的公里与英里换算问题出发,展示了Raman ujan所研究的连分式的威力。在转入另一个由Ramanujan所开创的研究领域——Mock Theta Function之前,Andrews教授简略的回顾了自己是如何在1976年重新发现了Ramanujan丢失的笔记本(Lost Notebook),并由此开启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研究。Andrews教授与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Bruce Berndt教授合著的系列丛书《Ramanujan’s Lost Notebook》已经出版到了第四部,第五部也正在积极编撰中。

Andrews教授虽已75岁高龄,但是他不仅依然在研究领域非常活跃,同时也一直担任着重要学科的教学工作。Andrews教授在全球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都进行过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他丰富的讲学经验和教学热情,让重大学子领略了大师风采。今天的讲座有点有面、深入浅出,在座的学生老师都听得聚精会神、饶有兴致。讲座后的提问时间 ,大家争相发言,享受与大师学术交流的珍贵机会。

8学术报告题目: 如何开始做数学研究工作

报告人: 杨乐 院士

时间: 2013-09-25 00:00:00.0

地点: 数学与统计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

体会

2013年9月25日中国科学院杨乐院士为数学与统计学院师生进行了一场“如何做好数学研究工作”的讲座。

杨乐院士是著名基础数学家,现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由于在函数模分布论、辐角分布论、正规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突出获得华罗庚数学奖。

此次讲座主要包括引导研究生如何做好数学研究工作,包括如何选择研究项目、完善研究过程、获取研究成果的一系列细节问题。在座的同学认真聆听讲座并积极踊跃向杨院士提问,为自己的今后研究生求学过程做充分准备,在研究生路上有更好的收获,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同时,杨乐院士的讲座也引发了在场同学对研究数学未知道路的好奇心。关于数学史的发展,数学史上一直没有被破解的难题;关于数学的趣味,无不让整个讲座充满愉悦,让同学们体会到了数学的独特魅力。杨乐院士也强调了一个问题,数学家并不只是靠着自己的天资,更多的靠自己的不断努力、不断思索、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他告诫同学们一定要用汗水才能换取最后的成功,只有努力才会看到不一样的未来。

虽然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听取的这个报告,但是对于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仍然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仅是数学研究,做任何工作都要像杨院士说的那样,不能靠自己的天资,更多的要自己的努力、创新。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doc》
学术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