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20-03-03 06:38:0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4年9月1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公布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这一举措的文化生活依据有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文化有其自身独特的传承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015年元旦期间,为丰富市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喜庆、祥和、文明的节日氛围,南京市举办了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假如我们对此事进行报道,最合适的标题是 A.传播区域特色文化,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B.发展健康有益文化,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C.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稳定性 D.建设中国特色文化,保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3.“喜大普奔”“高端、大气、上档次”“土豪金”等新词是近年来的网络热词,这些热词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这表明

A.文化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如实反映 B.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要求

D.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4.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 ) 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木动力

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5.中国电视剧《潜伏》在朝鲜热播,朝鲜观众在环环相扣、悬念迭起的故事情节中不仅领略了中国革命工作者的善良和智慧,也在泪水和感动中体会了中国人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该剧在朝受追捧说明

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B.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C.优秀文化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

D.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同性

6.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城市形象的树立。如苏州市的“人间天堂,苏州之旅”,根据一句俗语的演化,让苏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宁波市的“东方商埠,时尚水都”,体现出宁波商帮的地位;曲阜市的“孔子故里,东方圣城”,只依靠孔子一人,便成为一句定位准确的城市形象口号,在树立城市良好形象的同时,也拉动了该市旅游业的发展。这表明 (

) ①文化是经济的基础

②文化对经济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④文化和经济合二为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 9.中国古典诗歌“无体不备,无体不善”,无论内容、风格、形式、技巧,均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

)的特点。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民族性

D.多样性 10.面对社会热议的英语高考存废之争,甲认为,废除英语高考可以拯救母语,提高国学素养;乙认为,废除英语高考不利于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据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的不足之处在于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对立起来 B.乙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外来文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C.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随着高考方案的改革,对外来文化的抵御将进一步增强

11.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导致汉字书写能力下降。面对汉字书写危机,央视推出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宣传语的《中国汉字书写大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说明

A.科技发展不利于文化传承与创新

B.汉字汇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C.汉字是中华文化代代传承的重要标志

D.书写之美是汉字文化的根本

12.在明亮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青苔的生命照常在萌动。青苔的花特别小,但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一点也不自暴自弃,而是象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这段优美的话语

A.开启人的智慧,揭示世界本质,发人深思

B.陶冶人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使人奋进

C.如理性的明灯,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似春雨般润物,催生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

13.“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迅速跻身微博热门话题榜。人们热议的不仅是片中让人垂涎欲滴的中华美食,还有片中所流露的让人感动的人文关怀,及其所引发的亲情、乡愁。由此可见,这部纪录片

A.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B.激发了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2 C.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D.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包容性

15.2014年8月,南京青奥会期间,羌族刺绣、徽墨制作技艺、歙砚制作技艺、厦门漆线雕技艺、苏绣、无锡精微绣、藏族唐卡、泉州提线木偶等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现场演示。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②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③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④文化的区域性特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6.“雄关漫道真如铁,长风破浪会有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作为青年要正确对待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①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 ②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③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④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的精神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提起节日,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贴窗花、写春联、爆竹声声等。大多数西方人可能首先想到圣诞节:家家装饰着圣诞树,唱着欢快的圣诞歌等。这表明

A.不同的文化形式,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B.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C.不同的文化遗产,文化特色各异

D.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

20.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21.“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是(

)观点

A.主观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客观唯心主义 2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B.精神对物质又反作用 C.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3.下列属于世界观的是

A.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4.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A、水往低处流

B、春夏秋冬依次更替 C、新陈代谢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5.2014年高考前,我县一些学生家长到云梯寺拜佛祈祷神灵保佑子女金榜题名。一些考生放松复习,虔诚拜佛,最后高考未能如愿。这表明 A、唯心主义者必然犯唯心主义错误

B、唯心主义的思想意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 C、具有封建迷信思想的人缺乏明确的世界观 D、宗教思想是人脑凭空产生的

26.2014年仁川亚运会诞生了众多冠军。不少冠军获得者有这样一句经验之谈:“脑子决定步子”。这句话主要强调了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D、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

27.2014年“两会”召开之前,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基层,广泛了解民意,听取群众呼声,积极酝酿建议、提案。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D.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8.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客观性

B.无限性

C.有用性

D.反复性 29.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30.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A.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人们可以认识联系,但不能利用联系 C.联系是永恒的、不变的、无条件的

D.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1.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辩证否定观的是

A.“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D.“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Ⅱ卷(选择题共54分)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l2分,共计36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34.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进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材料一: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当前,我国改革正进入攻坚期,推进法治中国,迎来了最佳的历史契机,我们要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形成符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法治规律的社会主义

法治体系。当然,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依法治国需要在每一个具体目标的落实正得到检验,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1)结合材料,用“事物发展的状态”的知识分析材料体现的哲理。(6分)

材料二:有政治学家认为:与以往的国家管理不同,“国家治理”涉及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并确认三者关系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国家治理”强调政府、社会、民众一起面对公共问题,用一种合作的、商谈的方式来解决,在这三者之间建立整体和谐、相互促进的联合机制,获得1+1+1>3的效果。

(2)结合材料,用联系观点,说明应如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6分)

35.材料一: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的座谈会上文艺妙语摘录: 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艺不能一味追求利润,不要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1)分析材料中妙语摘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6分)

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防止千篇1律,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紧紧牵住文化体制改革的“牛鼻子”,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2)分析材料中文化体制改革是怎样做到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6分)

36.材料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者,治之端也”“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法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今我们在批判继承传统法治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依法治国的实践要求,进一步提出要树立法律信仰,这将对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全面推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解读材料一所包含的道理。(6分)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法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条道路的确立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依法治国为什么既要借鉴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6分)

三、综合探究题:(结合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本题18分。)

37.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10时,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作重要讲话。南京某中学高三(1)班同学参加公祭仪式并围绕“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这一课题展开探究活动。

【公祭亡灵

勿忘国耻】

习近平在讲话中表示,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习近平强调,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

5 贡献。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

(1)结合材料,运用有关哲学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如何应对日本美化侵略、否认南京大屠杀等右翼言论,促进两国关系健康发展?

【振兴中华

复兴文化】

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与耻辱“陪绑”,饱受质疑、非难、批判与否定。我们应当对此进行深刻反省,以理性、缜密、宏阔的视角检视中华文化并确立其历史责任,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我们今天应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缅怀英烈

珍爱和平】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隆重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对中国人民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有着重要意义。 (3)围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主题,就我国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文化意义,写一篇参加活动的感想。

活动感想要求:

①紧扣主题,逐层深入,思路清晰,合乎逻辑。

②根据主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 ③政治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准确。

④段落清楚,层次分明。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6 江苏省响水中学政治试题

参考答案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3)答题示例:文化意义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我国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有利于全体人民接受全民族抗战历史的熏陶,使全人本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保持高度警惕。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

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我国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有利于激发全民族的爱国热情,自觉投身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伟大抗战精神是对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我国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每点(段)2分,共6分)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

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广东省实验中学_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湖北省黄冈市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_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