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经历

2020-03-02 08:03:0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张燕菁 高级工程师主要经历:教育背景: 教育背景 1978.9-1982.7 南京华东水利学院水港系,工学学士 1986.9-1989.6 南京河海大学水港系研究生,工学硕士 1984.2-1984.7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部办高级英语培训班 工作经历: 工作经历 1982.8-1986.8 长江水利委员会 1989.6-2004.1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所 1992.3-1994.3 日本太平洋公司水工部 2004.2-2004.3 日本山梨大学 2005.1-现在 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研究培训处研究领域:从事流域规划、水沙资源配置、河口海岸、河流渠系泥沙、河床演变、渠系 泥沙运动及其应用、工程泥沙(湖泊水枢纽工程、取排水工程)等研究工作。具有 数模计算、物模试验、野外调查、工程设计等方面的科研经历。 先后承担了 “八 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 泥沙远距离输送和合理调 度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水沙环境下黄河口演变与整治及水土资源优化 配置研究”、国家高技术应用项目“多沙河流水库泥沙淤积对水资源和防洪减灾 的影响及综合治理研究-典型(官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支持黄河三角 洲持续发展项目“支持黄河三角洲持续发展”、“官厅水库疏浚整治的可行性研 究”、“三座店水库泥沙淤积专题研究”、“引黄取水新模式与水沙综合利用研 究”、“鄂尔多斯硅电取水工程泥沙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黄河大峡水库泥沙 淤积趋势与经济运行水位的数学模型计算研究”、与日本山梨大学“黄河中游演 变数学模型研究”合作研究等 20 余项科研项目。主要成就:1.2.3.4.5.武钢天兴洲护岸工程 1982.8-1986.8 黄河万家寨水库泥沙模型试验 1989.7-1989.12 孟加拉国布拉马普杜拉河洪水控制和河道整治工作 1990.1-1991.5 大凌河白石水库泥沙冲淤计算项目 1990.6-1992.2 三门峡水库运用经验总结 1991.8-1992.16.一维洪水计算程序的编制 1992.4-1992.6 7.小野川贮水池计划 1992.47-1992.12 8.洪水流三维数值解析研究、开发 1993.1-1993.3 9.多摩川排水河道影响研究 1993.2-1993.6 10.新日野桥修建后对多摩川的影响 1993.4-1993.10 11.\"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泥沙远距离输送和合理调度的研究 1994.10-1997 12.刘家峡水库数学模型研制 1994-1995 1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 支持黄河三角洲持续发展项目 (1995.3-1996.12) 14.电力行业青年科技促进项目\"西南地区大中型水电站存在的泥沙问题及其对 策\",1995- 1997 15.黄河口汊河流路演变趋势研究,1997.1-1997.12 16.连云港核电站海水取排水工程泥沙数模,1998.3-1999.3 17.官厅水库疏浚整治的可行性研究,1999.4-2000.12 18.官厅水库清淤应急供水工程数模计算及资料分析,2001.1-2001.5

19.托克托电厂取水工程局部动床模型试验,1997.6-1997.11 20.引黄取水新模式与水沙综合利用研究,1998-2000 21.国家高技术应用项目-典型(官厅)水库泥沙淤积及疏浚整治措施研究, 2001.6-2002.8 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入海尾闾泥沙淤积对上游河道洪流的影响, 1998.4-2002.12 23.珠江三角洲网河及口门地区水沙动力特性分析,2000.4-2002.3 24.引海水冲刷河口平面二维数模计算研究,2001.3-2001.12 25.三座店水库泥沙淤积专题研究,2002.3~2003.3 26.小浪底水库泥沙淤积计算分析, 2003.1~2003.11 27.三座店水库泥沙冲淤计算研究, 2003.6~2003.12 28.鄂尔多斯硅电取水工程泥沙物理模型试验研究,2003.5~2003.10 29.黄河大峡水库泥沙淤积趋势与经济运行水位的数学模型计算研 究,2004.5~2004.12 30.日本山梨大学“黄河中游演变数学模型研究”合作研究项 目,2004,1~2004,3 31.粤港澳大桥对珠江河口防洪纳潮的影响评价,2004.1~2004.12 32.珠江河口整治近期方案分期实施及替代方案水沙影响研究, 2004.6~2004.12 33.田湾核电站

三、四期工程取、排水规划方案泥沙数模计算,2004.1~2004.6目前从事:34.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水沙环境下黄河口演变与整治及水土资源优 化配置”第 4 专题“新水沙环境下黄河口演变趋势预测”研究,2004.1-2007.12 35.东北地区水资源供需发展趋势与合理配置研究-东北河道输沙及河道演变研 究, 2005.1-2005.6获奖情况1.大凌河白石水库泥沙冲淤计算分析报告,1993 年水科院科技进步应用二等奖 2.官厅水库疏浚整治研究,2002 年水科院科技进步应用一等奖。 。 3.引黄取水新模式与水沙综合利用研究 2003 年水科院科技进步应用一等奖专著和论文合著:胡春宏,王延贵,张世奇,张燕菁,吉祖稳,官厅水库泥沙淤积与水沙调控, 合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年 12 月 论文 1.张燕菁等, 长江武钢天兴洲铰链混凝土板-聚脂纤维布沉排工程, 长江出版社, 1985 2.洪广文,张燕菁等,具有任意反射楔形堤和隅角堤波浪绕射数学模型 ,全国 海岸工程学报,1990 3.张启舜,蒋如琴,张燕菁,提高三门峡综合效益,人民黄河,1991 4.张启舜,蒋如琴,张燕菁,提高三门峡水库综合效益问题的研究,黄河三门 峡水利枢纽运用研究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5.黄永健、毛继新、张燕菁,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远距离输送问题研究,第 二届全国泥沙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5.10 6.张燕菁,胡春宏,黄河口输沙能力关系的探讨,泥沙研究,1997 年第 2 期 7.黄永健、张燕菁等,引黄灌溉渠网水沙调度模型,泥沙研究,2000 年第 2 期 8.张燕菁,胡春宏,戴清

清,沉沙与蓄水两用水库模式的研究,泥沙研究,2000 年第 2 期 9.Zhang shiqi ,Zhang yanjing, Chen jinrong, A Mathematical Model on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 in Estuary and Coastal Area, A Bi-National Workshop of Chinese and USDA Government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 Specialists, Oxford, Miiippi, December6-9, 1999.No.1,1999.10.张燕菁等, 官厅水库妫水河口拦门沙疏浚整治的数值模拟研究,中国水利 水电科学研究院 2002 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11.张燕菁等, 官厅水库妫水河口拦门沙疏浚的数值模拟研究, 泥沙研究 2003.1 12 Zhang yanjing,Zhang shiqi ,Hu chunho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 Effects of Pumping Seawater to Scour the Lower Reach on the Yellow River Mou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sturies and Coasts, Hangzhou, China, November 9-11,2003.13.张世奇,张燕菁,陈金荣,连云港核电站附近海域泥沙冲淤计算研究,泥沙 研究,2004 年第 2 期。 14.Zhang yanjing, chunhong , Hu Chen jianguo , Sedimentation of Sanzuodian Reservoir(三座店水库泥沙淤积分析),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iver Sedimentation,2004 年 10 月 15 Zhang shiqi ,Pen jin, Zhang yanjing, Analysis of Recent Fluvial Procees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近期珠江三角洲演变分析),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iver Sedimentation,2004 年 10 月16.2D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Effect of Pumping Sea Water on the Evolution of Yellow River Mouth.泥沙与水环境问题研讨会,2004 年 1 月。

经历

经历

个人成长经历

实习经历

创业经历

经历风雨

自我经历

经历高三

读书经历

经历证明

《主要经历.doc》
主要经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