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设计、反思、说课、课件

2020-03-02 13:26:0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人教2011课标版小学语文

21 搭石

教学目标

认识并掌握课后生字,理解“脱鞋挽裤,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意思。

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事物的“美”,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做一个无私奉献,团结礼让,爱尊老爱幼的人。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感情读文。

2.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课文的“美”,尤其是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引导学生做一个心中有他人,团结礼让的孩子。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共1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题。

(课件):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岭,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思考: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什么是搭石?学生答,(出示课件) 如果没有搭石,家乡人们怎样过小溪? (出示课件)理解“脱鞋挽裤”。

一次又一次“脱鞋挽裤”,你体会到什么? (出示课件)齐读描写什么是搭石的语段。

搭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找出文中描写搭石很美的句子。

板书: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默读2—4自然段,想想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的? 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A、“上了点年岁的人„„才肯离去”你从这句话中读到老人有颗怎样的心?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此时老人心中可能会想什么?

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句子。

B、“每当上工,下工画一般的„„美感”

⑴、理解“协调有序”前后同学合作读,男女分组合作读。 ⑵、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课件出示“绰”在字典中的意思。

想想“人影影绰绰”,“绰绰有余”中“绰”的意思。 想一想“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将语段变成小诗,配乐引读: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生读) (诗变回文中语段)引读: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生读)

C、“如果有两个人„„相背行”

⑴、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个面对面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的呢?

⑵、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美?

⑶、男同学读出这份美,女同学静静品味这种美。 D、“假如遇上„„理解当然的事。

⑴、当“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⑵、句子中哪些词语轻轻拔动了你情感的那根弦?多读几遍。 ⑶品味“伏”字与“理所当然”。

“伏”什么意思?做“伏”的动作,为什么要“伏”下身子,为什么不需老人说谢?

引读: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生:(伏下身子背老人过河),因为人们——生:(把这看作理所当然的事)

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人——生:(伏下身子背老人过河),因为人们——生:(把这看作理所当然的事)

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四、激发想象,练习表达,升华主题。

1、展开想象,每天都有哪些人来走搭石?谁总会怎么做?用“假如„„来走搭石,„„总会„„,人们把这看做理所当然的事”的句式写一写心中的假如。

生想象交流。

2、作者以搭石为题,仅仅只为向我们介绍这一块块石头吗?

3、总结:这一块块搭石,不仅方便了乡亲们,更把乡亲美好的心灵,美好的情感刻在了上面,而这正是刘章爷爷想告诉我们的,齐读最后一段。

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再次深情地齐读课题。

五、课外拓展延伸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像搭石这样的事物,有很多像乡亲们这样具有美好心灵的人,请看课件。

希望用你们易感的心去感悟,明亮的眼去发现,灵巧的手去书写身边平凡的“美”。 板书设计:

21.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理所当然、协调有序 景美、情更美、借物喻人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刘章爷爷通过身边平凡的小事——搭石,把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默默无闻的在文中字里行间表达出来。

许多教师都喜欢选择此文上公开课,网上一搜,教学设计比比皆是,我在精读文本的基础上,也采用“拿来主义”,借他山之石充实了自己的课堂。在此次研讨交流活动中,我觉得在引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上有着较好的效果。

一、“协调有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师:“协调有序”什么意思? 生:非常和谐,有次序。

师:不错。你说的是字典中的解释。其实,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也是一种好方法,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教师引导竖排学生一前一后配合读,男女同学分组读,随着教者节奏快慢的变化和声调高低的起伏,学生也进入情境之中。)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就像是有人在指挥。可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生:协调有序。

二、“人影绰绰”:联系生活实际,将词语放到语境中理解 师:“绰”是生字,它在字典里有三种意思(课件出示: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人姿态柔美)想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C、形容人姿态柔美

师: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生1:A、宽,不狭窄 (很明显,学生理解出了偏差,我没有立即否定他,马上给出正确答案)

师:这是你的理解。听听,老师这儿有句话中就用到了这个词,你再想想“绰”字是什么意思:今天中午妈妈做了一大桌美味佳肴,别说我们一家三口吃不完,就是再来三个、五个人吃也绰绰有余。

生1:(恍然大悟)我知道了,该选B、宽裕、富裕; 三:“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想象画面,体会词语 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生沉默。

师:什么样的水才能称为“清波”?(一石激起千层浪) 生1: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水草。 生2:清澈见底

生3:水清得连水中游动的鱼儿都能看见。 师:“漾”字怎么理解?(生语塞,我引导)

还记得前边学过的课文《爬山虎的脚》中写道:一阵风拂过,一(生接背: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生1:我知道“清波漾漾”就是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荡起粼粼波纹。

生2:我知道“清波漾漾”就是清清的溪水被风一吹就泛起层层涟漪。

师:说得真美!让我们在想想,就在这样的水面上,还倒映着什么?闭眼把“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描绘的画面想象一下,再把你看到的画面通过读表现出来。

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真是水光、人影两相和,像画一样美。再轻轻地、柔柔地读。 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1.《搭石》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搭石》,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首先我来说说对教材和学情的理解。《搭石》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以“爱”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搭石》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构成了一道美丽的人文风景。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而且我校属于边远农村校,单纯质朴是我校学生的天性。学习本篇课文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三四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感想。本课中涉及的“借物喻人”的写法刚好可以作为学生习作的指南。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并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本课采用了“整体交付”、“想象理解”、“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以自主探究的模式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语言美和人性美。

本课计划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我会引导学生扫清文字障碍,读通课文,了解大意。下面我来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导学案,以旧知带新知,温故知新。

二、回忆导入

什么是搭石?没有搭石,人们怎样过小溪?重温搭石的重要作用,顺势引出本文的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整体感知

出示问题: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怎样的风景?配乐自读2—4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谈体会。引导学生抓住线索,深读文本。

四、精讲点拨

设置交互式课件,重点点拨如下几个句子:

(点拨1).“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学生表演“伏”的动作并指导朗读,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何为“理所当然”。

顺势出示练习:

如果遇到__________来走搭石 ,________总要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如果遇到__________,我总要__________。

引导学生理解:乡亲们就像你们所说的那样善良淳朴。以补白文本的方式,出示练习

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

),因为(

)。 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

),因为(

)。

既锻炼了学生的言语运用能力,又拓展了想象空间,顺势复现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体会作者质朴语言中的浓浓深情。

(点拨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此时,可以让学生表演读。引导学生理解:虽然只有两个人,但心里都想着对方,这美好的情感就是礼让,人们把这个也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此时再次复现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加深理解。

(点拨3)此时我会采用范读的形式,并请学生想象画面: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看到: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联系学生大课间跑步的生活经验,理解何为“协调有序”。

听到: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水声,脚步声,欢声笑语)这一段文字既像是一首乐曲,又像是一幅舞动的画,漾漾的清波和绰绰的人影,相互映衬,更像一首清丽的小诗!ppt出示改编后的课文,配乐背诵,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韵律美的把握,又体会了文字中蕴含的人性美。此时点拨:作者刘璋爷爷在大山工作了13年,他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抓住“无论”“急”“只要”“一定”等关键词引导想象如何着急,为什么急(看病的、接客人的、送孩子上学的……)这样急还是要去找合适的石头,......此刻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已经达到了比较透彻的层次。再次出示文章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此刻,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写搭石,仅仅是为了写家乡这一道平常的风景吗?引出本文“借物喻人”这一写作方法,并联系以前所学知识,提高认识,升华感情——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

)的风景。

学生可能会说自己的感悟:搭石构成了一道善良、和美、礼让、尊重的风景,这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并带着这种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小练笔

我也发现了平凡事物中的“美”……出示一系列学生生活学习的照片,引导学生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身边的平凡事物,即学即用,突破难点。

【作业设计】

必做:把课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选做:阅读刘章《写作的前前后后》,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内涵,升华文章的主题,我设计了三段式板书。在黑板上部写上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文章的中心,中间则写上“理所当然”、“协调有序”这些重点理解的词语,下部板书“景美、情更美”“借物喻人”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搭石》课件:双击打开

搭石.ppt

《搭石》教学设计、反思、说课

搭石说课

搭石教学设计及课件

搭石.说课(推荐)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教学设计、反思、说课、课件.doc》
《搭石》教学设计、反思、说课、课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