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2020-03-03 07:33: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要: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队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本文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旨在教学的实践中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效率

提高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认真钻研大纲,明确教学目标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如何备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成果,确实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充分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排体系,掌握“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各部分知识的相互关联,吃透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设计教案。通俗的讲,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得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级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

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课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

再次,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将科学性和新颖性融入课堂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现象,这正是数学的魅力。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设计出让学生置身于其中的教学程序,从而在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激发下,都会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探求新知的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首先讲了一个\"猴妈妈分饼\"的故事,一天猴妈妈做了3张饼分给小猴子吃,猴妈妈把第一张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给了猴子1,猴子2说“妈妈,妈妈我要二块”猴妈妈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了4份,把其中的二块给了猴子2。猴子3看看了看说:“妈妈,妈妈我要更多我要4块。”猴妈妈想了想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了8份,将其中的4块给了猴子3。这下猴子3可高兴啦笑着说:“我的多我的最多,你们都不如我的多···”这时候猴妈妈也笑了。同学们你认为谁是聪明的一笑?猴妈妈这样做公平不公平?学生听完故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个小猴子分的一样多吗?为什么?通过这样的设计,就展现了数学的魅力,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掌握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也就容易多了,从而让各层次学生学有所得。 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是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巧问设疑,不断激发求知欲。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我向学生提出“乘以和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这里的数,可以是些什么数?这样帮助学生消除思维定势,让学生讨论发表各自意见,最后理解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小数。再 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在揭示完S=πR×R公式后,在下课前,我向提出“已知圆的半径可以求出圆的面积,那么已知圆的周长可不可以求出圆的面积呢?”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埋伏,进一步让学生在课后探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以有的放矢的指导。

3、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让学生自己拼一拼、摆一摆。学生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基础上,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一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由复习相关的分数应用题开始,使学生容易看到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者间的联系和不同点,以及解答这类问题的方法。因此要重视相关部分知识的课后复习。正是在注重课后复习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参与学习过程,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主动学习,进而掌握知识,增强技能。

以上三个方面,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由于自己教学经验方面不足,应多向各位教师请教。今后,应在教学工作中戒骄戒躁,在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提高。

地址:鱼台县清河镇蔡王小学

徐娟 邮编:272348 联系方式:15854700925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doc》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