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历史研究》

2020-03-03 23:58:5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历史的重新思考

----《历史研究》读书笔记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历史研究》这本书所讲的内容貌似与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没有太大联系,而我认为,实则不然。因为历史最深刻的内涵是不会受到时空限制的。作者汤因比在书中所阐述的观点大多是围绕着中古时代世界文明而建立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用汤因比这样的眼光来研究和探索近代文明与历史的发展。汤因比从最宏大的视角向世人描述了文明的特质,并且传输了研究历史最行为有效的方法。

全书一共12卷,可谓是卷帙浩繁。但是我觉得《历史研究》值得我们挤出一点时间去品读。但是,读书的目的又不是为了把书读完,而是为了从书中获得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可能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或方法,也有可能是我们自己从作者思想源发散出的感悟和思考。后者往往更加珍贵。读《历史研究》之前我反复问自己,读《历史研究》是为了什么?乃至读历史是为了什么?历史,肤浅地说就是过去发生的事。中国古人就明白以史为镜的道理,而现当今读历史的目的又是什么?读过这部史学经典之后,我想我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而读书笔记就是用来记录这些想法与思考的吧。

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可以出生在华丽的家族,但不可能没有个人的苦难和坎坷的经历。1汤因比出身于一个工业革命后的中产阶级1张雄 陈明达.《文明:充满生死搏斗的神秘剧—汤因比的》.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第一版.家庭,过着上层阶级的生活。然而,他一生中两次经历了残酷的世界大战,并且在这样黑暗的时代下,汤因比自身的遭遇也是十分糟糕的。他经历过不完美的婚姻,又接连遭遇父亲和儿子的离去。他像马克思那样有着丧失人间天伦之乐的受伤心理。2在书中可以发现,汤因比对宗教的情感是特殊的,有人分析说这是汤因比从宗教寻求慰藉就像马克思用理想的社会主义来抚慰自己的创伤一样。了解作者的生平对深入了解他的作品是十分有帮助的。有时,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的角度我们就会发现难以理解的东西往往就变得自然了。

我认为,汤因比成功的要素之一就是他运用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研究历史。正如在全书的一开头,作者就试图向读者传达:以往用来研究历史的方法是有局限的,我们不应把研究的对象过于具体化,缩小化。正由于历史强大的联系性和文明的相互影响性,任何试图以单个国家或区域文明来研究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状态的行为都是有风险和偏差的。所以汤因比提出了历史研究的新单位:“可被认识的研究领域”3(某种较之国家的范围更大的共同体4)。在每一个场合,我们都不得不根据整体而不是依据部分来进行思考;把故事的各个章节看作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个事件;不是单独分开、而是从整体上来追踪那些社会成员的命运,把他们看做一个单一主题的变奏曲,或看作是一支交响乐队,其意义在于各种乐音的和谐,而非众多互不相干的音符。我们如果从这个观点出发在研究历史方面取得成果,我们会发2张雄 陈明达.《文明:充满生死搏斗的神秘剧—汤因比的》.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第一版.

3 【英】 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刘北成 郭小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14 4 【英】 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刘北成 郭小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16

现我们的头脑由杂乱无章转变为井然有序,我们开始理解那些以前不可理解的东西。5历史研究的精髓在于对其最深处的联系性的追随与思考。文明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态,我们常说四大文明,这只是全球文明的四个主流源头,各个源头喷发出各种绚烂多彩的派生文明(作者称为“卫星文明”)。表面上文明间存在着地域差异,但是文明间一直在发生的交汇与交融。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是颇具指导价值的,我们要以联系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各个文明,至于精细到国家和地区之间也是一样。

文明既然存在多样性,那么汤因比提出的“文明的比较研究”就十分自然了。作者指出历史是多线式发展的,任何对于一个特定文明的研究所得结论都是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全书的第一部,历史形态中,作者在选定历史研究的对象之后,用其理论构造了几种文明的历史发展模式。有西方文明源头的希腊模式以及东方文明源头的中国模式。用作者自己的观点来看,任何一个模式都不是全能的,甚至中国模式在运用于中国自身文明发展史时都会是前后矛盾的。此时,作者便试图将两种模式对比结合起来,之后便发现,这种对比之下的辩论与联系使得希腊--中国模式6可以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在对于历史研究方法的阐述之后便是汤因比对文明发展的深度解剖。接下来的四个部分,作者分别讲述了文明的起源、成长、衰落、解体。我不想盗用作者的某些观点,但是我确实觉得作者对文明的历程的分析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5

6 【英】 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刘北成 郭小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16【英】 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刘北成 郭小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第七章

简单概括一下,文明起源于挑战与应战,个人在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伟人的创造性贡献往往会促进社会的突破性发展,相反,伟人的退隐往往就会造成全社会的损失。总之,作者强调历史发展中个人的作用。文明的衰落的实质是自决能力的丧失,这就充分肯定了本民族对自身民族发展的可控性,颠覆了环境决定论和历史必然性理论。然而,作者并不否认历史的循环性,不反对新文明孕育于旧文明的观点。

由于时间有限,我只读完全书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还没有多少涉及。但是这并不妨碍我的思考。最后,我想回归我们中华民族。谈谈书中作者对中华文明的看法以及我对我们中华文明的看法。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汤因比对中华民族的博大进深是十分钦佩和赞赏有加的。1974年的春天,在英国汤因比的住宅内,一位日本学者询问汤因比博士:“您希望出生在哪个国家?”八十五岁高龄的汤因比面带笑容回答说:“我希望出生于公元一世纪佛教已传入时的中国新疆。”7汤因比对中国的感情可见一斑。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虽然中华民族曾经长时间屹立于世界之峰。但是近代的闭关锁国一下子就使得中华民族千年的积淀危在旦夕。然而中华民族最终还是挺了过来。这是民族的气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有人指出,中国人有着与生俱来的夜郎自大,同时又有完全相反面的自卑。但是,近代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灵魂深处民族气质的巩固和多位开创时代的伟人的积极推进下,我们又开始向世7 张雄 陈明达.《文明:充满生死搏斗的神秘剧—汤因比的》.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第一版.146

界文明的顶峰迫近。汤因比在书中曾今说:在中国模式中,我们看到在文化上自成一系的中国人,于大一统国家建立后,为了保持这种统一,而竭力以赴的情形,甚至它每次瓦解之后,就不不断为了恢复统一而奋斗。8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不屈不挠的品质,汤因比也看的很清楚。

晚年的汤因比开始反思他对中国的观点的正确性,并且承认之前所犯的一些错误。汤因比认为世界只有走向大一统才能避免杀戮,而他认为,中华民族可以担当此任!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之路。在这一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看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式的中华民族。9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当客观冷静地看待这样的观点。的确,中国是在日益强大,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也在逐步提高,但是,这是我们是否再次犯下夜郎自大的错误呢?这是我们时刻都应该警醒自己的。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一定要看清自己,否则就可能会淹溺在历史的洪涛之中。

二零一二年四月十三日8

9 【英】 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刘北成 郭小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第七章张雄 陈明达.《文明:充满生死搏斗的神秘剧—汤因比的》.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第一版.146

近代史纲要_读书笔记

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毛泽东选集》

近代史纲要第九、十章读书笔记

近代史纲要

近代史纲要

《中国历史研究法》读书笔记

近代史读书笔记

近代史读书笔记

近代史读书笔记

近代史读书笔记

《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历史研究》.doc》
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历史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