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体会之新教育

2020-03-03 11:03:5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一位校长的心声

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学校里什么也可以没有,但只要有老师和学生足够读的图书就可以称为学校,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也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这些话点明了我们学校教育的真谛,但是在今天恰恰却是我们学校最缺失的。应试教育压的人喘不过气,分分分,不仅成了学生的命根,也成了家长、老师、学校的命根,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全部用于课本,不管学生会不会,不管学生有无兴趣,反正一句话,死读课本,题海大战,提高分数才是硬道理。这样,老师和学生都没了读书的时间,更谈不上习惯。学校要么不购买图书,因为购买了反而是一种经济上的浪费,要么购买只能是应付检查,装点门面,让人家一看:“哎呀,学校确实办的不错,竟然书香漂满了校园”。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提高境界,受到启发,连最起码的知识面都拓宽不了,这是学校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我读了《孔子》、《孟子》等书,从中明白:作为一个读书人和文化人,家庭是担子,工作是担子,更重要的担子是体现价值,传承文化和践行理想。价值的核心就是作一个“仁人志士”,所以应该意志坚强,心胸开阔,这样才能走的更远。从中也知道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孝敬”等话语的真正含义,一个人,是否立起来,要看两个指标:一是自己心中是否有主见,二是别人眼中是否有自己。人到四十,应该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不再动摇,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有了正确的判断。“孝敬”,孝是行动,指给父母提供必要的衣食住行,关键是“敬”,是心态,要对父母始终有一颗恭敬之心。二者完全做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敬”。更让我叹服的是几千年前孔子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孔子还提倡启发式教育。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侯,不去开导他,不到他内心有所表达而又不

会表述的时侯,不去启发他。”就是要教人学会思考,学会自己获得知识。学,思,行有机结合,没有校舍,没有设备,没有经费,就是坐下和学生们一块讨论思考行动,结果却培养出了七十二贤人。让我不由的想到我们的教育现在怎么成这样了?我们的学生怎么成这样了?这不正是我们现在要搞的新课改吗?

同时,孔子向老子求礼,我觉得对我们很有用处。:一是“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二是“戒除自己身上的骄气,傲气,戒除自己身上过多的欲望、过大的志向。”也就是说,一个人,二十来岁时如果不是意气风发锐意进取,不会有出息。一个人,到了三十来岁,还只是意气风发没有理性的头脑,也不会有出息。临别时送给孔子的话:聪明深察但不要议论人,博辩广大但不要揭发别人的隐私,否则都会招至危险。不要太坚持自己,做儿子,要学会听父亲的,做下属,要学会听领导的。

也明白了为政为友之道:苛上不责下,孔孟之政道,律己而宽人,孔孟之友道。我们自己做好,才能管理好别人,出了问题要从上面找原因。严格要求自己,而能宽恕别人,才能有真正的朋友。“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人对咱们好,咱们也要加倍对别人好,如果人对咱不好,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要有一定的原则性。

现在人们认识到了这种弊端,故而我校从2005年开始便着手进行书香校园的创建工作,几年过去,取得点滴成绩,但可观的说,成效不并不显著。2009年我们有幸结缘新教育,此时才知道了自己的肤浅,外面校长口若悬河介绍教育专著,咱们竟然好多连书名都没听过;外面师生共读共写,一学期下来竟然出几本书,学生创作下的校园小说、诗歌,读、写、绘作品定期出版发表,教师的教育日记,教学随笔硕果累累。看了,惊了,痛了。此时才发现,我校原来所搞的的读书活动是一种应付式、任务式工作,它不是一种让人发自肺腑的自觉行动,也没有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于是我们便着手实践“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营造

新的书香校园。

“营造书香校园”,我们的体会是,关键是校长给教师,教师给学生起好带头作用。要不,学生和教师心中会问,既然读书是好事,你咋不读呢?所以,读书首先从我做起,从教师做起。通过这两年的实践,我现在闲暇之余读书不仅成为一种习惯,而且从中找到了乐趣。酒要喝,牌要玩,但我更喜欢闲暇时躺在被窝里读书,没有玩赌捞不回那种心焦,也没有大醉后头痛欲裂,心中难过要命。只有书海中古今中外世事盛衰,人物起伏的兴奋和忧伤。从上学期到现在我可能看了近十几本书,觉得是好书,赶紧推荐给喜欢读书的教师。不仅有教人向真向善向美的快乐,从读书心得体会交流中感觉到还是有些收获和启发的。读了《侯卫东官场笔记》共8本。感到了能力、态度、机遇和展示包装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总结出了成功秘诀:成功=能力+态度+机遇+包装展示。读了《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感觉到书中年轻人那种进取精神让人感动,使我懂得了人生,懂得了奋斗,懂得了珍惜生活。读了《秦始皇》,让我重新认识了商秧、吕不韦、蔺相如等王佐之才。明白了只有改革图强,才能事业长久,只有王佐之才,才能使事业有成。商秧变法使秦国富民强,吕不韦运作包装才能使秦始皇横空出世,统一六国。读《长恨歌》使我了解了唐明皇,了解了他的开元盛世,了解了他和杨贵妃动人的故事,更了解他亲手制造的安史之乱和不幸结局。明白了凡事要能善始善终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勤奋的身影,更明白了人才对事业的重要,只因为有了姚崇,宋景、张九龄等一批贤相,才开创了历史上的开元盛世,也因为有了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小混混起家的杨国忠等奸相,才使国家走向了灭亡。读《柳宗元》、《苏东坡》、《欧阳修》、《韩愈》等唐宋八大家,真正领教了他们的正直敢言的人品,无论得意还是失意时都能一心为国为民的的责任性,坎坷曲折的人生之路,化痛苦为动力的乐观精神,才华横溢的文才。他们的亲身实践为读书人树立了一种人格模式。这种模

式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一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二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们是乐观主义者,伟大的文艺天才,老百姓最亲密的朋友,他们将勤政爱国,关注民生的执着精神,达观自我、超然物外的旷逸气质,热爱生活、诙谐天真的盎然情趣,闲适优雅、从容不迫的潇洒风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终于成就了一个千百年来在百姓心目中永恒不朽的八大家。他们的文章我们固然要学习,但更应该学习他们的做人处世。

更让我们学做一个潇洒乐观的人,一个仁义的人,一个君子,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这是多么令人心仪的场景!这是孔子个人的生活,也是人类的心灵生活。几千年过去了,我们能达到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读书学习,快乐,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快乐,当我们面对委屈,误解时,假如能始终保持平静,不怨天不尤人,岂不是真正的君子,如果感到自己修养的境界提高,心中是何等的快乐,何等的自豪,何等的自信。对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对于自己:“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粗糙的食物,喝一瓢凉水,人生下来,枕头自带,快乐自有!不义而来的富贵,就像天边的浮云一样,挥挥手,两无猜。我们看孔子有多潇洒?谁能把富贵看成浮云,谁就真的彻底解放了,谁就真的彻底解脱了,谁就真的彻底潇洒了。我们现在的条件,我们现在的生活,应该是不错的了吧。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知足,应该幸福,应该快乐,应该潇洒。应该有一份淡定、从容、宁静、乐观的心态。

做一个君子,做一个仁义之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这些都要求我们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子贡问:“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是对别人做有益的事,恕是不对别人做有害的事。何为

仁?“仁者爱人”做到“恭敬,宽容,忠信,勤敏,慈惠”就是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一个人,人人都厌恶他,一定要仔细考察,可能是大恶,众人都喜欢他,一定要仔细考察,往往是大奸。“修己敬天,修已为人,修已为百姓“就是教导我们好好修炼自己,要有所敬畏,不能胆大妄为,最起码为了和自己相关的人,这一点做好了再想着为天下百姓做点事。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

读书报告之《新教育之梦》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新教育》读书心得

新教育读书心得

新教育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体会之新教育.doc》
读书心得体会之新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