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中期报告

2020-03-02 09:09:2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遵循课改理念 实施立体教学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课题研究中期汇报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黄尖初级中学 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背景及意义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强弱及写作水平的高低与他的阅读能力和读写结合能力密切相关。语文教学的每一知识起点都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迁移联系,每一招每一术都可以唤超学生自主学习感知的萌发追求,每一知识点的落实和运用都能引领学生进入更高的精神状态。正是这样,我们申请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作为语文教学的研究课题。这个课题的意义是指全方位、多途径、多渠道、多维空间的立体化教学,它以课堂为轴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拓展,使课内语文训练与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形成浑然一体的强有力的结合。

这一课题研究让我们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一套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达到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验目标,同时也促进了课题实验老师教育水平和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实验的初期我们作了大胆的实验设想:①大量阅读,双轨运行,实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的目标。②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将多媒体网络引入语文课堂。③建立明确的目标体系,依据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原理,遵循读写相互依存的关系,联系学生的心理和语言实际,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与学生的情感修养、人格健全、生活创造等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形成立善于思考,大胆怀疑、善于挑

战、大胆创新的学习风格,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中学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课题研究在整个实施阶段综合采用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实践研究、比较研究和理论研究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其研究时间和步骤分三个阶段进行。

1、学习准备阶段(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

2、实验研究阶段(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

3、总结提高阶段(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中学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课题研究在我校已开展了两年。在这两年的实验过程中,由于地、市教科所,教研室的关怀指导,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语文课题组成员的努力探索,现在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1、明确读写关系,抓实教学环节,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强调了阅读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的课内学习必须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强调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要处理好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语文课题组成员在几年的实验中,紧紧把握在语文教学中立足课堂,抓实教学环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努

力实践。

实践证明,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把握文章重点的前提下,激发学生阅读和表达。例如实验教师陈翠荣教学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文时,带着学生梳理文意后,以选拔船行富春江中一路上看到的美景现场直播主持人的方式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实验教师徐亚宏教学《西双版纳》中,最后以让学生试着给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写一句广告词保护它们的自然生态,引导学生完善课堂板书,学生们异常兴奋。通过这一系列的指导活动,阅读教学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到了以读促写,以写悟读,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同时我们还借助《语文报》及文学社团,引导学生以读促写,以写悟读,努力提高读写结合的能力。通过这方面的实验,教师也在不断收获:成雷老师的论文《课内迁移,课外拓展》2011年获江苏省一等奖、王春琴老师撰写的教案设计《马说》2012年获盐城市一等奖、杨小华老师的论文《让语言“轻舞飞扬”》2012年获盐城市一等奖、韦星校长的论文《浅谈幽默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2011年获盐城市一等奖。

2、构建以对话交流为中心的课堂格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行为不仅是读者和文本思维碰撞、心灵交流的过程,而且还是生与生、生与师的沟通理解交流过程。因此,在实验中我们尊重学生,逐步探索出四条思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个性认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要让学生信任自己、亲近自己,和学生打成一片,和他们做朋友,这样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同时教学要让学生直接面对作品,用他们自己的眼去触及作品,用他们自己的心去抚摩作品,使他们在阅读中去学习阅读。例如张福州老师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社戏》一文时,谈到双喜的“聪明”,我设计问题: “为什么先跳下去的是双喜?”让学生尽情表达,与学生老师交流心里想法。课堂上多给学生“倾听”作品的权力,多给学生“言说”感悟的机会,这样做既重视了学生的个性认知,也达到了提高他们读写结合能力的目的。对教材的阅读理解,只有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才有价值。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要善于求异,要有挑剔、批判的眼光,对不“人云亦云”,敢于批判的学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学七年级上册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明白课文揭示了什么,徐民山老师特意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了分组合作探究。这对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旨,挖掘文章的内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培养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求异,要敢于批判的精神,为以后构思作文拓宽了思路。语文教材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不仅重视教材的人文性精神层面,更注重教材的语言层面。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这样的语言世界里体会沉吟、把玩,从而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和驾驭能力。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山中访友》时,杨小华老师通过指导学生个性阅读,最终让他们都懂得了“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教学八年级下册诺夫

《送东阳马生序》时,陈正爱老师通过拓展延伸环节,不仅弥补了文中学生有疑问的不足,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实验教师深刻理解了这一教学原则,实验成果也不断涌现:陈正爱老师的论文《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2011年获盐城市二等奖、徐民山老师的优质课《鹤群翔空》2011年获盐城市一等奖、杨小华老师的论文《以情动情,以情悟理》2012年获盐城市一等奖、徐亚宏老师的论文《呵护母语,提高读写说综合素质》2011年获盐城市一等奖、陈翠荣老师的论文《优化语文教学,强化校园文化》2012年获盐城市一等奖、张福州老师的论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2011年获盐城市二等奖。

3、注重积累收集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厚积薄发是对语文学习过程的比较准确的描述。厚积、接触和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后才能形成语感,才能逐渐形成语文能力,才可能提高语文素养。在这方面我们语文课题组也做了一些尝试。课堂教学中,对那些语言文字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韵味等一类的文章,都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背诵积累。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高尔基的《海燕》。活动课上,则组织学生以新课标推荐的名著篇目为主,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的阅读。自习或课余就布置学生欣赏《语文报》上刊登的佳作,积累语言。有了这些积累,学生在以后的作文中才不至于思维阻塞,笔力枯竭,无话可写。我们实验教师也通过实验心得撰写了一些优秀论文,有十多篇获奖:其中2011年韦星校长撰写的论文《走出作文乏味的死胡同》、王春琴老师撰写的论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尽情泛舟文海》都

获得盐城市一等奖、成雷老师的论文《以读促写,以写悟读》2012 年获盐城市一等奖。此外,杨小华老师还在指导学生作文之余,写出两篇教学札记:《有情才能有效》、《作文病例的使用价值》。

4、拓展学习和生活空间,开阔学生视野。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设一种环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感悟和体验,进而上升至智慧,逐渐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提倡综合性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价值在于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语文课题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提供这样的机会,利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训练,让学生走出校园,培养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广告多棱镜》综合性学习,韦星老师通过分组布置:错别字门诊小组、广告语小组、店名收集小组。让学生接触外界,体验社会,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七年级下册《网上读写与交流》综合性学习,徐亚宏老师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学会网上阅读的各种方法与注意点,自己实践进行各种阅读尝试,学会与别人交流,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乐趣,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自然也提高了,语文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起航”文学社是我们语文课题组展示研究成果的一个平台。这几年来,我社坚持每学期至少开展三次社团活动,每年至少出刊一期,收录了各年级各班学生的优秀习作,社刊习作中最为出色最受学生喜爱的作品就推送给地、市级刊物发表,以荣誉促进步,以进步化动力。

这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大大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从2011年经过全组教师的努力,全校学生的拼搏,“起航”文学社很有起色;其中部分学生的优秀习作选送参加地、市级征文评选,也获得了不少奖项。

四、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

自从承担课题研究以来,两年中,我们语文课题组成员坚持研究,努力探索。但是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实效证明,由于当地的经济现状制约、家长和部分教师的观念不能立即转换,实验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障碍,致使实验效果还不够理想。例如:组织学生阅读新课标推荐的名著,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时,书本来源和阅读时间都不够,学生的阅读只能流于形式;有步骤地深入研究作文教学中的问题还缺少严密的计划,缺少教育科研的手段与方法,作文教学的实效还有一个过程;把具体做法上升到理论上来认识,或归纳成行之有效的经验还缺乏一定的理论功底。

今后,我们将继续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多阅读,培养学生感悟力和表达力;引导学生善于感受生活,培养洞察力和鉴别力;尤其要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拓宽作文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作文,运用作文,丰富知识,提高素质。要加大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成课题研究后期的学生作文水平的调查。在各方面作好准备,认真做好后一阶段的研究工作。

以 读 促 写

以读促写[版]

以读促写实施方案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以写促读之我见主

以读促写读中感悟

以读促写三类型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以读促写”教学设计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结题报告

《以读促写中期报告.doc》
以读促写中期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