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背景

2020-03-01 16:26: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梅州

世界客都梅州,位于粤东北山区,北邻赣南,东连闽西,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现辖梅江区、兴宁市、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等六县一市一区,全市总人口503万人,是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的城市,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的美誉。同时还享有“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客家菜之乡,单丛茶之乡”美称,现辖梅江区、兴宁市、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等六县一市一区,全市总人口503万人,是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梅州同时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自驾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广东首个宜居城乡示范城市。 梅花,是梅州市市花,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亦代表梅州客家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坚毅进取精神。梅州标志性建筑——梅江桥及“一江两岸”。梅州标志性传统建筑——围龙屋,是中国五大特色民居之一。是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更是全世界客家华侨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园,被尊为“世界客都”,具有浓郁的别有特色的客家风情。

交通现状

梅州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区内交通四通八达。到2008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1544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2公里,一级公路22公里,二级公路1816.89公里,三级公路和等级路8848.6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75.66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和公路密度均居全省山区市前列。梅揭、梅河、天汕、环城高速城东-扶大-三角段、兴畲等高速公路全线相继建成通车,使梅州山区融入了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快车道,由梅州至深圳只需3个多小时,至广州只需4个多小时。同时,梅龙(梅州-龙岩)高速一期梅大(梅州-大埔)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梅赣(梅州-江西赣州)、梅漳(梅州-福建漳州)高速公路已获国家立项,即将开工建设。五华华阳-梅县畲江,环城高速三角-城东段,梅平(梅州-平远)正在争取获得广东省的立项。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居全省山区市前列。

全市基本实现市到县1小时交通圈、县到镇通三级以上水泥路、行政村村址基本实现通水泥路、300人以上自然村的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梅州市2006-2030年公路网规划通过市政府审批。梅州被列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

继广梅汕铁路(广州-梅州-汕头)和梅坎铁路(梅州-福建坎市)建成通车,开通了货运和客运后,杭广铁路梅州段(梅州-杭州)、梅瑞(梅州-瑞金)高速铁路也已通过了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有助于推动梅州加快连接海西经济区和珠三角、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目前,梅州市政府正在争取广东省的立项,建设梅州-惠州高速铁路,链接珠三角轨道交通。境内有可起降波音737飞机的梅县机场,目前正在进行扩建。扩建以后,将开通至国内40多个城市的航班,包括梅州-高雄的直航包机。

经济概况

【农业】 历史上梅州经济以农为主,主要种植粮食作物。1986年开始实施治理水土流失和绿化荒山两大工程。至1998年,治理水土流失2500平方公里,基本消灭了荒山,森林覆盖率达71%,改善了生态环境。因地制宜,综合开发以种果为主的农业经济。大力扶持各种种植专业户、养殖专业户以及各种经济联合体,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变革。农业生产逐步从传统型农业向开发型农业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型转变。全市建有一批水果、茶叶、烤烟、竹木、禽畜、水产等商品生产基地,还兴建了小

庄园28万户。水果生产快速发展,小庄园经济生机勃勃。1998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达100万亩,总产55.57万吨,其中柚类种植面积36万亩,总产达24.4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沙田柚生产基地。梅州已成为新兴的水果之乡。梅县金柚(沙田柚),大埔蜜柚、西岩茶,兴宁龙眼,五华荔枝,蕉岭、平远的金桔等,在全省、全国享有盛名,是当地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

【工业】 梅州工业起源较早,从宋代开始,大埔就有陶瓷生产,五华的石业 和兴宁的纺织业也有悠久的历史,梅县的煤炭、平远的炼铁、丰顺的铅锌矿,也早已闻名遐迩。建国前,大部分是手工业作坊。主要行业有陶瓷、纺织、卷烟、采矿、冶炼等。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梅州形成全民、集体与个体企业、“三资”企业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以开发资源为主,轻重结合,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并重的具有山区特色的工业体系。建材、卷烟、电子、矿冶、纺织、陶瓷、机械、电力、食品等行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金利来、银利来、绿丹兰、绅浪、佐田、天王表、明珠球阀等一批名牌产品逐渐进入国内外市场。兴宁“口得福”牌大颗粒味精,1986年10月获第十二届巴黎国际博览会金奖;五华“长乐烧”酒,1988年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平远30度“南台”酒同时获银奖;梅州制药厂的“羊城”牌双料喉风散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兴宁生产的“明珠”牌球阀是部优产品,是中国“长征”火箭系列首选的球阀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和欧美、中东、东南亚、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市磁性材料厂是电子工业部生产磁性元件定点厂之一,该厂生产的冰箱门封塑胶套、磁性胶带等产品,性能和意大利同类产品相等,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商贸】 随着工农业的持续全面发展,国内外贸易也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后,梅州市实施“希望在外”的发展战略,外向型经济已成为梅州市目前经济的一大板块。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520家,合同外资金额 13.60亿美元,实际投资9.8亿美元。投资客商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印尼、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涉及机械、电子、纺织、化工、建材、陶瓷、轻工等行业和“三高”农业,外贸出口逐年增加。梅州市有各类进出口企业54家,其中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18家。梅州市已

与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服装、陶瓷、松香、机电产品、文体用品、钟表、塑料制品等成为全市出口拳头产品。

【交通】全市公路通车里程8743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55.2公里,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广梅汕铁路全程474公里,梅州境内145公里。途经五华、兴宁、梅县、梅江区、丰顺。民航已开通的航线有梅县至广州、香港。

【发展规划】 “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8%。重点发展以下项目:

1、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

2、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先进、出口型项目;节能型家用电器产品;

3、原材料工业和基础工业;

4、牵动全局的零部件制造、模具等配套工业;

5、生物工程、精细化工和新材料等新兴工业;

6、优质水果、烤烟、竹木、南药、茶叶、蔬菜、畜牧、水产等创汇农业和出口商品生产基地;

7、农作物优良品种、畜牧良种、蔬菜、水果保鲜、综合利用等先进技术的引进;

8、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深加工的项目;

9、配合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本地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一批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和传统产业;

10、港澳及国际市场畅销及市内缺供的商品生产;

11、积极稳妥地发展房地产、旅游、宾馆、商业服务、专业市场、广告、信息等第三产业。

梅州经济发展的内部条件分析

优势方面

第一,资源优势。梅州山区生物、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在72.2%。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岭南山区,水、土、光、热、湿等条件各异,人均土地面积较多,后备土地资源丰富。这种自然资源的优势既是山区综合开发的物质基础,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后备资源,更为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选择空间。

第二,环境优势。梅州山区林地较多,不但能够起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还能促进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城市相比,山区在环境具有绝对优势。梅州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广东省‘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殊荣。‘一江两岸工程’建设被国家水利部称为城市堤防建设‘梅州模式 ’,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优秀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梅州也是中国最具安全感的城市之一。生态环境优越,城市绿化率从原来的23%增长到现在 48%。”

第三,人文优势。打造世界客都是梅州文化最大的金字招牌。梅州是客家文化集大成的城市,客家“围龙屋”是中国四大民居之一。20年来客家文化大发展。客家上歌、广东汉乐、广东汉剧和五 华提线木偶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文化设施方面,剑英图书馆、华侨博物馆、剑英体育馆及叶剑英纪念园、客家公园、东山教育基地等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建成。

第四,侨乡优势。梅州市素有“华侨之乡”的美誉,是全省的重点侨乡之一,全市总人口有485万 人,其中归侨侨眷200多万人。旅居海外的“三胞”约有300万人,分布在世界63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东南亚较多。旅居海外的乡贤有的成为政界名流,有的成为华侨领袖,有的成为富商巨贾,有的成为科技精英,为侨居国的经济繁荣和桑梓的公益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011-01-18/2010年广东省各市GDP

广东45636亿元,增长12.8%

广州10589.86亿元,增长13.3%

深圳 9496.67 亿元,增长11.9%

佛山5638.47亿元,增长14.0%

东莞4246亿元,增长10.3%

中山1826亿元,增长13.5%

惠州1730亿元,增长 18.01%

江门1550亿元,增长14.3%

茂名 1489 亿元,增长15.23%

湛江1406亿元,增长14.2%

珠海 1277亿元 增长14.5%

汕头 1218亿元 增长13.88%

清远1100亿元,增长21%

肇庆1050亿元,增长16.5%

揭阳832亿元增长17%

韶关660亿元,增长约12%

阳江641.8亿元 增长约15%

梅州603亿元,增长13%

潮州 555亿元 增长13.23%

河源474.56亿元,增长13.1%

汕尾470亿元 增长16%

云浮452亿元 增长14%

梅州人口

梅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梅州市统计局2011年5月23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广东省政府和梅州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全市人口普查入户登记等工作任务,现进入后期数据处理、资料分析、开发应用等阶段的后续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4240139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80200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38130人,增长11.52%。年平均增长为1.10%。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050955 户,家庭户人口为386312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1人减少0.03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124282人,占50.1% ;女性人口为2115857人,占49.9%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1.16下降为100.4。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 岁人口为 868918人,占20.49% ;15-64 岁人口为 2937294 人 ,占69.28%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433927人,占10.2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0.37 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9.25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12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85188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688208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926456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965941 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338人上升为4367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 12045 人上升为1623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4170人上升为45434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5475人下降为22781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 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97719人,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00191人,文盲率[5]由5.21%下降为2.3%,下降2.91个百分点。

六、人口地区分布

全市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

梅州市 4240139人

梅江区 380774人

兴宁市 962883人

梅县 554745人

平远县 229863人

蕉岭县 205862人

大埔县 374731人

丰顺县 479025人

五华县 1052256人

梅州发展变化

梅州历史

梅州简介

梅州简介

梅州简介

梅州古镇

梅州概况

梅州2

世界客都梅州

浅谈梅州经济发展

《梅州背景.doc》
梅州背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