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2020-03-02 06:20:1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省农委到肖家乡调研农村工作

座谈会汇报材料

中共扶余县肖家乡委员会 肖家乡人民政府

(2012年10月)

首先,我代表肖家乡党委、政府欢迎省农委柳主任一行到肖家乡调研指导工作。下面,按照省农委下发的调研方案通知的要求,把我们肖家乡农村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与主要做法

肖家乡位于扶余县的中东部,距县城9公里,辖30个行政村,有农户12989户,人口5.41万。全乡幅员面积252平方公里,共有耕地21471.1公顷,是扶余县的农业大乡。预计2012年末,全乡农业总产值实现10.4亿元,农业增加值实现6.45亿元。全乡粮食总产量达到21.2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310元。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肖家乡把中央一号文件作为农村工作的统领,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宗旨,紧紧围绕“富民强乡”这一目标,树立大农业思想,立足乡情实际,制定了“稳粮、重转化、抓龙头、活劳务”的农业发展思路。全乡已初步形成高产粮食种植、粮食加工转化、规模畜禽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全

1 乡农业发展迅速,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抓引导,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我们不仅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中央惠农兴粮政策,还通过农技部门的服务,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促进粮食增产增收。认真落实中央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系列政策,保证种粮农户利益,积极引导农民种粮积极性,使全乡粮食生产平稳发展。种植业形成了以玉米为主,绿色水稻、马铃薯、烤烟、杂粮杂豆为辅的五足鼎立的种植业格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20000公顷左右,确保了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低于全乡耕地面积的90%,粮食产量稳定在20万吨左右。肖家乡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产粮先进乡。

二是抓建设,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为确保农业大乡的基础地位,我们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得到了完善。近三年来,共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全乡30个村全部实现村村通,解决了以前有粮运不出的“瓶颈”制约问题;在原有144眼机电井的基础上,又新打机电井24余眼,推广节水灌溉(膜下滴灌)面积达到120余公顷。我们依靠区位优势和地域优势正在积极筹备15公顷的肖家乡蔬菜园区建设。与此同时,我们今年协调农发办与省财政厅申请了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计

2 划投资4千万元,今年秋收后将完成223眼机电井及配套任务,分别落实到白面铺、杏树、小榆、韩家、北井、上河湾沿科铁线6个村,形成长6公里,宽4公里的万亩高产、丰产田示范区,加快了全乡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三是抓转化,拓展粮食增值渠道。作为农业大乡,我们把粮食收储、加工转化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建成了吉粮集团新华粮食储备库等8个大中型粮食收储企业;大力发展粮食精细加工,建成了成禾米业、稻花香米业、祥辉米业、富金米业等四个大中型粮食加工企业,其中成禾米业生产的一系列绿色农产品为省内知名品牌,远销省内外;引进资金近2000万元,在马铃薯主产区刘家店村建立了汇丰淀粉加工厂,辐射带动了周边乡镇马铃薯大面积种植,并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乡内的才家酒厂和耿家酒厂两个白酒加工企业年可转化玉米近万吨。同时我们还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加大过腹转化能力,着力建设一村一品的牧业养殖格局,建成了上号村、艾家村两个年出栏生猪4000余头的生猪养殖基地,还发展了黎明村肉牛养殖、小十五村肉鸡养殖、下二号村蛋鸡养殖等几个特色牧业养殖小区,使得全乡规模养殖户达到150户,确保乡内生产的粮食就地转化、增值。

四是抓典型,加快实现以点带面。在农业生产发展上,

3 我们特别注重典型引导,以此实现以点带面,加快发展。年初,我们在王家村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高效示范田建设,通过典型带动加快农业发展步伐,这既符合省委“三化”统筹要求,又是加快推进我乡农业现代化进程,把农业大乡做大做强的根本保证。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不仅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还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降低了农业投入成本及生产费用,入社的农户每户可增收1.5万元。现在32垧膜下滴灌高产示范田丰收在即,预计公顷多打粮6000斤左右。王家村高效示范田的建设成功,为我乡沿科铁线公路两侧万亩高产示范田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五是抓转移,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我们通过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农机大户等作法,使更多的富余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上转移出来,全乡共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组织30个,农村经纪人队伍16个,农机大户4个,可辐射带动农户10000余户,促进了富余劳动力转移。通过乡劳动保所的有效工作,建立健全劳务输出机制和保障机制,开展多渠道的农民工阳光培训工程,全年输出富余劳动力近4000人,增收近6000余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在农村工作上,我们感到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思想认识不到位,科技投入少。

4 二是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农业生产以粗放型生产为主。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不完善,致使农业经济和社会效益不高。

下步工作,我们要以这次省农委调研为契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坚持“农业立乡,工业强乡,区位带乡,商贸兴乡”的工作理念,做好“三大工程”,实现全乡农业的大发展、快发展。

一是推进规模化种养基地建设工程。深化种植结构调整,推行绿色、有机农作物规模化种植,继续强化和完善白面铺、北井、六大户、上河湾四个村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拉林河畔福泉、老坎子两个村的绿色水稻基地建设,并积极推广产品的深加工。推进规模化养殖基地和牧业小区建设,把上号、杏树、姚家三个村的生猪养殖基地,迎春、黎明两个村的黄牛养殖基地,利锋村的肉羊养殖基地做大做强。逐步实现我乡“一村一产业,一村一品牌”的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

二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做好坎下2000公顷水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资金再打抗旱井200眼,不断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主要是在节水抗旱上大做文章,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技术,把万亩高产示范田工程做成农业大乡的品牌。以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目标,提升农机

5 装备水平,使全乡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要得到明显提高。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全面高标准的完成全乡农田防护林改造任务,村屯绿化达标实现30个村全覆盖。

三是积极探索循环农业发展工程。根据生态循环再利用、再生产的原理来发展新型产业。加大全乡秸秆转化再利用工程的全面推广。由于我乡玉米、水稻、花生的秸秆大量处于闲置状态,不仅污染环境还带来火灾安全隐患,秸秆转化循环再利用工作尤为重要,大力扶持杏树、姚家两个秸秆转化厂,让这两个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还要通过招商引进域外资金,使生产能力更强、产能更高的秸秆加工企业落户肖家,成为全乡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做好“三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肖家乡是农业大乡,上级每年对全乡农业基础建设投资仅不足百万元,很难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局面。就抵御春旱能力来说,全乡2万多公顷耕地,现有的机电井虽然能保证坐水种,但能够实现节水灌溉的面积才几百公顷,如果遇到大旱,对于农业大乡来说损失是相当大的。

二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推广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区域适应性强的农机具,扩大农机作业范围和领域,促进薄弱环节机械化运用技术的突破和发展,提高农机综合使用率。国家要支持农机工业发展。加强农机安全生产

6 监管,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

三是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力量,整合相关部门和企业力量,针对制约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加工的关键问题,加强联合攻关,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示范企业、源头创新团队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四是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大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合作社人员培训财政支持力度。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推进、组织示范、人才培训、农超对接和品牌培育工程。让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等享受用地、用水、用电、商标注册奖励等优惠政策。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

农村低保工作汇报

半年农村工作汇报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

农村普法工作汇报

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汇报

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汇报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

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汇报

农村低保工作汇报

《农村工作情况汇报.doc》
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