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口腔发展历程

2020-03-01 20:25:3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Maggie: 我们学校口腔貌似不咋地啊,个人认为可以简略或省略......获的奖都不是很大......我选的是2个颔面外科的奖(第

2、3页)做的ppt,毕竟颔面外科发展比较好。 (4—6可参考下~)

浙江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系的前身是浙江大学医学院牙科,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国内著名专家肖卓然教授曾担任科主任。1960年开始筹建口腔医学系,1976年正式招生。先后有刘克恭、杨明达、吴求亮、赵士芳等教授任口腔医学系主任。

现有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预防学、口腔正畸学、口腔放射学等八个教研室和实验中心。拥有一所现代化的口腔医院和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邵逸夫医院和儿童医院的口腔教学临床科室,以及《口腔医学进展杂志》编辑部。各附属医院共有综合治疗仪180余台,病床80张。附属口腔医院为浙江省口腔医学教学,医疗、科研的中心。

目前我系教师有145人,其中高级职称43人。1983年开始招土研究生,2000年获博士授予权,2001年获口腔医学专业学予权,2002年开始招7年制学生。现有硕士导师25人,博士导师3人,我系的临床口腔医学是浙江省的重点扶持学科,口腔颌面外科是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已有4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厅、委科技进步奖。 2008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基于CT三维重建的颅颌面模拟手术体系(SOS)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陈关福 刘雁鸣 石赛郎 严君烈 章伟敏

本项目首次有机整合了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技术、三维图像重建技术、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和镜像技术、快速原型技术等多项医学、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辅助制造领域的先进技术,并通过反复调试和临床应用,形成一套适合颅颌面部外科模拟的各个环节的技术规范和参数设置,最终形成了可靠的颅颌面外科模拟手术体系(SOS)。

本体系通过多排螺旋CT快速薄层扫描获得颅颌面部数据并在工作站中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虚拟重建颅颌面部;按照临床手术原则对重建的虚拟三维颅颌面进行模拟切割、移除、旋转等操作,并利用镜像反射等技术进行重建;利用快速原型技术将模拟手术后的三维颅颌面虚拟结构制成实体模型。最后在实体模型上进行重建钛板和移植骨(复合组织)预塑形,实现个体化三维颌骨重建。 本项目采用先进计算机图像技术与最新CT扫描技术相结合,使颅颌面外科医师在术前作定量诊断和实施模拟手术;临床应用表明,颅颌面部缺损和畸形患者应用本系统行个体化的三维重建,与以前传统手术方法比较具有独特优势,尤其在改善其外形的同时,兼顾功能上的需求。利用快速原型技术将模拟手术预制成实体模型并预制生物材料植入体、移植骨组织,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创伤、促进医患交流。 本项目确立了模拟手术在颅颌面外科手术学的作用。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相关的论文8篇,其中SCI收录4篇,IM收录4篇。有关临床应用研究,已被国内外刊物以及有关专著引用。 本项目获2008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08年省部级获奖情况

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下颌前伸矫治器的研制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谷志远 冯剑颖 詹 静 孙平黄吉娜

该项目研制设计成功了一种弹簧式下颌前伸矫治器,经浙江大学材料系检测,各项材料性能均符合正畸临床使用要求。应用于50例生长发育期的安氏II类下颌后缩患者,经矫治后前牙覆合覆盖明显减小,磨牙关系调整为中性,面型改善明显。

建立了兔下颌前伸动物模型,通过HE染色、电镜、髁突硬组织切片荧光标记等方法,发现下颌持续前伸位能刺激髁突软骨增厚,软骨增生明显,成骨加速。运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手段检测颞下颌关节FGFR-3和PCNA的蛋白表达,Cbfa-1和CHM1的基因表达,证实功能矫形前伸兔下颌的作用改变了关节内的生物力学环境,从而刺激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并促进了髁突软骨的增殖分化,从而为下颌前伸矫治器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已获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研制开发的下颌前伸矫治器已在全国推广销售,2006年累计销售3000余个,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项目获2008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9年省部级获奖情况

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牙根保存治疗的根管处理和桩核粘结技术研究

牙根保存治疗的根管处理和桩核粘结技术研究

顾新华 王小祥 洪水玲 林 军 蔡盛东

临床上大量常规需要拔除的患牙面临保存修复的需求。牙根保存修复可延长病患牙作为咀嚼器官的生理功能,还可以最大限度保持牙槽骨的存量,是目前已知的预防牙槽骨丧失的唯一可靠方法。根管处理和桩核技术是牙根得以保存的前提。然而目前对于预备根管的桩核粘结,仍沿用传统的方法,即对预备后根管行常规的机械清洁和消毒后直接粘结;所采用的桩核及粘接材料在口腔功能状态下的力学性能亦无统一认识,至今尚无一种疗效确切且易于掌握的根管预备处理技术和桩核粘结的方法。提高桩核的粘结质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降低医疗消耗。因此,对根管预备处理技术和桩核粘结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在以下几方面作出了技术创新:(1).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显示,不同根管灌洗方法处理的牙根管表面的超微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桩核修复时预备后桩腔使用依地酸(EDTA)液冲洗能够基本去除牙本质表面玷污层,牙本质小管开口适度,未发现牙本质侵蚀,可达到理想的桩核粘接表面形貌。(2).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采用自酸蚀树脂粘接系统粘固纤维桩后,不同根管处理后粘接形成的牙本质胶原-树脂突网状结构差异显著,EDTA液处理后进行的纤维桩粘接可形成良好的混合层,以及树脂突和网架交联结构,达到牙本质粘接。(3).力学测试表明,纤维增强树脂桩通过自酸蚀树脂粘结系统将桩、核与牙本质粘接形成一个同质体,具有优越的抗剪切力,可显著提高修复后牙体组织的抗折强度,且折裂多为可再修复型,修复后残根保存率高。但是树脂粘结剂不能显著提高金属桩修复后牙体组织的抗折强度。认为,牙根经桩核腔预备后,应采用EDTA液冲洗处理桩腔,用自酸蚀树脂粘接系统粘固纤维桩。这种合理有效且易于控制的根管预备处理技术和桩核粘结方法,可代替传统的金属桩和玻璃离子粘固剂用于牙根保存修复治疗。 已发表论文4篇,其中SCI收录2篇,参加国家级学术会议交流3次。 本项目获2009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07年省部级获奖情况

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可疑牙周病原体及其基因型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

可疑牙周病原体及其基因型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 陈莉丽 吴燕岷 孙伟莲 毛亚飞 赵丹萍 余钟声 章燕珍

(1)国际上首次报道了HCMV gB II型可能是与CP发生相关的优势基因型, EBV-1和EBV-2感染均与CP密切相关;(2)在国际上首次构建了Pg pgmA基因的高效原核表达系统,证实目的重组蛋白rPgmA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3)国内首次分别建立了用于快速检测牙周炎临床标本中Pg、Aa和齿垢密螺旋体(Td)的PCR法,及同时检测Pg、Aa和Td 16S rDNA基因的多重PCR法;(4)在国内首次综合研究了Pg菌株的有关基因,发现Pg菌株有很高的pgmA、fimA和prtC基因携带率和表达率,且rPgmA、rFimA和rPrtC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结果丰富了Pg检测试剂盒和Pg疫苗的候选抗原。根据研究结果首次提出了通过菌株基因型和目的基因表达情况分析,有可能达到牙周炎早期诊断和预测牙周炎高危人群的设想。上述结果进一步阐明了牙周炎发病机制、有助于牙周炎早期诊断、指导牙周炎治疗计划制定及预防。研究结果有较大的创新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本项目发表SCI收录及国家一级刊物的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他引次数6次。部分结果已在口腔临床推广应用。 本研究获2007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标志物与临床早期诊断及预后的研究 2007年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标志物与临床早期诊断及预后的研究

陈 军平飞云 范国康 刘雁鸣 许凤芝 耿艳华 郑建敏

1.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SP法、DNA Southern杂交法等方法对相关的肿瘤标志物HSP60、P

53、P57kip

2、iNOS和端粒长度等进行检测和表达的研究,以对白斑癌变的早期诊断,以及对口腔粘膜鳞癌的预后判断作深入的探讨。研究表明,HSP60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P57kip2与P53和HSP60的比较研究,对口腔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更重要的影响,可作为监测口腔鳞癌发展进程和判断口腔鳞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和可靠的分子生物学指标,口腔癌组织中诱导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端粒长度与肿瘤的复发有关。2.多种肿瘤标记物联合诊断检测,相互间有互补作用,利于对肿瘤细胞增殖、淋巴转移及预后判断进行综合分析,优于单一标记物监测。 3.为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途径,如通过抑制一氧化氮合酶来防止肿瘤细胞的转移。 4.本课题联合监测HSP60、P

53、P57kip

2、iNOS和端粒长度为国内外首次。 5.本研究实用性强,易推广,结果可靠,可监测口腔白斑的癌变和口腔癌的发生、发展、及指导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更进一步深入对口腔癌的发生、发展、预后判断、检测及治疗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6.本项目研究结果,已经在多家医院临床得到应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在国际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三篇,被SCI收录和被引用。

本研究获2007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中国移动发展历程

军队发展历程

中央党校发展历程

欧盟发展历程

中国家电发展历程

学生会发展历程

《浙大口腔发展历程.doc》
浙大口腔发展历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