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教学反思

2020-03-02 03:31: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八课时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内容及第36~37页练习八第1~9题。

教学目标:1.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2.使学生学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

教学难点: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填一填。 1千米=( )米

1米=( )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二、新知探究

1.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老师板书教材第34页例2: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dm3。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老师出示棱长为1dm的正方体模型。 提问:它的体积用分米作单位是1dm3,如果用厘米作单位,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棱长是10cm) (4)计算。

请学生想一想,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不能算出这个正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先交流,再独立完成,然后请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学生可能会说:

①如果把正方体的棱长看作是10cm,就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1cm3的正方体。 ②正方体的棱长是1dm,它的底面积是1dm2,也就是100cm2,再根据底面积×高,也就是100×10=1000cm3,得出它的体积。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V=a3 10×10×10=1000(cm3) 1dm3=1000cm3 (5)根据推导,请学生说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老师板书)

(6)你们能够推算出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的关系吗?学生尝试完成。 老师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7)观察板书内容。

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2.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的比较。

(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一百。 (3)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一千。

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1)回忆: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 (2)学习教材第35页例3。

板书:3.8m3是多少立方分米?2400cm3是多少立方分米? 请学生尝试独立解答,老师巡视。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板书:3.8m3=(3800)dm3 2400cm3=(2.4)dm3 (3)学习教材第35页例4。

学生理解题意明确箱子上的尺寸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请学生说出这个箱子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解答,指名板演。

V=abh=50×30×40=60000(cm3)=60(dm3)=0.06(m3)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35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完成后,要求他们口述解答的过程。 3.5dm3=(3500)cm3 700dm3=(0.7)m3

2、教材第35页“做一做”第2题。

四、归纳梳理

今天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在这节课里,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36~37页练习八第1~9题。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教学反思:今天上午,我在五(6)班教室上了一节组内推门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组内数学老师进行了观摩,课后也及时给予了评价。通过教学和评课这两个环节,我的感受颇深。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探索发现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教学中通过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为10厘米,让学生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接着让学生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并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结合大家的意见,我这节课比较突出的优点有:

(一)课堂上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我先让学生猜想,再进行探究验证,最后得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结论,然后再运用次结论进行单位换算。这种教学设计就是在想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且使教学环节看起来层次清晰,环环相扣。

(二)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无论是前面的探究活动,还是后面的换算练习,以及最后的开放式应用题,我都能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自己观察,自己验证,自己发现,自己表达,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当然,“看花容易绣花难”,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一)教师口语过多,无效问题多,占据了不少教学时间。老师们对我的课观察显示,我喜欢重复问全班学生“对不对?”、“同意吗?”,这是我平时上课的教学习惯所致,说明教学语言还不够严谨,不够精炼,有待改进。

(二)给予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时间不够长,而且没有有效地反馈。课堂上确实有很多次让学生讨论的机会,但是时间稍短,感觉有些走过场。应该多给点时间学生们充分的讨论、探究。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教学反思

五年级 欧仁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设计 教案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设计 教案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教学反思.doc》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教学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