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作业展示方式

2020-03-03 09:45: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谈小学美术作业展示方式

【内容摘要】小学生美术课上的作业是小学生美术课所学美术技能技巧掌握程度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地反映教学目的要求是否顺利完成,完成的效果究竟如何等。所以美术课中作业展示部分往往成为美术课的高潮和画龙点睛部分,教师常常借助一节课中最后的几分钟通过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再次阐明本堂课的要求和精神。教师要根据作业的形式,用展览、情境表演、应用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在作品展示中展示自我,收获快乐。

【关键词】 美术作业 展示方式

美术作业展评活动作为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通过美术作业展评活动,可以及时的反馈各项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为学生提供参与、协作、探讨、交流、发展的机会,提供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与肯定的平台,使每一位学生参与、体验美术创作的过程,达到美术教育的最总目的——审美能力的提高。美术作业又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成果之一,很多学生在完成作品后想把它展示给大家看,获得大家的认可。新课程重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在展示学生作品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展出“自信与风采”,引导学生展出“个性与智慧”,还要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在提问、质疑、讨论的快乐情境中,从而奇迹般地达到思维碰撞、提升智慧的理想效果。

以下是笔者根据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浅谈下小学美术作业展示方式。

一、搭建平台,多层次展示作品。

作业展示最直接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展览式。教师只要提供一个空间,学生就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1、展示每一个学生的作品。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而对小学生来说,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就意味着作品被同伴、老师认可,从而产生成就感,身心愉悦,树立自信心,积极地投入到下一次的创作活动中去。所以教师不要吝啬那小小的一面墙壁,因为这对学生来说是展示自我的大舞台。展示每一个学生的作品,不仅可以激励他们,也给了他们一个分享和学习的平台。当然,如果每次只展示好的作品,就会把展示机会集中在部分学生身上。这不仅让其他学生失去了参与的机会,也让那些总被展示的学生失去了参照,失去了新鲜感和激励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把橄榄枝伸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并及时获得反馈,找到自己的闪光点,真正做到展作品,育自信的目的。

展示区域可以设置长期的,也要设置临时的。临时的展示区域用来展示每一次的美术作品,而那些评出来的优秀作品,如特别有创意的,颜色搭配得特别好的,或者涂色出色的,则被展示在长期的展示区域里,这样学生们的兴趣就会十分高昂,学习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非常期盼自己的作品能贴到长期展示区内。有了竞争,就不愁产生不了好的作品。

例如,我在上人教版三年级美术《大人国与小人国》时,在美术教室的的两面墙上分别设立了“大人国”和“小人国”两个区域,每个学生都可以把自己的作品贴到相应的展览区内。学生觉得又新鲜又有趣,争分夺秒地画,构图、上色是那么认真,一画完就急不可待地把自己的作品贴到相应的展示区内。他们一边讨论画“大人国(或小人国)”心得,一边享受视觉“大餐”。

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件作品都有展示的必要,即使是没有完成的作品,教师也允许学生把它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对比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及时取长补短。一位伟人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让我们认可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鼓励他们,展示它们,让艺术的花朵越开越娇艳。

2、精心准备每一次展览。

教师不仅要给每一个学生展示作品的机会,还要为每一次展览作精心的准备。展示区域不仅要方便学生作品的展示,同时也要进行一些装饰,例如用彩色笔、墙纸、礼品带作为背景,把学生的作品以吸引人的方式框起来。

不同的美术作品,展示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绘画作品和部分美术作品可以采用平面张贴,如墙面、展示板、美术亭等方式。利用美术亭是解决有限墙面空间的有效途径。它是能自己站立的三面或多面组成的展板,只占有小块地面面积却可以在多个板面上展示许多作品,而且还可以在班级之间进行巡回;而一些立体造型的手工作品最好放置到经过装饰的展示台上。展示的原则是,既要方便学生展示,又要适应作品需要。

例如,在我们学校美术教室的后墙上挂有一根根丝线,配上一些小夹子,是临时展示区的好地方。每节课丝线上都挂满了我们的收获,既有创作,又有快乐。四周的墙壁是长期展示区,我用礼品带、卡纸进行了简单的装饰,一些特别好的作品就在这里长期展示。当然,这不是永久展示区。出现更优秀的作品时,它们就会被取而代之。随着创作内容的变化,我也会随时变换里面的布置,力争每一次展示都尽善尽美。

3、在交流中获得多一点分享

作品展示就是一种分享和相互学习的方式。如果把每个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学生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分享;如果在班与班之间交流,学生的收益就更大了。教师要为学生创建更多的交流渠道,丰富他们的视野,拓宽思路,促进可持续发展。前面提到的美术亭,还有学校的宣传栏都是学生共享资源的平台,网络更为他们的分享带来了便捷。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美术《藏书票》一课时,我发现四(2)班的作业特别美,但是风格过于统一,基本上都是记号笔勾线,水彩笔或者油画棒来涂色;而四(3)班的作业形式很多,但是过于粗糙,构图也不够理想。于是,我把两个班的部分作业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制作成课件在两个班级里进行对比展示。在对比欣赏中,两个班的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决定互相学习。在以后的几节课里,两个班的作业都有了明显的改善。班与班之间的分享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创作热情更加高涨。

二、创设情境,多角度展示作品。

《美术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这一学习领域要求教师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学习活动建议根据儿歌、童话或故事,创作头饰或面具等,进行游戏或表演。创设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情境,用各种材料制作小道具,开展模拟或表演活动。模特表演、拍卖会擂台赛等特殊的阐述方式令学生的作品更有情趣。钱钟书先生曾说过:“我没有什么本事,只不过善于想想而已。”这种新鲜灵活的情境性展示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诱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

1、以美术活动为主,表演为辅,切勿喧宾夺主。

情境式作业展示比一般作品展示所需的时间要长很多,所以教师在课前要精心预设,合理安排情境表演的时间。但是要注意的是,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美术创作才是这堂课的主要任务,表演,作为一种作业展示的方式,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已,所以不要安排太长时间,以免喧宾夺主,让美术课成为一堂“表演”课。

例如,在执教的《会响的玩具》一课上,我通过录像、作品欣赏等方式把会响的玩具特点精彩的展示给学生,最后一个环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用会响的玩具进行舞蹈表演。短短五分钟的展示,让学生对会响的玩具有了更深切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给整堂课增色不少。

2、从教学实际出发,合理设计,切勿哗众取宠。

情境式教学是当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情境式作品展示一定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特点等方面出发,根据实际需要来精心设计,切勿哗众取宠,生搬硬套。如果只是为了搞点噱头而设计,不仅不能获得好效果,反而会画蛇添足,让整个教学失去味道。

例如,一位教师在上《花花衣》一课时,在展示环节上让学生把刚刚完成的“花衣服”装饰在身上进行表演。应该说她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她没有考虑到 “衣服”还没有干,不仅很容易弄破,而且也会弄脏学生的衣服,另外把作品卷折起来也展示不出作品的特色,若设置几块展示板,或者简单的拉一根绳子,用夹子把“花衣服”夹起来,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晾干,而且花花绿绿挂在一起彩旗飘飘,岂不更加漂亮。

三、变换方式,全方位展示作品。

美术作业的应用性很强,尤其是“设计·应用”领域的作业。通过各种媒材制作的平面拼贴造型作品、陶艺等小装饰品可以装饰学生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空间;设计制作的书面、笔筒、玩偶、模型、风筝等可以直接被应用;为文娱活动、节庆日等设计制作的标志、招贴画等也都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应用是一种特殊的作业展示,在应用中,学生了解了自己作品的价值,懂得了物以致用的道理。

1、物尽其用,别具一格。

美术作业除了展示以外,更好的归属莫过于物尽其用了。这比单纯的展示更有意义,显得别具一格。剪好的窗花可以用来装饰教室,做好的笔筒直接用于放笔,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应用于实际,学生的内心会无比自豪,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美术《巧巧手》一课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出各种各样漂亮的笔筒,放在自己课桌上,别提多得意了!有教师或同学从面前走过,生怕人家没有看到。

2、循环利用,节约能源。

其实,学生的很多作品特别是手工作品是可以循环利用的。教师要有意识地教导学生把完成的作品收集起来,等遇到合适的课型就拿出来运用。这样做,一来可以节约能源,避免浪费;二来可以循环展示,增强信心。

例如,学生在《漂亮的花边》一课中,学会了剪各种各样的花边。上完课后,虽然我已经反复强调要把花边收集起来,还是有很多学生扔掉了自己的作品。在上学做纸拎袋时,我鼓励学生用上次做的花边进行装饰。看到人家用以前做的花边装饰出来的拎袋特别漂亮,那些没有收集花边的小朋友特别羡慕,而那些被展示的小朋友就特别的开心。循环利用,循环展示让小朋友尝到了甜头,他们说:“以后我一定好好收藏作品。”

当然,作业展示不只是“show”,也不是残酷的竞争,教师要根据作品的形式合理安排展示方式,多提供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与肯定的平台,使每一位学生精彩展示,快乐收获!

参考文献

[1]《少儿美术》 中国美术学术期刊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中国美术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办 2003年第6期 2005年第3期 [3]《中国教育学刊》 2002年第5期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美术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5] 《美术及其教育》 第122页 尹少淳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3 [6] 《现代美术教育学》 第58页 张小鹭著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6

小学美术第三次作业

小学美术教学方式改革初探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方式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

小学美术作业检查总结

作业批改方式

美术作业:

美术作业

昌吉市回民小学美术教学效果展示计划,

美术静态展示总结

《浅谈小学美术作业展示方式.doc》
浅谈小学美术作业展示方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