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话题作文探讨

2020-03-02 08:14:3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考话题作文探讨

一、导入:由常见作文题型引入本次课重点话题作文。

1.命题作文2.半命题作文3.看图作文4.材料作文5.话 题作文

二、话题作文解说

话题作文:是用有关材料和提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一种作文题型。

三、话题作文示例:

(一):请以“宽容”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二):请以“母爱”为话题,自拟题目,立意自定,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三):以“风景”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四):以“网”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五):请以“桥”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六):树,与人类相生相伴的树,各种各样的树;有形的树,无形的树。有人栽树,有人毁树。人们为树而礼赞,又为树而叹息。树,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树,蕴涵着人类丰富的感悟。提起树,会有说不完的话题,会有自由飞翔的遐思……

请以“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记叙,可描写,可议论,可抒情;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七):给出相关材料,要求以“活出独特的自己”为话题作文。

四:话题作文的特点

1、相关性: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

2、自由性:这是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

 话题作文考查点: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思考时围绕有关材料和提示语( 某一触发点 ) , 展开丰富想象 , 全面拓展思维空间。

如以“树”为话题作文,有些同学只想到去状写某一棵树、某一片树林,或者通过某一种树来抒发感情。其实,这是将“树”这个话题当成命题的写法。围绕“树”这个话题,可以写到的方面很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滥砍滥伐,树木越来越少,希望人们增强环保意识;大树底下好乘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谈本与末的关系;木秀于林,谈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是人类的好朋友等。即便就“树”本身,也可以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写出别开生面的好文章。如写一棵树的自白,揭露人类不注重环保所带来的灾难;写一篇以松树、月桂和苹果树为主角的童话;写一封树给自己的感谢信,因为自己经常给它浇水,松土,施肥,跟它有很好的感情等。

五、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一)、把握话题,确定立意。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所以立意很重要。 应依据所给话题,结合自己知识储备,兴趣爱好,扬长避短,确立写作中心,立意应思想健康,乐观向上。

(二)、依据主题,确立文体。话题作文虽不限文体,但我们在构思时必须明确自己要写什么文体,否则缺少约束,将导致所写文章“四不象”而“脱体”。所以加强“文体意识”非常重要。 例如:可供借鉴以下文体:记叙文、议论文、散文、日记体、书信体、剧本式、对话式、摄影式、证明题、诊断书。

(三)、独辟蹊径、表现个性。

1、要善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的、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

2、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独具慧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 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作者的创造性。

3、要选择新颖的、独特的材料体现主题。

4、要选择好的、与文章文体相适应的形式表现文章的内容。

总之,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从思想上、内容上、形式上表现自己的“独特”(与众不同)。

六、怎样立意构思

(一):化大为小,缩小范围

如:母亲的一声呼唤,荡漾着爱的涟漪;朋友的一声呼唤,打开了紧闭的心扉。地球呼唤我们警醒,时代呼唤我们前行。呼唤是提醒,是关注,是引领。呼唤来自思考,呼唤源于真情。呼唤责任,呼唤坚强,呼唤燕子归来,呼唤童心不泯……生活中,多少美好的感情凝聚成一声呼唤,又有多少遗憾期待着一声呼唤。我们经常感受到对方的呼唤,也曾由衷地发出过呼唤。

请以\"呼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本话题可分解化小为反应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方面,仅反应家庭生活方面,可写体现父母不理解孩子,从而呼唤理解;家长以长辈自居,不尊重子女,呼唤平等与尊重等等。(例文展示)

比如:“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个话题,可分解为守住善良;守住正直;守住尊严;守住诚信; 守住孝心;守住清贫。

又如:以“坚持”为话题力量,可以缩小范围为坚持就是力量、创造、胜利、生命、奇迹、气节„„那么选材的视野也就宽广了。

(二)以小见大,深化主题

如果仅限于“小”,文章就显得平淡无奇,没有深意。只有小中见大,才能发人深思,引人如胜。“一滴水虽小,却要能折射生活的七彩斑斓”!

课文《那树》借写一棵树的遭遇,揭示出了人类的发展不能以破坏大自然为待价这一重大主题,可谓是以小见大了。

例文展示:《教室的那扇门》

(三)读懂比喻义或象征义,追求深刻

近年来,比喻类话题作文试题已成为中考命题的一大热点。以2006年中考为例,

就有“根”(天津市)、“回声”(山东淄博和湖北黄石)、“心灵鸡汤”(湖南长沙)、“助跑线”(陕西省)、“伞”(山西)等十多道比喻类话题作文试题。近三年来,中考中这类试题的数量以每年35%的速度递增。这类试题,将一个实物或一种自然现象作为话题,引导考生深入探究话题的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进而构思写作。以湖北武汉课改区的中考作文试题(话题“阳光”)为例,说说应对这类试题的方法。

阳光,公平无私地洒落在每一个人头上。清晨的阳光明亮而透彻,万物为之欣喜;而后的阳光幻化成彩虹,尽情展示世界的美丽;严寒之后的阳光温暖而舒适,向你诉说着重逢的喜悦、友情的珍贵。阳光会让你狭窄的生活变得开阔,让你枯寂单调的日子变得丰富多彩,让你用浪漫的想象驱走现实的郁闷。

其实,真正的阳光是要用心去感受的。和阳先对话,你会感受到光明、快乐、温暖、向上、力量……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就会有一副红润健康的面孔和一窗明亮清朗的心境。

请以“阳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600字左右。 导 引

1、思路必须努力拓展。命题者给出的话题是一个实物,一种自然现象,但绝不只是要我们说明实物的构成和功用,也不只是要我们揭示自然现象的成因。相反,命题者往往鼓励写作者由话题的本义出发,找出话题的比喻象征义,从一个话题过渡到另一个与之相关的话题。以话题“阳光”为例,思考后可以得知,它可以用来比喻关怀,比喻温情,比喻奉献,比喻公开,代表光明、快乐、温暖、向上、力量等等。在探寻话题比喻象征意义的同时,我们的构思就摆脱了按原义只宜写说明文的限制,步入自由驰骋的全新天地。拘泥于话题的原义会严重限制我们的思路,找出话题的比喻象征义才能打开全新的、活跃的思路。

2、选材必须重视关联。跳出话题的原义去选取写作材料是首选,但是,所选材料所寄托的意义一定要与话题构成比喻、象征关系。最好的方法是将原义与比喻义涉及的相关材料同时安排在一篇文章里:原义作为场景、作为道具出现,比喻义作为主要事例、主要情感线索出现。比如,阳光比喻母爱,你可以写阳光明媚的日子,母亲奔波在大街上为儿子找书,阳光比喻公开,你可以写村务公开栏前人们笑容绽开,抬头一看,阳光照在了头顶上;等等。这样的写法,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3、立意必须追求深刻。话题提供给我们的是一种实物,一种现象,很容易让一部分同学停留在“是什么”“有什么”的层面上确定主旨。应该透过比喻象征义的表面,深入追问“为什么”“怎么办”,探寻问题的本质。以话题“阳光”为例,你可以追问“为什么他甘愿奉献一切”“怎么样才能温暧弱势群体”等,从而确立较为深刻的主题。

四、结尾必须回扣话题。一般而言,任何一篇文章的结尾部分都要点题——直接也行,间接也行。对于比喻类话题作文而言,由于我们脱离了话题的本义选材,很有可能将题目提供的话题变成为另一个话题(与原话题构成比喻象征关系)。文章结尾回扣新话题固然好,但不能因此忘记原有话题——回扣原有话题,才是真正的点题之举。也就是说,结尾一定要回扣“阳光”这个话题。

比如: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网”:人情网、关系网、知识网、校园网、电信网、互联网等,人们无不在网间学会生存,不少同学还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 请以“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例文展示:《网中人》

想一想:如何构思意?

“绿”是广受人们青睐的色彩,“绿”被人们赋予众多含义,“绿”还被众多文学家写成脍炙人口的写景美文。时下,也风行“绿色”:“绿色”食品,“绿色”材料,“绿色”奥运等。以“绿”为话题作文。

从提示语可以看出:①“绿”为人们所青睐,因为它是大自然的色彩;有人喜欢穿绿色的服装,它是一种健康的色彩;绿草地绿树林装点了人们生活的环境等。②“绿”有很多象征意义,橄榄绿象征和平,绿灯象征畅通无阻,绿是春的使者等。③绿山绿水绿树绿草常常为文学家所描绘,绿是大自然最平凡也是最伟大的景观。④时下风行的“绿色”,代表了人们对环保的关注,对健康的追求等。

(四)反弹琵琶,另辟蹊径

如话题《宽容》

一般同学很容易写宽容是美,可有同学却另辟蹊径,拟题为《都是宽容惹的祸》 ,写面对他人威胁、打骂,一让再让,结果助长了坏人坏事,从而表达宽容也应有度,需看对象有所区别这一全新的主题。

试一试:1话题《风景》2话题《尊重》3话题《感恩》

(五)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如:灯,是人类生活的实用品,也是点缀生活的装饰品。在科学家眼里,灯是科技的产物,进步的象征;在诗人那里,灯是精神的航标,人生的动力……生活中,我们与“灯”相伴;生命中,我们与“灯”同行!请以“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500,题材自选,体裁不限。

写作导引:就“灯”这个话题而言,总体思路可分为“实写”和“虚写”两大角度。

(一)“实写”——就是围绕真实意义上的“灯”做文章。比如:

1.以“灯”为描写或者说明对象,可以介绍灯的历史文化,也可以描绘灯会的美景。

2.以“灯”为道具线索编故事、剧本等。

(二)“虚写”——就是围绕想象世界里的“灯”做文章。比如:

1.以“灯”为抒情对象,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

2.以“灯”为虚拟素材,编写童话、寓言等,通过富于情趣的故事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又如: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深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请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例文展示:《绝处逢生》

七、试一试,看谁最棒

(一)阅读下面话题,按要求作文

所谓\"欣赏\",就是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从小时到现在,你肯定经历过许多美好的事物,是否也领略到了其中的趣味?

请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二)话题作文:“生活告诉我”

八、话题作文注意事项

1、没有主题或主题不明确。

话题作文虽不限制写作主题,但我们在构思、写作中一定要明确主题,否则就会造成“文意散漫”、多头指向、“东扯西拉”、不知所云。

2、角度太大,情感空洞

3、偏离话题。写作不能紧扣所给话题,造成“偏题”。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形式:

转移话题、歪曲话题、另起炉灶。

4、思想感情格调低。话题作文虽不明确限制思想感情的发挥,但低调的、颓废的思想感情终是不好的。我们应象孔雀开屏一样,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当然也不是要求同学唱高调,这同样是不可取的。只是希望大家不要表达不正确、不健康的思想感情。

5、文体不明。

不限文体,并不是没有文体,写成“四不象”文体的文章显然也是不行的

九:结束语

同学们,相信你自己是最棒的!请用你自己灵巧的双手去描绘出你多彩的内心世界吧!

中考话题作文

中考英语话题作文

中考作文常见话题

中考话题作文:心

中考话题作文 课件

中考作文预测话题

中考话题作文赏析

中考话题作文练习

中考语文:话题作文

中考话题作文:心

《中考话题作文探讨.doc》
中考话题作文探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