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节与慕尼黑啤酒节的异同广东工业大学会展导论课程论文

2020-03-02 16:12: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青岛啤酒节与慕尼黑啤酒节的异同

摘要:慕尼黑啤酒节(The Munich Oktoberfest)原名“十月节”,起源1810年10月12日,因在这个节日期间主要的饮料是啤酒,所以人们习惯性地称其为啤酒节。每年九月末到十月初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持续两周,是慕尼黑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动,也是世界三大啤酒节之一。

青岛国际啤酒节起源于1991年,每年在青岛的黄金旅游季节8月的第二个周末开幕,为期16天,是以啤酒为媒介,融经贸、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大型节庆活动。是亚洲最大的啤酒盛会。自举办以来,历届都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的啤酒厂家参加,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达百余万人。

本文将就青岛啤酒节与慕尼黑啤酒节进行比较。 关键词:青岛啤酒节 慕尼黑啤酒节 异同 目录

一、异

1、起源时间

2、主要举办目的

3、对参节啤酒的要求

4、群众参与活动和舞台表演的差异。

5、两种节庆运作中管理的规范化差异。

二、同

1、均有浓厚热烈的节日气氛

2、均有良好的产业优势

3、均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三、青岛啤酒节对比慕尼黑啤酒节应有的\"个性化\"发展方式分析 1.强化传统

2.固定节日举行日期 3.取消分会场,

4、“零门槛”也能带来高收益

一、异

1、起源时间

慕尼黑啤酒节起源于1810年,距今已有202年的历史,历史上,除因战争和霍乱中断外,慕尼黑啤酒节已整整举办了179届了。而青岛啤酒节起源于1991年,截止至2012年共举办了22届,相对慕尼黑啤酒节还略显年轻。

2、主要举办目的

青岛啤酒节的举办以拉动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1990年前后,中国外部环境面临诸多不利因素,青岛在经历了改革开放第一个飞跃发展时期后,全市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开始放缓,国内生产总产值增长率从以前的年均20%降至1989年的11%,1990年前三季度全市地方全民工业完成产值仅比上年同期增长1.03%,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仅为2.1%。当时国内许多城市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利用自身优势纷纷举办各类节会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借鉴外地经验,利用自身优势和特点,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拳头产品,并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发展全市经贸、旅游和对外交往,加速全方位开放步伐成为当务之急。1986年市旅游局首次向市政府提出举办青岛啤酒节的建议。1990年青岛市有关领导和市旅游局、青岛啤酒厂等部门提出利用青岛啤酒优势,举办青岛国际啤酒节,以促进全市的对外开放。以现在看来,青岛啤酒节则是近乎完美地完成了任务,调查显示,目前,啤酒节对青岛市经济贡献超过两个“黄金周”之和。

而慕尼黑啤酒节主要倾向于传统文化,从其可看起源可看出,第一届慕尼黑啤酒节即为1810年10月12日巴伐利亚的王储路德维希与萨克森王国的特蕾泽·夏洛特·露易丝公主举行的盛大婚礼,因此次庆典的欢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人们提议此后每年在相同的时间点举行类似的全民性活动。其次,从慕尼黑啤酒节上的活动亦可看出,节日的第一天上午,来自巴伐利亚、德国其他州以及奥地利、瑞士、法国的游行队伍聚集在一起,人们身穿艳丽多彩的民族服装及传统古装在慕尼黑市长及酒厂老板乘坐的富丽堂皇、花团锦簇的马车引领下,浩浩荡荡、威武雄壮地涌向黛丽丝草场。中午12时,随着礼炮12响,顿时鼓乐齐奏、彩旗飞扬、人声沸腾。市长在作简短致辞后,打开第一桶啤酒,啤酒节便在沸腾的欢呼声中揭开了序幕。这时身穿传统服装的啤酒女郎用单耳大酒杯将新鲜啤酒不断地送到迫不急待的饮客面前。许多身穿鹿皮短裤、背心等民族服装的巴伐利亚人手举啤酒杯穿行在大街上,他们逢人便高喊\"干杯\",气氛十分热闹。另一方面,慕尼黑啤酒节之所以闻名,不仅因为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民间狂欢节,而且也因为它完整地保留了巴伐利亚的民间风采和习俗。

3、对参节啤酒的要求

慕尼黑啤酒节只出售优质的慕尼黑本地啤酒,德国其它地方的啤酒,甚至慕尼黑之外的巴伐利亚本地啤酒都没有机会露脸,更谈不上外国的牌子了。啤酒节并非各啤酒厂商借机搭台唱戏、寻找商机的商品交易会,它就是一个纯粹的民间节日。慕尼黑啤酒节规定,只有那些保留慕尼黑传统酿造方法、符合1487年“慕尼黑纯度要求”和1906年“德国纯度要求”的优质慕尼黑本地啤酒,才可以在 啤酒节上亮相。目前啤酒节只允许销售6家啤酒酿造厂的啤酒,包括保拉纳、奥古斯丁,勒文和狮子等品牌。。慕尼黑市参议员施密特表示,如果允许非慕尼黑的啤酒厂进入,世界有钱的大啤酒商就会携巨资前来,慕尼黑周边那些小酿造厂就没什么竞争力了。

而青岛啤酒节并无对参节啤酒的地域要求,除最初几届啤酒节因为没有名气而吸引不到外国厂商外,此后的青岛啤酒节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啤酒品牌,使青岛啤酒节越来越走向国际化。例如第二十一届青岛国际啤酒节上,除青岛啤酒以外,包括美国百威和米勒、丹麦嘉士伯、荷兰喜力、德国贝克、墨西哥科罗娜、日本的麒麟和朝日、新加坡虎牌等世界十大啤酒品牌均有场馆和展位。

4、群众参与活动和舞台表演的差异。

从节庆的具体组织来说,慕尼黑啤酒节更像是一场当地民俗文化活动和即兴的街头表演,人们参与并享受其中,制造欢乐并且传递着欢乐,使得旅游者也不由自主的加入其中。青岛慕尼黑啤酒节,虽自2000年提出\"还节于民\"的口号后,增设了不少群众参与的项目,但总体看来,还是表演性质的节目过多,大多数人只能是看客而鲜能参与其中。

5、两种节庆运作中管理的规范化差异。

自1810年开始,若非战争或霍乱原因中止,慕尼黑啤酒节的举办时间从未变过,一直是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至10月第一个星期日。而青岛啤酒节直到近两年,才将时间基本固定,之前6月、7月、8月、9月皆举办过,几乎每年的啤酒节时间都不固定,让人觉得眼花缭乱。至于分会场的问题,德国慕尼黑只有一个会场,即黛丽丝草场。青岛国际啤酒节的主会场自1994年后固定在青岛啤酒城,但分会场却是时有时无,即使是有的年份分会场的个数和场地也不固定。虽然分会场的存在的确会为当地居民参加啤酒节提供便利,使其可进入性提高,但是分会场的活动质量以及维护成本问题仍值得商榷。为了办好啤酒节,慕尼黑政府积极为其搭台牵线。节日期间,企业、行会,民间团体以及保安、交通、消防和救护等所有社会资源全部被调动起来,将这么大规模的狂欢活动办得井然有序。主办方对于垃圾的处理,流动厕所的放置,帮醉酒的人醒酒这样的细节问题都充分考虑到,这种严谨周密的管理模式和时间的规范化是塑造节庆主题的关键。青岛啤酒节近年来的管理也日趋规范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如啤酒城节后的维护和利用问题等。

二、同

1、浓厚热烈的节日气氛

慕尼黑啤酒节中600多万人喝掉600多万升扎啤,吃掉近50万根烤肠和5万多只烤猪腿。德国慕尼黑啤酒节据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狂欢节。节日期间世界各地的游客云集慕尼黑,在节日帐篷里畅饮啤酒,吃松脆的烤鸡,玩旋转轮椅等,气氛极其热烈。

青岛啤酒节中,恢宏的开幕式、热烈酣畅的啤酒品饮、惊险刺激的“啤酒嘉年华”、动人心弦的饮酒大赛、激情飞扬的文娱活动、万众参与的艺术巡游,吸引海内外游客广泛参与。在啤酒飘香的滨海之都, 饮酒狂欢、演艺狂欢、游乐狂欢互动。青岛国际啤酒节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节庆活动之一,被海内外游客誉为“东方啤酒盛会”。她以啤酒为媒,架起了青岛与世界沟通合作的桥梁。青岛国际啤酒节已逐渐成为青岛这座美丽海滨城市的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在国内外具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均有良好的产业优势

秋天是庆祝丰收的季节,也是北半球气候最舒适宜人的时候,位于中欧的德国每年都以 9 月第三个周末到 10 月第一个周日登场的慕尼黑啤酒节,让全世界感染了豪迈极致的狂欢气氛。德国是个盛产啤酒的国家,其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德国所产啤酒质优味醇、品种多样,享誉世界。巴伐利亚的啤酒产销量居德国第一,而作为其首府的慕尼黑的啤酒馆规模庞大有如迷宫,啤酒节也是历史悠久,载誉全球。 慕尼黑正是以其优质的啤酒、欢乐的气氛和丰富多彩的节日内容为其啤酒节引来了数百万游客。节日期间,人们像潮水般涌向慕尼黑,热闹非凡。

目前中国国内比较知名的啤酒节有40多个,而这些啤酒节中和青岛有竞争力的不到20个,其中很多是大城市举办的,目前北京、西安、大连、郑州等城市都在举办。但是青岛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从历史角度,青岛国际啤酒节创办时间早,今年已经是21届了,比创办时间更早的是青岛的啤酒文化,已经108年了,青岛国际啤酒节可以说是建立在百年啤酒品牌的基础上,其他城市大多不具备这个条件。只有哈尔滨有这个条件,它的啤酒历史有110年,但是这些年中多次停产,而且它的历史也不能媲美青岛啤酒,历史、文化底蕴不够丰富。再就是从重视程度方面,青岛国际啤酒节是青岛市政府、崂山区政府着力打造的青岛节庆第一品牌。而其他办啤酒节的城市,没有把啤酒节放到如此高的地位,比如哈尔滨也有啤酒节,但是它的第一节庆却是冰灯节。还有就是团队方面,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办节团队是专业化团队,经过21年历练,在节目策划、对外宣传等各方面,是其他啤酒节短时间内难以超越的。

3、均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一个能够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啤酒节,赚钱是顺理成章的事。慕尼黑啤酒节不仅代表慕尼黑的形象,也成为城市的经济发动机。据估计,啤酒节每年给慕尼黑市带来的营业额近10亿欧元。其中近一半收入来自啤酒节草坪上的直接消费,1/3流入当地酒店,另有约1/5流入交通、购物等领域。慕尼黑市政府靠征收营业税从啤酒节盈利。啤酒节的固定工作人员有8000人,有约4000非固定工作人员,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据《南德意志报》报道,去年访客消费了20万根香肠、35万只烤鸡、50万只猪蹄膀等。慕尼黑啤酒节给啤酒厂家带来了滚滚财源,也推动了地方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但最重要的是,它给600多万游客带来了享受。啤酒加民族风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也成就了慕尼黑啤酒节的辉煌。

在节日的狂欢氛围中,青岛的各种外经贸活动也活跃起来。以2005年为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青岛国际啤酒节、饮料及酿造技术博览会的召开,吸引了一大批国际知名企业来青交流洽谈。作为第十五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的重要经贸活动,该届博览会集中展示、宣传国际酿酒饮料制造行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新技术展示场所和可靠的商业交易平台。展会上,德国西门子、美国英威达等世界500强企业,南轻、广二轻、乐惠、秦皇岛中德等国内灌装、贴标等大型企业集团首次亮相,还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如德国克朗斯、GEA、西派克,美国伟迪捷、福斯、科时敏,瑞士布勒,比利时莫拉,乌克兰UBC,国内的珠海中富、哈尔滨汉德,欧华包装、上海成智等都参加了展出。啤酒节重要经贸项目—— 2005年青岛高新区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也于开幕式当日正式举行,国内外10个高新技术项目落户崂山,项目总投资达2.6亿元,预计总年产值将超过5亿元人民币。

三、青岛啤酒节对比慕尼黑啤酒节应有的\"个性化\"发展方式分析 现在慕尼黑啤酒节正受到德国和世界各国啤酒节的竞争。德国啤酒行业协会的统计显示,中国青岛啤酒节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啤酒节,青啤节要想取得进一步发展,需要在取慕尼黑啤酒节之精华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走出一条与以往不同,同时与众不同的\"个性化\"发展道路来。

1.强化传统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大型节事亦然。大型节事可以成为现代文化、后现代化文化集中展示的舞台,但更要成为民族与地方文化集中展示的窗口。目前的青岛啤酒节与慕尼黑啤酒节还有差距,这主要体现在历史积淀上,慕尼黑啤酒节有着近200年的历史,而青岛啤酒节只走过短短18年。这就需要青岛国际啤酒节注意将自己特有的风格固定下来,不断发展下去,从而增加啤酒节的内涵。慕尼黑啤酒节注重巴伐利亚文化的传承,青岛国际啤酒节在不断增强国际化的同时,更应注重传承中国的民族文化,这样不仅能够引起当地市民的共鸣,而且引起世界的关注。翻阅历届啤酒节资料,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创新有余,传统不足。青岛啤酒节一直在创新,但是创新应是立足传统基础上的创新。青啤节要国际化,首先要在经久不变的一些传统化上突破。青岛啤酒节亟需拥有永远不变的王牌节目、经典节目、保留节目、传统节目、品牌节目。

2.固定节日举行日期

固定节日举行日期,让世界人民永远记住这一天。将青岛啤酒节的举办时间由相对固定变绝对固定,让全世界人民每到这一天,就自然想到青岛的国际啤酒节。

3.取消分会场

慕尼黑啤酒节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狂欢节,黛丽丝草场上啤酒大棚内的座位一直以来都是供不应求的,但是主办方却并未因此而另设分会场,是不是正因为如此,反而更增添了慕尼黑啤酒节的魅力?要办狂欢节,人气的集聚是首位,在这种一位难求、人潮如织的会场更有万众狂欢的感觉。增设几个分会场的确会给民众带来方便,但同时也削弱了主会场的人气,而且分会场的活动设置和啤酒大棚的数量相对少很多,常让参与的民众产生玩不过瘾的感觉。2008年之后,随着青岛啤酒城的改造,即将在2013年落成的新啤酒城将具有更大的规模和更多的功能,届时,如果主办方能将新啤酒城作为唯一会场,集中火力将其搞得红红火火,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零门槛”也能带来高收益 慕尼黑啤酒节是免门票的,民众的消费全在喝啤酒,吃小吃和乘坐游乐设施上。青岛国际啤酒节要收取一定的门票费用,这也是其主要的办节资金来源之一。随着群众意见的不断征集,近几年门票价格的制定一直保持着\"低门槛\"的原则,基本上是白天10元,晚上20元。但是,再低的门槛也是门槛,总要消减一部分客流,是否可以换一种思路,像慕尼黑啤酒节一样采用\"零门槛\"策略,把所有想看热闹,抱观望心理的人们先吸引进来再说,人气积攒的更多了,啤酒城内的狂欢氛围就更浓郁了,而气氛是会感染人的。那些本来只是想进来看看的人们在这种时候,很难\"全身而退\",通常会选择坐下来喝一杯。

慕尼黑啤酒节

青岛啤酒节

青岛啤酒节

同安青岛啤酒节

青岛啤酒节策划

青岛啤酒节简介

青岛国际啤酒节

青岛啤酒节吉祥物

德国慕尼黑啤酒节的起源

青岛啤酒节开幕式策划书

《青岛啤酒节与慕尼黑啤酒节的异同广东工业大学会展导论课程论文.doc》
青岛啤酒节与慕尼黑啤酒节的异同广东工业大学会展导论课程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