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优质教案

2020-03-02 23:40:4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3-3-2 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学习目标】

⑴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⑵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 ⑶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 ⑷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学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理解。

教师应注重移情式教学的方法,选取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自主预习】

一、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一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根本原因)。 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原因: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②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 4.主 阵 地:《新青年》

5.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6.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前期)

三、内容(前期

“三提倡三反对”)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①对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批判。

②陈独秀认为,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请进中国,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科学与民主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③李大钊指出,批判尊孔复古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2.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①攻击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打倒孔家店”

②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①胡

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②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③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四、评价:

1.性质:一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运动。 2.意义

①新文化运动是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②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唤起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③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白话文的使用是突出的例子,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与繁荣,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1. 局限:

① 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② 没有和群众运动相结合。

【探究1】:

1、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前期: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⑵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⑶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3、新文化运动局限性是什么?

他们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做是进步的。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4、P49学习思考: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什么关系?

5、[自我测评] 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太激进了,完全割裂了传统,是应该否定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答案提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从历史上看,新文化运动虽然有它自身的缺陷,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的思想解放所起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现实看,中国传统思想的余毒仍然时时在社会中出现,传统并没有消亡。

6、[材料阅读与思考] 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答案提示: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在为辛亥革命补课,补思想启蒙的课。

【探究2】:

近代前期进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近代前期80年里,新思想不断涌现。旧的思想不断得到更新,各种进步思想的涌现,既体现出对前人的继承,又体现了对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1)林则徐等地主阶级改革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但它既未付诸实践,也未触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

(2)洋务派继承了林、魏等人“师夷长技”的方略,并将它付诸于实践,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

(3)早期维新派大多来自洋务派,在办洋务的过程中,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进步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对封建制度的尊奉发生动摇,他们继承了洋务派“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的思想,侧重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主张“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以商保国,以制度强国。

(4)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相揉合,比较全面、系统地发展了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并使这种思想的影响从一种社会思潮演变成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即付诸社会实践。

(5)维新运动以改良而告失败,使资产阶级不少人士放弃君主立宪的奢望,求得以革命手段取得成效。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民主革命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并以此指导辛亥革命。

(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用民权、平等和进化论为思想武器,向封建正统思想──儒家传统道德展开猛烈的批判,形成一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

(7)新文化运动后期,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一批先进分子开始在思想解放的基础上接受马克思主义,接受前期新文化运动未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缺憾,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形成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的有力武器。

【课后反思】

反思基础:[我的知识树] (要求:画出本专题知识结构,线索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

反思学法: 反思情感: 我的疑问:(写下学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或疑惑,准备课堂上与同学、老师探究解决)

【课堂训练】

1.2002年4月28日正式开馆的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以原北京大学红楼为基址。这主要是考虑到

A.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B.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C.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全部是北京大学的教授 D.《青年杂志》创刊于北京大学

2.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为读者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3.新文化运动以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主要是因为 A.儒家思想落后与资产阶级文化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C.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D.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新文化运动所提出的“民主”,主要是指

A.国家主权和民主权利 B.人民民主权利和自由 C.东西方文化有机结合 D.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5.某同学准备写一篇关于中国现代化方面的小论文,结果在百度搜索到以下一段文字:“这是一位让人回味的思想者:诗人、教授、社会活动家、校长、院长、驻美大使„„他倡导社会改良、文学改良和白话文,他的名字纠缠着20世纪中国史,纠缠着艰难的现代化进程。”这个人应该是 ( )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郭沫若

6.陈独秀号称是“文化伟人”、“政治伟人”。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

①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 ②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③率先宣传十月革命,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④发表《文学革命论》,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新文化运动在史学界被认为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这主要是因为( )

A.它继续反对封建专制 B.它反对“尊孔复古”C.它继续主张民主共和 D. 它主张向西方学习

8.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9.陈独秀说:“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入冷宫,把建立孔教的孔子尊为万世师表。”上述引文旨在

A.强调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动力B.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

C.反对把孔子与民主和科学完全对立起来D.说明孔子之道是反民主的封建伦理纲常

10.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 A.强国御辱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科学理性

11. 瞿秋白在《俄乡纪程》中说“‘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出自《礼记·礼运篇》——编者),这几句话确可代表社会主义底神髓”。这说明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迅速传播,原因之一是( ) A.社会主义是当时最先进的思想主张 B.社会主义在苏俄取得胜利

C.社会主义基本思想源自《礼记·礼运篇》

D.社会主义基本主张与《礼记·礼运篇》中的一些主张相似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与宪法,渺不相涉者也。吾今于此标题,宁非怪诞之尤?然于怪诞标题之前,久已前有怪诞之事发见。„„怪诞之事实者何也?则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的孔子之道为修身之大本”之事是也。

——引自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引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怪诞之事实”发生在谁的统治时期?这种“怪诞之事实”具体指文化领域推行的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其所谓的“光明世界”指一种怎样的社会形态?

(3)试分析当时中国一切黑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了抵抗黑暗,为此他们在运动中有哪些行为?

高二历史练习:3.2 新文化运动 (人民版必修3)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问题解答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七教案

高中历史 教案 人民版必修3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三 新文化运动预学案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必修1教案(人民版全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试卷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优质教案.doc》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优质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