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金剑学习马兰精神心得体会

2020-03-02 14:21:4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立足本职岗位,学习马兰精神

深秋时节,枯藤老树,黄叶纷飞,第二十一试验训练基地将迎来55周年诞辰。1958年9月,中国核试验基地正式组建,因驻地生长马兰花,又称为马兰基地。回顾历史,创业初期,面对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的恶劣环境,面对技术封锁、资源匮乏、毫无经验、白手起家的任务难关,广大官兵战戈壁、顶风沙、冒酷暑、斗严寒,住帐篷、钻地窑,吃大苦、耐大劳,用手工计算成麻袋的科研数据,用普通仪器改造自创精密仪器,用高寒山地模拟低温试验室„„以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爆响了中华民族的“争气弹”。基地事业在经历50多年来的积淀,革命先烈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马兰精神,他们的足迹一直激励着一代代马兰人继续“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

在这里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就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林俊德院士,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马兰精神直至生命的尽头,马兰花开,乡愁万里魂归故乡。2012年5月31日20时15分,,我们敬爱的林俊德院士离开了,那一天马兰人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林院士是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是参加了所有的核试验工作的功勋级院士。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像一名战士,保持着冲锋的姿态与死神做着斗争。而他的遗言,竟是像许多马兰人那样,将自己永远留在了马兰。马兰,这个他奋斗了一辈子的地方,早已融进了他的血液,变成了他永久的故乡。“留在马兰”这是院士的选择,也是世世代代马兰人的选择。这里,存放着他们太多的回忆,这里有着他们斩不断的牵挂,这里毕竟早已是他们的家。

林俊德院士一位可敬可爱的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核试验爆炸力学测量技术的开拓者——老党员、老军人、老研究员、老教授林俊德,在生命最后5个小时的生打硬拼中倒下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林俊德死了,留下遗言:“我死后,把我埋在马兰。”

林俊德,祖籍福建;而马兰,远在新疆。去世后不归故土,却执意“埋在马兰”。为什么?他说:“马兰精神很重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希望大家继承马兰精神。”

75岁的林俊德,一生从事核试验工程技术事业,一生没有离开过叫“马兰”的生命绝地——罗布泊大漠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一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率先垂范、踏实做事。当他身患胆管癌(晚期),得知生命以日计算后,依然拒绝手术治疗,将极为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重要资料的整理、课题研究的指导、批阅学生毕业论文之中„„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的所作所为,许多健在的人,都远远没有能做到:

譬如,在自己的电脑里,他给他带的每一个学生都建了个文件夹,里面不但详细记录着学生的技术专长、培养计划和施教方案,甚至还有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长处短板。

试问,这等负真责、掏真心的导师、教授,有多少?

譬如,他参加学术评审会,从来不收评审费,只看材料不看人;科研成果报奖时,他总是把自己名字往后排;不是自己主持的项目,坚决不挂名。

试问,如此不图名、不图利的专家、学者,有多少?

譬如,为了尽快攻克爆炸工程技术难关,他带领一帮博士硕士,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实验坑里,爬上爬下做实验,经常是一身土一身泥,当地人都喊他是“民工院士”。

试问,常常“一身土一身泥”、被唤作“民工”的院士,又有多少? 譬如,有一年他回老家,从林俊德在福建老家的弟弟口中闻知消息后,当地村干部要找车去接。谁知他背着军用挎包,搭了一辆拖拉机就回到了福建偏远的永春县五里街镇老家,说,自己是回乡探亲,不用打扰地方政府,悄悄回来就行了。

要知道,他不但是我国著名的爆炸力学专家、为“两弹一星”研制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多次获过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受到过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而且早在1993年就晋升为少将军衔。这样一个在别人眼中“居高位”、“有贡献”的大人物,回家乡竟然独自搭坐拖拉机,

并多次严词拒绝家乡提议为他在村里建造“将军楼”。 试问,那些所谓有“光环”、有“官衔”、有“身份”的人,有多少会像他这样做? 譬如,他病逝前一天还在工作,老伴劝他休息一会儿,他说,坐着休息,不能躺,“我不能躺下,一躺下就起不来了。”在生命终止的3天前,病情突然恶化的林俊德,顿生危机感,断然婉拒医院延长自己生命的最后努力,强忍剧痛坚持下床工作,把手中的重大国防科研工作,清楚无误地交待给了同事和他的学生。这一躺,就没能再起来„„

林俊德走了,走得如此悲壮。其品质意志犹如铁打钢铸,无情的病魔休想“俘虏”这位连续52年战斗在核试验领域的顶尖专业技术人员。他就是那朵开在罗布泊大漠里的马兰花,他嘱咐家人将自己埋葬在成片的马兰花中,与中国核试验基地相伴。

这是怎样的一个思想境界,又是怎样的一个选择啊?林俊德以其“不是自己研究的领域不轻易发表意见、装点门面的学术活动坚决不参加、不利于学术研究的事情坚决不干”的“三不”自律和行动,对此作出了精彩而深刻的回答。

试问,一直坚持工作至死的人,有是有;但,有几个?

譬如,在浙江大学读书时,他一直穿的是妈妈在家做的土布衣土布鞋,没有袜子穿,没有蚊帐挂,晚上任凭蚊子叮,他始终泰然处之,从不在乎有些同学讥笑他“寒酸”。

试问,当今那些“图享受”、“追名牌”、“躲艰苦”的大学生们,在浑身“土”的林俊德面前,知耻否?

在当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全党、全国谋求人民福祉,实现民富国强宏大目标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要有林俊德的那么一股干劲。只有弘扬林俊德“一息尚存拼搏不止”的特别能战斗、特别能胜利、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我们才能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林俊德走了,走得如此感人,如此难忘。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添砖加瓦,是我们每一个人向林俊德学习的最好行动,也是对林俊德最深切的缅怀。

变的是一代代新马兰人的面孔,不变的是马兰城中那一排排大漠胡杨,那一片片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滩,那一群群和我一样怀惴梦想的追梦人,将永远流淌在记忆的长河里。马兰精神像一座永恒的灯塔,照亮我前行的人生路。

戴金剑

2016-05-01

戴金剑学习马兰精神心得体会

戴金剑党风廉政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马兰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戴金剑民族团结一家亲心得体会718

学习马兰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烟草 学习马兰心得体会

戴金剑七不讲两面人对照检查材料

学习马兰同志事迹心得体会

戴埠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体会戴亮

《戴金剑学习马兰精神心得体会.doc》
戴金剑学习马兰精神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