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作业研读毛泽东著作,撰写读书笔记

2020-03-03 08:28: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毛泽东选集》读书笔记

毛泽东,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

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史沫特莱在《中国的战歌》中说:“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袖人物,每一个人都可以同古今中外社会历史上的人物相提并论,但无人能够比得上毛泽东„„毛泽东以理论家闻名于世,而他的一套思想理论深深扎根于中国历史和军事经验之中。”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毛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全世界的,他的影响早已经超出了他的国家。”“不论怎样,毛是我触及的历史人物中最伟大者之一,不论历史舞台怎样变幻,他永远与中国与世界同在。这足以说明毛泽东的影响已超越国界,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那么,毛泽东为什么能创造奇勋伟业而获得如此辉煌大成呢?其根本原因是他获得了真正的学业大成,即获得了人生和事业大成所需要的高超本领和素质。

毛泽东青年时代,课堂听讲写“讲堂录”,课后自修写读书录,选抄全篇文章的选抄本,摘录精要的摘录本,共有好几网篮。毛泽东长期保持着这种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毛泽东每读一本书,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13—15岁时,毛泽东离开私塾,辍学在家。开始在地里进行长时间的劳动,给雇工们当助手。白天干一个整劳力的活,晚上替父亲记帐。尽管这样,他还是能够继续学习,贪婪地阅读他能够找到的除了经书以外的一切书籍。这使他父亲很烦恼,因为父亲要他读经书,于是,少年毛泽东只好偷偷地利用晚上的时间读他能找到的“新书”。《伦理学原理》全书十万多字,但毛泽东用工整的小楷写在页边、行间的批评就有12100多字。延安时期读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的两个版本,毛泽东在书眉与空白处写了13000字的批评,其中第三章“辩证法的根本原则”,他用秀丽的行草字体写了近千字的批评,对原著作了扼要概括,既有赞同的评语,又有联系中国革命实际对某些观点作的引申、发挥。

1937年,李达把刚出版的《社会学大纲》寄给毛泽东,毛泽东读了很

高兴,认为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他反复精读这本好书,并续写中断的读书日记。日记第一篇写道:“二十年没有写过日记了,今天起再来开始,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点学问。”此后,他每日认真记下读书进度,改错纠谬,对书中不正确的观点或引用不当的材料,也用笔记形式改正。如《南史》中说“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毛泽东指出此说不正确,十岁为盗,长大不一定为盗,可惜这种形而上学的推论,“今天也还有之”。在《辩证唯物论教程》旁批中,毛泽东用简略的话指出不正确处,如:“此例不甚清”、“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等等。毛泽东读书非常仔细,连书中错别字、不妥当的标点符号,也一一加以纠正。这反映了毛泽东的严谨治学精神与刻苦的功读精神。毛泽东笃志嗜学,博览群书、孜孜不倦,读到具有现实意义的要篇时,就热心向全党或党的领导干部介绍推荐。

五十年代,他读到《三国志》的《张鲁传》、《郭嘉传》,向党内作了推

荐。在推荐《郭嘉传》时,他希望领导干部从中得到启示,说话办事情要“多思”、“多谋”,反对少谋武断。读到汉代文学家枚乘的《七发》,他又写了千余字的书评,一起印发党内。1965年,当他读到《后汉书》中的《洪琼传》、《李固传》时,又认为两人的传值得一读,在反复研读后,批了“送刘、周、邓、彭一阅”、

“送陈毅同志一阅”。毛泽东这种独特的读书笔记对全党读书学习风气的形成,无疑是个有力的推动。

唤起少年毛泽东的爱国精神和“一定的政治觉悟”的书,除了《盛世危言》外,这时他还读了一本小册子《列强爪分之危险》。这本书介绍了日本占领朝鲜、台湾的经过,以及对越南、缅甸宗主权丧失的情景。他后来对斯诺回忆说:“甚至现在我还记得这木小册子的开头一句:‘呜呼,中国其将亡矣!’”“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我开始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盛世危言》等著作,展示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开阔了毛泽东的眼界。他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天下国家都处于大变化之中,自己不能守在韶山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应该抓紧学习新知识。他读的书,对他“发生了影响”。这个影响就是他对斯诺说的:“《盛世危言》激起我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我也逐渐讨厌田间劳作了。不消说,我父亲是反对这件事的”最后。还是父亲作出让步。得到复学的准许后,毛泽东到另外两处私塾又读了一年。不久,毛泽东的表兄文运昌告诉他,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讲授新学,在那里可学到不少韶山冲里学不到的新东西。毛泽东听了以后很动心。八舅文王钦、堂叔毛麓钟和表兄王季范等也众口一词,都说毛泽东若进了洋学堂,日后会有大出息。毛泽东的父亲经过他们的劝说,认为这也许是一件名利双收的好事,便答应了。临行前,他抄送给父亲一首诗道别。诗中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年青的毛泽东就抱着这样的志向离开了韶山,走上了一条新的生活道路。

在1930年一月,面对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城乡的中国,毛泽东同志撰此文指出了“中国革命不仅必然会迎来高潮,而且很快会走向高潮”,纠正了部分同志对中国革命形势的错误估量,指引了全国革命前进的正确方向,坚定了全党全国群众争取伟大胜利的立场和信心。本文为全国人民指引了黎明的曙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谓《毛泽东选集》中最经典的文章,在文中,我国伟大的缔造者毛泽东以“星星之火微小之势,但却可以燃遍中国大地”的慧眼真睛,拨开种种迷雾清醒认识到,中国革命必将进入高潮,且之速度也是非常之快的。

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让全国人民认识到“中国革命高潮决不是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

毛主席在本文中引用了中国一句古语,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明中国革命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一本质认识在五四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得了充分的证明。这篇文章是毛主席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的回信,不仅回答了对\"红军能打多久\"的疑问,而且提出了中国革命和武装道路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关于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在收录进《毛泽东文选》时,被命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的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那时安定了不知多少党内的同志,使他们看到了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星星之火,使胜利的红色旌旗飘遍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

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以一种遗世而独立的姿态,在中国革命的前进道路上孤身超出其他很多人很远,他引领着身后人民群众的行动和思想,迎着革命胜利的东方曙光前进,这曙光将他并不孤独的背影拖的很长、很长,那伟岸的身影撑起了一个民族的独立与自强 。

在中国革命严重转折关头,毛泽东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创造才能,探索出复兴和发展中国革命的道路,这是与他一贯坚持调查研究,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这样一条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分不开的,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用他的思想辨别是非,在现实与理想探索出一条开启理想的大门。

2013/12/28

毛概读书笔记《毛泽东传》

毛泽东著作读书笔记

毛概读书笔记

毛概读书笔记

毛概读书笔记

毛概读书笔记

毛概读书笔记

毛概 读书笔记

毛概读书笔记

毛概读书笔记

《毛概作业研读毛泽东著作,撰写读书笔记.doc》
毛概作业研读毛泽东著作,撰写读书笔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