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考古结课论文

2020-03-01 18:49:5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丝绸之路简论

课程:丝路考古

学号:2012502212

姓名:石夏丽

学院:政法学院

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

摘要: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今天我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对丝绸之路做了简介,介绍了吐鲁番中的交河故城,高昌故城以及楼兰古国。

关键字:丝绸之路吐鲁番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楼兰古国

丝绸之路自开通以来就是一个全方位多用途的载体, 是连接古代东西方及沿线诸国各族的纽带, 是架在他们之间的金桥, 成为他们之间互通有无、物畅其流的商贸之路和物种传播之路; 成为他们互相学习, 相互影响的文化艺术和科技交流之路;成为他们彼此不断增进了解的友谊之路;成为沿线诸国进行政治交往的使节之路;成为沿线各族传播佛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的朝圣之路。此外, 它还是民族迁徙之路, 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交融之路。同时也是沿线诸国间风云变幻的政治斗争之路, 进行长期角逐大动干戈的战争之路。丝绸之路诸如此类广泛而持久的各种作用及运动轨迹, 都在丝路沿线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成为这个时期世界历史的主要标志之一。可以说丝绸之路凝聚着当时世界上各种主要的历史事件,丝绸之路沿线诸国各族的历史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史, 极大影响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格局和进程。 我们很多人都以为丝绸之路是自西汉开始才出现的,其实不然。于1976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商代帝王武丁配偶妇好坟茔。墓内出土玉器多件,绝大部分完整或稍残缺。

以深浅不同的绿色为主,也有棕色的,白玉很少。当安阳市玉雕厂的工作人员看了玉器之后,就有人提出墓内所出以新疆青玉为多。后经多位有经验的人士验证,确定妇好墓内所出以新疆玉为主。又由科学鉴定,多为透闪石,也有阳起石。透闪石与新疆玉相合,所鉴定标本硬度为摩氏6度。妇好幕中出现了产自新疆的软玉,这说明至少在公元前13世纪,中国就已经开始和西域乃至更远的地区进行商贸往来。依照晋人郭璞在《穆天子传》中的记载,前963年周穆王曾携带丝绸、金银的贵重品西行至里海沿岸,并将和田玉带回中国。虽然这种说法的真实性还没有定论,但是在丝绸之路东段沿线的考古中,确实出土了部分在这一时期的丝绸制品。

在中国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经存在了相当规模的对外经济交流。《史记·赵世家》中记录了苏厉与赵惠文王的一段对话:“马、胡犬不东下,昆山之玉不出,此三宝者非王有已。”苏厉用赵国通过对外贸易得到的财富威胁赵惠文王一段从侧面说明了这一点:因为人们相信,“昆山之玉”即为昆仑山下出产的软玉,而胡犬则是产自中亚、西亚的一个狗的品种。丝绸之路历史的悠久,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丝绸之路的存在,也带动了沿线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接下来,我要提到的是丝绸之路所经过的一些重要的地区。

说到丝路重镇,那么,吐鲁番是不可不提的。一般情况下,说到新疆无论对新疆有多么的不熟悉,我们都会想起阿克苏的苹果库尔勒的梨,吐鲁番的葡萄哈蜜的瓜。在这个闻名全国的瓜果之乡中,并不只是只有水果这一亮点。这里还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宗教遗迹以及独特的名族风情。

交河故城是吐鲁番最有名气的景点之一。这座没有城墙的城池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好的土建筑城市。古城遗址保存相当完好,古城南北长1600余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分为寺院,民居,官署等部分。古城总面积47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遗迹36万平方米。城内建筑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建筑布局独具特色。该城保留着宋代以前我国中原城市的建筑特点 。

全城象一个层层设防的大堡垒,人行墙外,像处在深沟之中,无法窥知城垣内情况,而在墙内,则可居高临下,控制内外动向,城中布防,也是极为严密的。交河故城的布局大体分为三部份,一条长约350米,宽约10米的南北大道,把居住区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大道的北端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并以它为中心构成北部寺院区。城北上还

建有一组壮观的塔群,可能是安葬历代高僧的的塔林。东南方,有一座宏伟的地下宅院,顶上有11米见方的天井,天井东面南道,没有四重门栅,天井地面,有一条宽3米,高2米的地道,长60米,与南北大道相通。据考察推测,可能是安西都护府的住所,后为天山县的官署衙门。

西部有许多手工作坊。大道两侧是高厚的土垣,垣后是被纵横交错的短巷分割的“坊”,临街不开门。“坊”内有居住遗址和纺织、酿酒、制鞋等手工作坊。东侧有军营、余为民居。交河城仅有东门和南门两座城门。由于城建在30米高的悬崖上,不用筑城垣,城门亦非正式建筑。南门,是古代运送军需粮草、大军出入的主要通道。南门地势险要,有“一人守隘,万夫莫向”的山崖,东门,巍然屹立在30米高的峭壁上,主要是为城内居民汲引河水的门户。

1961年国务院公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 与交河齐名的丝路名城也位于吐鲁番。高昌故城坐落在火焰山脚下,木头沟畔的哈拉和卓乡,西距吐鲁番市40千米。城墙高耸,昔日雄风犹存。登高展望,全城平面略呈不规则的正方形,布局可分为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总面积220万平方米。城垣保存较好,外城墙基厚12米,高11.5米,周长约5.4千米。城墙都由夯土筑成,夯层厚8至12厘米,间杂少量的土坯,有极清晰的夹棍眼。据史书记载,高昌城当年城墙上共有12重大铁门,分别冠以“玄德”、“金福”、“金章”、“建阳”、“武城”等不同名号。城市中房屋鳞次栉比,有作坊、市场、庙宇和居民购买力区。城内的建筑布局与当时长安城相仿。全城人口达3万,僧侣3千。现在,城内建筑遗址遍布,尤以西南最为密集,当年的庙宇、佛堂、街道都历历在目。当年唐代高僧玄奘也曾在此盘桓过一段时间,还为高昌王讲过经。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以东偏南约46公里火焰山乡所在地附近。城郭高耸,街衙纵横,护城河道的残迹犹存,城垣保存基本完好,分内城、外城、宫城三重。外城大体呈正方形,墙厚12米,高11.5米,周长5.4公里。为夯土板筑,部分地段用土坯修补,外围有凸出的马面。每面大体有两座城门,而以西面以北的城门保存最好,有曲折的瓮城。

内城居外城正中;西南两面城墙大部分保存完好。周长约3公里。宫城为长方形,居城北部,北宫墙即外城北墙,甫宫墙即内城北墙。这一带尚存多座3-4米高的土台,

当时为回鹘高昌宫廷之所在。 内城中偏北有一高台,上有高达15余米的土坯方塔,俗称“可汗堡”,意为王宫,稍西有一座地上地下双层建筑,可能为宫殿遗址。外城内西南有一大型寺院,寺门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85米,占地约1万平方米,由山门、庭院、讲经堂、藏经楼、大殿、僧房等组成。大殿内尚残存壁画痕迹。唐代高僧玄奘西游取经,于贞观二年(628年)春,曾到高昌国讲经一月余,据即在此寺内。寺院附近,还残存手工作坊和集市遗址。外城内东南部有一小型寺院,残存的壁画较上述大寺完美。

楼兰古国也是丝绸之路所经过的重要国家之一。二千多年前,楼兰作为西域的一个文明古国就开始见诸文字。据《汉书》记载,楼兰古国属于天山以南三十六国之一。其都城楼兰是亚洲腹地的一个中枢城市,是中国古代通往中、西亚各国的咽喉重镇,是古丝绸之路南线上的一个中间贸易站。当时,从中国内陆通往葱岭以西的大夏(今阿富汗境内)、安息(古波斯,今伊朗境内)、身毒(古代印度地区)、条支(今阿拉伯半岛)、黎轩(今地中海地区)以及中亚各国,都要经过这里。楼兰是西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张骞通西域后,楼兰成为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是西域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的中心。古丝绸之路南 北两道早些时候就从楼兰分道。楼兰作为亚洲腹部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重要作用。汉朝 匈奴和周围一些游牧民族国家经常为争夺楼兰进行大规模战争。但是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由于气候干燥造成了人口大迁移:高山冰山萎缩,河流水量也有可能减少造成古城衰落;河流变迁使得居民迁徒,楼兰废弃。公元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为了寻找罗布泊不远万里来到孔雀河畔。突然,一座寸草不生、满目疮痍的古城呈现在他面前。欣喜若狂的斯文·赫定发现,这座古城留有颓废的城墙,残存的街道、住宅的废墟和寺庙的残垣,遍地都是散落的古钱币、碎陶片以及依稀可辨的汉文木简和文书等物。这就是传说中的古城──楼兰。至此之后,楼兰才又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丝绸之路,这条为古代中西方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的路线,随着时间的流逝,它曾经的许多辉煌也被那金灿灿的黄沙所淹没。但是,我相信,在后人不断的努力下,曾经的辉煌,总有重建天日的一天。

参考文献:《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丝绸之路宗教研究》 《丝绸之路:图像与历史》 《丝绸之路(新疆古代文化)》

结课论文

结课论文

桥梁工程 结课论文

视觉艺术结课论文

办公自动化结课论文

体育课结课论文

党课结课论文

足球结课论文

党课结课论文

团课结课论文

《丝路考古结课论文.doc》
丝路考古结课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