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抑郁症

2020-03-02 23:27:0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护士在抑郁症管理中的重要角色和作用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有15% 的患者死于自杀。在我国,患者病耻感强,相关保健知识缺乏,就医意识差,就诊率低;精神科专业医护人员紧缺,医疗机构服务资源紧张;社区卫生服务机制不健全„„以上现状使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

在中国3000万抑郁症患者中,只有10% 到医院接受治疗,而这10% 中只有2%~3% 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到精神科就诊,其他7%~8% 都是因为其他躯体症状到非精神科就诊后才发现自己患有抑郁症。因此亟须向大众普及抑郁症的知识,创造一个更利于患者康复的社会人文环境,让更多的患者摆脱病耻感;同时提高医护人员对抑郁症的识别意识和能力,让患者及时得到医治。那么,护士在其中承担着什么样的角色?护理管理者应如何应对?本刊特采访了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六届主任委员、原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于欣教授。

护士应做好患者情绪变化的“哨兵”

于欣教授2000 年获北京大学临床精神病学博士学位,曾在澳大利亚、美国长期进修,从事精神科医学事业多年。他认为无论哪个国家的护士在抑郁症患者康复中都起着关键性作用,因为护士是与患者相处时间最多的专业人员。例如在美国医疗保险制度下,患者住院一般只有1 周到10 天时间,住院患者都处于急性期,在医院里所有患者都有充足的护理人力提供24小时看护。病情一旦得到控制就会立即出院,回到社区由社区护士和家庭医生照顾。在我国,抑郁症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则有五十几天,一般要跨越急性期和恢复期。

抑郁症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自杀,所以医院护理工作最重要的内容是对患者情绪变化进行识别和监控,提前发现患者自杀的征兆,防止患者自杀。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患者在恢复期不会出现自杀,但恰恰相反,有很多抑郁症患者自杀就是发生在恢复期,所以护理工作一直不能松懈,直到患者出院。于欣教授认为,护士的作用非常重要,通过蛛丝马迹就能够发现患者的一些不良情绪,及时给予疏导,帮助患者打消自杀的念头。

于欣教授强调,护士的这一作用是其他医务人员所不能替代的,患者与医生的接触时间有限,他们往往在医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绪问题,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经验丰富的护士经常通过一个眼神就能捕捉到患者的心理活动,很多情况下就是因为护士的细心观察避免了患者自杀等悲剧的发生。掌握专业的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技巧,做患者情绪变化的“哨兵”,是护士最重要的责任。

于欣教授认为,护患间的沟通是影响患者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对抑郁症患者,一般的健康宣教和心理安慰是远远不够的,护士需要在与患者的沟通中建立护患间的信任关系。只有当患者对护士建立起信任感,才会把心里话说出来,护士才能更准确地了解患者情绪上的变化。例如有一位住院的中老年女性,儿子说“最近不能每天来看您了,儿媳妇怀孕了”,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情,但患者马上想到以后由谁照顾小孩,想到自己不仅帮不上忙,还生病住院,心里就会背上沉重的负担。所以护士要在沟通中了解患者情绪的变化,要鼓励患者乐观地想问题。当然这种以建立信任关系为目的沟通需要护士有更强的沟通和感同身受的能力。

提高医护人员意识迫在眉睫

据于欣教授介绍,很多研究显示,抑郁症虽然是情绪疾病,但是又很容易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共病,躯体疾病跟抑郁症互为危险因素,有共同发病的风险。例如关节炎、背疼、头疼的患者患抑郁症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9 到3.2 倍,抑郁症患者发生肿瘤、心血管疾病、中风的风险也较高。所以很多抑郁症患者是因躯体疾病到综合医院就医的。如果抑郁症管理不好,会导致服药依从性及生活方式管理差,从而影响其他疾病的治疗效果。所以于欣教授认为,抑郁症管理已不仅仅是精神科护士的事情,每一个专科的护士都必须掌握抑郁症识别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护士如果能在工作中实施一些很简单的干预措施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惊喜的成效。

他以2013 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过的一项美国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成果为例来说明护士干预工作的重要性。研究人员对到社区诊所就诊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筛查,把有抑郁情绪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把他们分成两组,让护士对实验组患者作提醒,告诉患者有情绪问题,对他们进行抑郁症相关知识的宣教,建议患者去看医生,再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对于使用抗抑郁药物的患者督促其吃药,之后再对患者进行阶段性评估„„对照组不给予情绪方面的干预。比较两组情况,发现干预组不仅情绪控制比对照组好,血糖、血压等慢性病指标的控制也都好于对照组。

由于抑郁症易与其他疾病共病的特点,导致综合医院患者中有很多人也是抑郁症患者,比如综合医院的老年科、肿瘤科等都是抑郁症高发的科室。综合医院也经常出现患者自杀的案例,所以抑郁症的管理也引起了综合医院管理者的重视,这些综合医院也在探索更安全的管理模式。据于欣教授介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近年来开展了“阳光医院”工程,把患者抑郁情绪自评作为常规工作,对有抑郁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为抑郁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安排医生会诊,实践结果显示随着会诊率提高,患者自杀率得以下降。

应拓展护士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功能

世界卫生界公认的五大慢性病分别是癌症、糖尿病、精神类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这也是今后20 年人类要面临的巨大挑战。过去,人们常常把抑郁症说成是“心灵感冒”,于欣教授认为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他认为抑郁症不是单纯的情绪病,而是全身各系统的疾病,而且它的流行趋势越来越明显。

对比发达国家,于欣教授认为我们的医护人员抑郁症识别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也是我国医学教育的薄弱点,比如北医八年制医生的教学中只有100 学时精神心理学科相关内容,而在美国的医学院校是300 学时,护理教育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于欣教授介绍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在护士培训方面做的一些努力,如每月举办由医生参加的护理查房,开展医护结合的疑难病例讨论等等。他特别强调医生一定要参与到护士的培训中,因为在抑郁症患者管理中,责任护士与主管医生要密切配合,医生和护士是一个整体,不是个体,他们看到的是患者心理不同的侧面,依靠医护团队合作才能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发达国家的医院里是护士当家,无论是在医院精神科病房还是在社区,由专科护士负责患者病情的监管,决定患者是否要心理咨询师,是否需要找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当然对精神科专科护士的要求也是很高的,需要护理专科本科毕业后进行专科培训,考取专科护士证才能从业。专科护士还有一个角色是助理医师,可以开复写处方,必要时再请示医生更改处方。我国的抑郁症管理基本上还局限在医院里,社区无论管理机制还是专业医护人员都还没有到位。

展望未来,于欣教授认为今后轻症和慢性抑郁症患者的管理将是社区医疗服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达国家现在90% 的抑郁症患都在社区诊治,而我国的现状是轻症基本不去就医,只有10% 的人去医院就医,而来医院的这些人一般已经是重症的患者了。随着我国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社区医疗服务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慢病管理方面,如轻症抑郁症患者的管理,今后应该在社区解决,希望社区护士在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抑郁症学习心得

抑郁症68.ppt.Convertor

抑郁症宣传册

儿童抑郁症++演讲稿

抑郁症心理测试题

抑郁症讲稿完整版

抑郁症的典型表现

听《抑郁症》讲座视频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如何帮助抑郁症患者

《护士抑郁症.doc》
护士抑郁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