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优秀)

2020-03-01 18:09: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聊会天,你们会走路吗? 生:(疑惑地)会!

师:那你们关注过自己的走路吗?我们就在座位上轻轻走一走,注意不要摔倒! (生在老师的手势下,做着走路的动作)

师:呵呵,怎么样,有意思吧,你们相信吗,当你们走在路上,每天在不停的重复着这个动作的时候,就不知不觉地走出了一首首快乐的小诗? 生:不相信!

师:不相信?那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儿童诗),这是加拿大诗人丹尼斯李写的一首诗《进城怎么走法?》。读一读吧!

《进城怎么走法?》 进城怎么走法? 左脚提起,右脚放下; 右脚提起,左脚放下。 进城就是这样走法!

师:怎么样,有趣吧?走路,生活中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动作,可一旦到了儿童的眼里,却成了一首有趣的小诗,难怪有人说,儿童就是天生的诗人。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诗,而只要你有这份童心、童趣,你就会发现这首诗里到处都是快乐。我们今天要阅读的《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里,就到处洋溢着这样的快乐,正等着你们这群天生的诗人去发现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可以上课了吗?(课件切换到课题)好,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我和祖父的园子!

师:记住,这是我和祖父共同的园子,读时注意停顿。再读!

师:上一节课,我们阅读了课文的第一段,说说看,这个园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生: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

师:你答案告诉老师,这篇课文你读得很充分! 生:这是一个快乐的园子! 生: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 生:这是一个色彩绚丽的园子! 生:这是一个鸟栖虫居的园子!

师:那就在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里,我都做了些什么呢? 生:栽花、拔草

生:种小白菜、铲地、浇菜 生:吃黄瓜、追蜻蜓

„„

二、【精读课文,品“趣”】

师:是呀,作者写了这么多事情,有趣吧?那你觉得哪个自然段写得最有趣呢?我们看大屏幕!(出示自读要求)

自读课文,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写得最有趣?再读一读,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师:任务明确了吗?那就开始读书吧!

生:(求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约四分钟。)

师:从大家刚才的读书庭,仇老师发现我们507班读书有很多值得表扬的习惯。有的同学边读边拿笔在划、写,有的同学边读边跟身边的同学交流,还有的同学边读边比较,相信你们一定读出了自己的感受。来,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读书中感受到的乐趣! 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写得有趣。 师:说说你发现的乐趣。 生:作者在帮着溜土的时候,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把菜种都踢飞了。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是发现作者在写我东西的时候很有趣,看看你都找到哪几个表示动作的词?

生:东一脚西一脚、踢、瞎闹。 师:能用你的朗读读出这种乐趣吗? (生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不仅听出了有趣,还能感受到我在瞎闹的心情,能说说吗? 生:是快乐的。

师:是呀,踢出的是泥土,飞出来的却是快乐。(板书:快乐) 师:好,继续汇报你们发现哪一段写得有趣?

生:我觉得第四段写得有趣,因为我把韭菜当野草割了,却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师:所以你想到我割过的地里的样子,就觉得好玩,是吗? 生:是的。

师:你用了边读边想象的方法在读一段,这个方法很有效,我们其它同学也试着用这种方法再来读一读这一段,看你还能想象到什么画面觉得有趣?

生:(读完)我想象到作者一点点大,拿着个锄头的头,样子很滑稽! 生:我想象到作者铲地的动作,是爬在地上,乱勾一阵的样子,很有趣。 生:还想到作者跟祖父吵架的动作、表情,很可爱,也很淘气。 师:是呀,边读边想象真是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发现!继续汇报吧! 生:我觉得第十一小节有趣,因为我一会儿吃黄瓜,一会追蜻蜓。 师:那你们这一段的时候,你们联想到什么? 生:我联想到《小猫钓鱼》的故事。 生:我联想到《猴子下山》的故事。 生:我还联想到《学棋》的故事。

师:是呀,这些故事都告诫我们平时不可以怎么样? 生:不能三心二意

师:可到这篇课文里,作者是想表达自己的三心二意吗? 生: 不是。

师:那你感受到的是作者小时候过着怎么样的一种生活呢? 生: 作者小时候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生:很自在的生活。 生:自由自在的生活。

师:自己再用心地去读一读,品一品,体验我的自由的生活。

师:是呀,想吃黄瓜就吃黄瓜,想追蜻蜓就追蜻蜓,真是自由呀!(板书:自由) 师:你还觉得哪一自然段写得有趣? 生:我还觉得第十三自然段写得有趣。

师:同学们,这一小节不太容易发现其中的趣味,你能发现,真是独具慧眼呀,来,说说你发现的乐趣。

生:这一小节把好多植物和昆虫当着人来写了,感受很有意思。 师:都把哪些物当作人来写了。

生:花、鸟、虫子、倭瓜、黄瓜、蜻蜓„„

师:同学们,你们能关注到作者对句子的写法,说明你们有很高的读书境界了,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其实我们早在三年级《石榴》这一篇课文就感受过其中的奥妙;好,你们再读一读,看看这一段还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 (生默读十三小节,找与众不同的地方。)

师:(出示“倭瓜愿意爬上架„„它若愿意长到天上去,也没人管。”) 同学们,老师这找了一段话,你们自己读读看,看能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这几句里,都有“愿意”和“就”这两个词。

师:真厉害!(课件中将“愿意”和“就”字体点红)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这几个词作者反复把他们写在句中,有什么作用? 生:(自已读)作者想说明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师:真会读书,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这种自由吗? (师引读,生齐读)

师:同学们,其实这一段中,还有像这样写的句子,相同的词或相似的句式,作者反复地在使用,你们再读一读,找一找。

生:(眼睛一扫,立刻举手)我还发现“花儿开了,就像„„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这一句也是采用的这种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一段话,从这反复的句子里,有读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还是在表现园子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师:(出示这一段的中心句)齐读“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师:其实这种方法在全文中,也多次使用了,快速地到全文中去找。 生:第十一小节,用了四个“又”。

师:你读一读句子,注意句中的这四个“又”字,看有什么体会? 生:(读了一遍)我感觉作者真是自由呀! 生:我还发现第三小节也有。 师:读给大家听听。

生:“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面,„„我也拔草。”

师:发现得好,同学们,其实相似的句式,作者有时把它们放在一起,有时又把他们散落在全文的各个角落里,你们找找看,像第三小节这样的句式,还有没有了? 生:我发现第十二小节也有。 师:好,说说你的发现。 生:(读句子)

师:那你觉得哪些词或句子作者在反复作用呢? 生:„„(愣在那,说不出来了)

师:其实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想说,作者连续使用了几个表现动作的词,是吧! 生:是。

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者也反复在用动作的词,你找的是对的。那对照第三小节的句子,看能不能找到差不多的句子呢?

生:我发现第三小节的“祖父铲地,我也铲地。”是一样的! 生:我也发现第十二小节的“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

师:是呀,同学们,老师也把这些相似的句子找了出来,你们读一读,比一比,看能不能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受呢?(出示一列句子)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我就跟着把土溜平。”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水,我也抢过来浇。” 生:(读、想)都是写我和祖父的活动。

生:我都是跟在祖父后面,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师:是呀,我跟在祖父后面,就像祖父的什么? 生:跟屁虫 生:小尾巴。 生:影子。

师:是呀,形影不离的祖孙俩,一大一小、一前一后、一老一少,你们读了有什么感受? 生:这样的场景很有趣,我的童年也很快乐和自由。

师:是呀,当萧红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小时候跟在祖父后面玩闹的一幅幅画面就接二连三的出现在眼前,每一幅画面都是让她感到快乐和自由的,当这么多的画面一起呈现在文中的时候,我们感受的就是更多的快乐。

师:自己轻轻地读,感受着我快乐而自由的童年生活。 (生轻声读)

师:好,同学们,如果老师现在再问刚上课的那个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园子?你有新答案了吗?

生:这是一个快乐的园子。 生: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 生:这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园子。 生:这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园子。 生:这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园子。

三、【再入文本,悟“爱”】

师:说得真好,是呀,我在这个园子里拥有了这么多的快乐和自由,那你们想想看,我除了拥有快乐和自由,还拥有了什么?(出示中心问题)

默读课文,再想一想,“我”在园子里,不仅拥有了快乐和自由,还拥有了什么 师:读好的同学,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

师:说说你们读书和交流的成果。 生:还拥有生机勃勃的园子。 师:不错,还有吗? 生:还拥有了祖父的爱。

师: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我还拥有了祖父的爱?我们其它同学也从课文中一起找找看。看哪些地方写到祖父的。

生:“呼兰河这小城里„„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 生:“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单拿着那锄头的头” 师:你从这一句有什么感受?

生:祖父很爱我,为了能让我玩好,还把锄头的头拿下来; 师:说得真好,我们其它同学也来读读写铲地的这一段,看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祖父对我的爱?

生:“我”把韭菜当作野草割了,祖父不但没有骂我,反而笑,说明祖父很爱我; 生:祖父不骂我,还慢慢地把我叫过去,教我区分谷子和狗尾草。 师:同学们,你们胡闹闯过礼祸吗?结果都怎么样? 生:闯过。被狠狠的骂了一顿。

生:我爸妈只是说我,要我下次不要再闯祸了。 师:你真幸福,像萧红一样幸福! 生:我晚上回去就会有暴风雨了。

师:说得真巧妙,是呀暴风雨就要来临了,挨一顿揍是躲不了了。那祖父是如何对待我的呢? 生:不骂,反而是笑个不停,还教我认识谷子。 师:所以我们感受到的是什么? 生:祖父那浓浓的爱。(板书:爱)

师:(出示插图)同学们,当萧红写到这一段时,她的眼睛现出了一幅画面,而这画面中又似乎传来一些声音,你们用心地看图,用心地听,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我听到了在朝天空扬水里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的叫声。 生:我听到了作者快乐的笑声。 生:我听到了祖父的笑声。

师:想象一下,祖父是什么样的笑声? 生:爽朗的笑声! 生:哈哈大笑!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让我们就把目光停留在这幅图上,祖父的这张和蔼可亲的笑脸上,发挥你的想象,用“当„„的时候,祖父笑了!”来说一段话。 生:当我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把菜种都踢飞的,祖父笑了! 师:这是和蔼可亲的笑! 生:当我从祖父手抢手水瓢,把手扬到空中时,祖父笑了! 师:这是欣赏的笑!

生:当我把韭菜割了,却留着狗尾巴草时,祖父笑了! 师:这是宽容的笑!

生:当我不听祖父的话,却去摘黄瓜、追蜻蜓时,祖父笑了! 师:这是充满爱意的笑。

师:同学们,祖父这一次又一次的笑,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祖父一份浓似一份的爱呀,就组成了一首爱的小诗。(出示爱的小诗)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水,我也抢过来浇。” “祖父笑了,我也笑了” “我开心地笑了,祖父也开心地笑了”

师:让我们带着祖父的爱,再一次和萧红一起享受这份难忘的爱吧!男生声轻声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你现在能体会出为什么萧红不厌其烦的重复着同样的句子呢? 生:她是在一次次品味着祖父的爱!

师:说得真好,在一遍遍的反复中,萧红在一次次的回味着祖父的爱,祖父的爱就像涓涓细流,静静的滋润着萧红,悄悄地在萧红的心中流淌。让我们再一次静静地从十三小节中去感受这份让萧红刻骨铭心的爱! 生:(静静地读、用心的品)

师:同学们,相信你们读了这一遍,这段说话填空应该不难填了?(出示说话填空)

花开了,花是自由的。

鸟飞了,鸟是

的,

虫子叫了,虫子也是

的;

倭瓜说,我是自由的,

黄瓜说,我是

玉米说,我也是

我对着天空,大声说

师:第一小节谁来说?(指名说) 师:第二小节谁愿意说的?(再指名读) 师:最后一句,大家一起说!

生:我对着天空,大声说,我是自由的!

师:是呀,一切都是自由的,那如果请你在我说的自由前面再补充点什么,你会加什么呢? 生:我也是自由的! 生:我永远是自由的! 生:我是自由快乐的!

生:我在祖父的关爱下,是自由的! 生:我是最自由的!

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说我是最自由的呢?

生:因为我比其它的东西多了一份祖父的爱,所以我是最自由的! 师:说得真好,是呀,这个园子里,究竟谁是自由的呢? 生:(齐说)我!

师:是呀,因为我感受到是自由的,所以我看什么都是自由和快乐的,作者这种借其它的景物来写自己心情的方法真是巧妙! 师:同学们,正是有了祖父的爱,所以萧红的童年才是快乐和自由的,而当快乐和自由是被浓浓的爱滋养的时候,这份快乐和自由才是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谁愿意把十三小节读给大家分享? (指名配乐读)

师:读得真好,如果速度再稍微慢一点,会更好,谁还愿意再来读读的? (再请同学配乐读十三小节)

四、【课外延伸,读“爱”、写“趣”】

师:就这样,我在祖父这充满爱的园子,玩累了,睡着了„„而这份快乐和自由,这份爱,化成了一首小诗,让我们轻轻的,静静的走进园子,来到萧红的身边,和她分享这醉人的时光。(出示诗化的十四小节)

我玩累了 就在房子底下

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不用枕头 不用席子

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

(生轻轻的读)

师:祖父的爱在萧红心中化成了一首诗,又化成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著名作家茅盾这样评论《呼兰河传》(点出茅盾的话)

“《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

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茅盾

师:萧红就这样,在祖父无微不至的爱中睡着了,她做着一个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梦呢?这个答案你们就自由地到《呼兰河传》中去寻找吧。

师:课后请同学们回忆自己儿时的趣事,先美美地写下来,再读给同学听,一起分享你的快乐。下课!(在歌曲《童年》的乐声中组织学生退场)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我和祖父的园子

《我和祖父的园子》

我和祖父的园子

我和祖父的园子

我和祖父的园子

我和祖父的园子

我和祖父的园子

我和祖父的园子

我和祖父的园子

《精品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优秀).doc》
精品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优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