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之中国印象

2020-03-03 09:15:4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世纪西方的中国形象依旧表现出两种类型,在可爱与可憎、可敬与可怕两极间摇摆,从黑暗开始,到黑暗结束;从一种莫名的恐慌开始,到另一种莫名的恐慌结束。

俄罗斯中国形象的三棱镜:哲人之邦,是俄罗斯承接欧洲传教士和启蒙思想家之余绪的回声,是对古老中国的精神的想象,这事想象乌托邦;衰朽帝国,则是俄罗斯地缘发现和现实要求的折射;兄弟之邦,是苏联全局战略格局构想的情感性想象的外化。

日本人的中国观逐步地发生转变。传统中国的形象进一步走向了“空洞化”,丧失了存在的基础;现代中国的形象-----“共产主义政权”、“世界的共厂”、“最大的消费国家”、“缺乏公共道德意识”、“经济大国”、“军事霸权”等一系列的话语成为了日本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1990年开始“中国威胁论”。与这种“中国威胁论”相对抗的,则是“东亚共同体”的这一论题。这一论题出现的深刻背景在于“全球化”的冲击。概而言之,现代日本的中国认识,可谓是几千年来日本的中国认识的浓缩。不过,较之过去而有所不同,它所反映出来的最大特征,即受两国之间政治关系的影响极为深刻,而且,就目前而言,来自政治的影响也正在不断加剧。日本人的中国认识,可以说交织了憧憬与蔑视、友好与对抗、信赖与狡猾、协同与恐怖这些矛盾情绪。一方面,日本人接触到中国的自然风景与传统文化,重新体验到了“人文中国”的魅力;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让日本人留下了“这不是中国”的莫名惊诧。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中国的认识------“儒教国家”、“礼仪之邦”一类的话语走向了破产,一个新的中国------“世界中的中国”形象逐渐树立了起来。

印度:有争论中国是敌是友到预测中印竞争和进行中印比较,再到探讨印度学习中国什么,这是一条符合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些有眼光的印度人如兰密施不限于此,他们无形中继承了20世纪初期伟大诗人泰戈尔和谭云山等人的中印联合思想,提出了中印合作发展的战略新思维,并创造了一个“中印大同”(CHINDIA)的文化新话语。他们不约而同地绕开政治军事领域,从经济或文化层面进入中印大同这个国际文化新话语体系的建构,这反映了跨文化对话与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的互相促进。当然,客观来看,部分印度人看待中国或是带着“西方之眼”,或是受到“1962年战争综合症”的困扰,或是受到国内政治及其他复杂因素的影响,对于中国的形象建构还在原地徘徊。通过一百年来印度的中国形象建构,我们可以发现其间充满了复杂的变数。站在21世纪的今天,再次回首印度的中国形象书写史,我们都会为其中的曲折跌宕而感叹。要使印度的中国形象建构或中国的印度形象建构变得合理事实,这需要时间,也需要关心中印大同美好明天的中印双方有识之士群策群力并长期努力。

初中英语作文之中国印象

国培初印象

国培初印象

相亲之中怎样才能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个人感想之中国食品安全

世界各国节日

世界各国节日

世界各国婚礼

世界各国饮食文化

世界各国传统节日

《世界各国之中国印象.doc》
世界各国之中国印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