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困难写作

2020-03-02 06:32: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面 对 困 难”写 作 教 学 案

【学习目标】

1、在积累与反思中思考如何面对困难;

2、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和完全议论段的结构特点;

3、学写议论文(完全议论段),注意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重点难点】

重点:① 能明确表达、简要阐释自己的观点

② 能选取典型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难点:① 紧扣论点叙例

② 学会析例,回扣论点

教学法:讲故事、讲授、讨论交流 教学时:2课时 【课前准备】

一、在你的人生旅途上,你曾经遇到过怎样的困难?你又是如何解决的?你从中获得那些经验教训?回忆有关经历并简要叙述下来。 我面对困难的经历: 我的经验 教 训:

二、搜集有关“面对困难”的名人事例和名人名言。

〖名人事例〗 贝多芬 / 霍金 / 袁隆平/ 居里夫人 / 爱迪生 / 司马迁 / 海伦〃凯勒 / 张海迪、桑兰 / 孙膑 / 保尔〃柯察金……

① 1802年,贝多芬耳朵完全听不见声音了!可想而知,这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他痛苦过,彷徨过,但他对于音乐的执着与热爱最终战胜了苦痛和绝望!他虽然听不见风声、雨声,听不见蛙叫、鸟鸣,但是他有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听”得见美妙的音乐声。“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是他从心底发出的最强音!耳聋之后的贝多芬依然日日夜夜坚持创作,他用牙咬住一根木棒的一端,又把木棒的另一端插入钢琴的共鸣箱内,借此来“听”声音。奇迹真的发生了——他最终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英雄交响曲》!

②霍金二十一岁时,被医生无情地诊断为“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最多只能活两年半,但他没有向命运低头,没有放弃,向命运发起了挑战。虽然不能说话,不能动,但他依然对命运说:“随你的便吧。”对自己说:“时间只有两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留下一点辉煌。” 经过超过常人想象的努力,他不仅活了下来,还成为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成为只有像牛顿这样的的大科学家才能跻身的路卡逊数学讲座教授。

〖名人名言〗 ① 没有比害怕本身更可害怕的了。

——(英)培根

②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真英雄。

——(德)赫塞

③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

④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契诃夫

⑤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

⑥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夏衍

⑦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张海迪

【学习过程】

一、讲述自己的经历

二、交流名人的故事

三、思考困难,提炼观点

用精练的语言将你对困难的看法(观点)表述下来: 我对困难的观点

四、围绕观点选择论据

1、你觉得哪些论据(名人事例、名人名言)能证明你对困难的观点?将它们分条概括(指事例)列举下来:

① ② ③ ④

2、交流、评议自己的观点和罗列的论据(先小组内部交流,在全班交流)

3、小结:如何选择论据?

结论

1、确切:指所选择的事例或名言警句所表达的意思要与观点完全吻合。

2、真实:指选择的事例应该真实无误,不得凭空虚构(名著中的人物、事例也

要慎用);引用的言论务必确凿可靠,符合原意,不可断章取义。

3、典型:指选择的事例要有代表性(如名人事例),不是个别的、片面的、偶然的。

4、全面:指选多个论据时应充分照顾到各个方面(如古今中外),不可偏选一个方面。

5、鲜活:指要有意识的选用现实生活中的新鲜事例使之具有较强的时代气

息。

五、学会叙例

1、指名说自己的观点,并讲述一个能证明该观点的事例。

2、师生评议:以所讲事例去论证观点,如何?

3、老师举例说明如何叙例。(例子如下)

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20岁起就开始周游,

1 足迹遍及黄河、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演算研究,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贝尔完了!”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

了!”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空前的事业,其任务之艰,难度之大,更需要亿万人民,特别是青年,百折不回地艰苦奋斗。有志于为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青年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怕一切艰难外概莫能外。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映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两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映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结论:

1、要概括叙述,不能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细节都详细地写出。

2、要有侧重的叙述,专拣能证明观点的方面说,使事例与观点一致。

3、要详略结合,人人皆知的例子可以简要概括,甚至一笔带过(称为 “薄例”,薄例往往可以铺排举例);那些新鲜生动、鲜为人知的例子 则要叙述清楚(称为“厚例”,厚例往往比较具体,但用语仍要概括, 不能拖沓冗长)。

六、学会析例

1、阅读上面两段例文(见课件),思考:

在举完例子之后,两段文字都做了些什么?又是怎样做的?

举完例子之后,两文都对事例做了评述,回扣论点。这几句评述,揭示了事例中蕴涵的本质特点,将几个事例的共同特点揭示了出来,使事例与观点的联系更为紧密。

2、小结:如何析例?

结论:

1、把事例中蕴涵的本质特点揭示出来;把事例与观点的联系揭示出来。

2、紧扣论点去议论,不能随意发挥,离题万里。

3、可先叙后议,可边叙边议,叙中有议;不能只叙不议,只是论点加事例的机械凑合。

七、认识完全议论段的结构

1、老师举例说明完全议论段的一般结构特点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最后一次试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

困苦,不怨天尤人,以凌云的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2、分析下面议论段的结构,在竖线右边批注说明。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奋斗的必要, 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荆棘、浪涛是不会少的。幻想一切都顺顺利利, 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这也 许是事实。但今天的处境,总不致像伽利略、布鲁诺 那样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总不致像高尔基那样在 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吧。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有理想 的人奋发向上。高尔基从小饱尝人间的辛酸,旧社会 血泪的鞭笞铸成了他伟大的心灵。他坚持在敌人的明 枪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 产主义事业,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永远 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相比之下,我们 的困难又算什么呢?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岗位平凡。 这也可能是事实。但革命相比之下,我们的困难又算 什么呢?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岗位平凡。这也可能是 事实。但革命事业需要三百六十行,绝大多数人都要 在平凡岗位上工作。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华罗庚年轻时 在一个中学干杂活,夜间在如豆的昏黄油灯下演算, 打下牢固的根基,后来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开普勒 长期操劳杂役,业余苦钻,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道尔顿是中学教员,爱因斯坦是小职员,那些发现纺 织机、蒸汽机、飞机、火车的,他们的职业、岗位不 也都很平凡吗?可见问题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 真正的崇高理想和为这理想而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 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 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当为崇高理想 而奋斗一生的双臂收拢时,抱住的必将是令人欣慰的 硕果。

八、将自己对“面对困难”这个话题所具有的观点和所搜集的论据组合成一个完全议论段,并注明完全议论段的各个组成部分。

写作:面对困难

面对困难

面对困难

面对困难作文

微笑面对困难

勇于面对困难

勇于面对困难

面对困难作文

勇敢面对困难

以微笑面对困难

《面对困难写作.doc》
面对困难写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