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实例)

2020-03-02 11:18: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实例)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人员:经理 地点: 审核人员: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记 录 结 果

4组织和管理 1)公司是否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 查看法人登记证明编号为组织机构代码证编号为

2)公司的机构设置情况如何?是否明确技术/质量负责人、报告审核人以及各部门负责人的相关职责并有相关的任命文件?其任职条件如何? 已在本公司的质量手册中设置了相关的职能部门,并明确了各部门和相关负责人员的岗位职责及主要岗位人员的任职条件;有部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报告审核人的相关的任命文件。

3)公司在确保检测结果公正、准确,采取哪些措施? 在质量手册中明确了本公司的公正性声明,并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宣贯,以加深员工对公正性声明的理解。

4)对影响检验质量的有关人员是否规定其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并形成文件,对质量监督员、检验人员、内审员等人员有无任命文件? 在质量手册中规定了各个工作岗位人员的相应的职责,对质量监督员、内审员以及检测人员有的任命文件

5)当技术/质量负责人不在时,是否指定其代理人?检测报告授权签字人是否明确,并在质量手册中规定。 建立的质量手册中规定,当技术/质量负责人不在时,已明确指定了其代理人;在质量手册中已明确检测报告授权签字人,并有相关授权签字人员的签字识别。 6)如何做到保密?是否已形成文件?那些信息应保密? 在建立的程序文件中编制《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对涉及客户的样品、资料、检验过程和结果及其它信息采取保密措施。 5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 1)本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是否已对员工进行宣贯?抽查3名员工,考察其对质量方针、目标及公正性声明的理解。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已对全体员工进行宣贯,并有培训实施记录。所抽到的员工对质量方针、目标及公正性声明基本理解。 2)管理评审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管理评审由谁主持,如何进行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由公司经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质量负责人负责编制管理评审的计划和管理评审的报告。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人员:经理 地点: 审核人员: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记 录 结 果

6人员 1)公司是否已配备足够的人员?并确保相关人员得到及时的岗位培训? 人员的配备基本能够满足公司现有的要求,并确保相关人员得到及时的岗位培训,有相关的培训记录。

2)有没有今年的人员工培训计划? 已编制2004年的人员工培训计划。

3)检验人员是否经考核合格,方可持证上岗。 检验人员已经过相应的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7设施和环境 1)检测场所是否配备了必要的环境设施,以确保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和测量准确度不受检测环境和设施的影响。 已对温湿度有要求环境场所,进行有效控制。 8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1)公司是否已正确配置进行检验所需的全部设备,查看仪器设备台帐及周检表。 查看仪器设备台帐及周检表,基本已正确配置了检验所需的全部设备,能够满足检测的要求。

2)公司近期是否有添置新的测量设备?近期已添置新的测量设备,并留有相关记录。 10检验方法 1)检验报告主要审批哪些内容? 主要审批的内容有:报告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采用检验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报告编制的规范性和正确性。

2)在检测过程中是否采用非标准方法? 在检测过程中没采用非标准的检测方法。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人员:技术负责人 地点: 审核人员: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审 核 结 果

4组织和管理 1)技术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主要负责公司的技术工作;新增的检测项目的可行性和技术审核;测量设备配置等方面的技术审核;能力验证结果的评价报告的编制 。

2)当技术负责人不在时,是否指定其代理人? 建立的质量手册中已规定,当技术负责人不在岗时,由质量负责人代理其职责。

3)近期内是否实施公司之间的能力验证活动,效果如何? 已按照编制的能力验证计划进行比对的活动,并由技术负责人对比对的结果进行评价,检验能力得到验证。

5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 1)如何理解允许偏离?本公司有允许偏离的现象吗? 在质量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对现行的程序、检验标准进行偏离的现象,但本公司目前无偏离的现象。

2)公司近期内是否开展新检测项目? 公司近期内没开展新检测项目。若开展新检测项目时,则按照《新开展项目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开展工作。

3)管理评审会议前,你需要准备哪些输入资料? 若有新增的检测项目则提供可行性和技术审核资料;测量设备配置等方面的技术审核资料;试验室之间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的评价报告。

4)本公司采用哪几种技术校核方法?查阅记录。 组织公司内部和外部的比对活动;定期使用标准物质或在内部质量控制中使用副标准物质进行检测;对相同方法或不同方法检验的结果进行比较。

6人员 1)是否制定人员培训、技术考核计划?实施情况如何? 已编制2004年的人员培训、技术考核计划,对已实施的培训计划留有相应的培训记录。

7设施和环境 1)本公司环境设施配置有哪些注意因素? 已对温湿度要求等对影响检测的环境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8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1)检验设备的配置是否满足现行检验的需要? 查看仪器设备台帐及周检计划表,配置检验设备能够满足检验的要求。

2)公司近期是否添置新的检测设备?近期已添置新的检测设备。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人员:技术负责人 地点: 审核人员: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记 录 结 果

9量值溯源和校准 1)有无测量设备的量值溯源图,由谁审批? 已编制测量设备的量值溯源图,并由技术负责人审批

2)运行检查在什么情况下进行,是否有测量设备的运行检查计划? 对检验结果有重要影响的测量和检验仪器设备,在两次周期检定期间实施运行检查。已编制测量设备的运行检查计划。

10检验方法 1)本公司检测工作的检测方法正确性如何? 检测方法均采用行业标准进行检测,并且现行使用的检验标准已到省标准研究院进行标准有效性确认。 2)是否使用非标方法,谁确认? 目前没有采用非标的检验方法。若采用非标方法则须经过技术负责人审批。

13证书和报告 1)检测报告的编制是否满足评审准则的要求? 编制的检测报告格式基本满足评审准则和检验规范的要求。

2)检测报告审批时,应注意哪些要点? 报告的完整性、正确性;检验依据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测量设备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14 检验的分包 1)本公司是否有检测项目分包? 公司目前没有检测项目分包 16 抱怨 1)是否碰到顾客抱怨的现象? 目前尚未碰到顾客抱怨的现象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人员:质量负责人 地点: 审核人员: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记 录 结 果

4组织和管理 1)质量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全面负责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负责编制修订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负责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工作。 2)公司如何开展质量监督? 按照编制的《质量监督工作程序》主要对以下情况进行监督:1)能力验证、比对试验时;2)新项目开展、新设备投入使用时;3)用户抱怨时;4)检验数据有异议或数据处于临界状态时;5)纠正措施执行时;6)关键岗位检验时;7)仲裁检验时;8)新工作人员上岗时。

3)公司配备了几名质量监督员,是否有任命文件?现在开展质量监督工作了吗? 已配备了2名质量监督员,现已开展了质量监督工作,并留有相关记录。

4)质量负责人不在时是否指定其代理人? 在质量手册中规定,当质量负责人不在时指定技术负责人代理其职责。

5)对检验委托方的保密信息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主要对涉及客户的样品、资料、检验过程和结果及其它信息采取保密措施,不经用户同意,不得向与检验无关人员展示。所有检验过程均对外保密,与检验无关人员未经质量负责人批准,不得擅自进入检验现场。 6)是否组织了试验室之间的能力验证活动,查阅记录。 已组织了试验室之间的能力验证活动,并留有比对的计划、记录和评价报告。

5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 1)质量体系如何建立的?由谁负责保持质量手册的现行有效? 根据本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工作范围、工作类型、工作量,建立质量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通过质量体系的审核与评审、能力验证来分析和诊断质量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修改和完善质量体系以进一步增强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由质量负责人负责保持质量手册的现行有效。

2)建立的质量体系是否满足评审准则的要求? 查阅现行有效的质量体系文件能够满足《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的要求

3)公司获准签字人的识别是否在质量手册中进行识别? 检测报告获准签字人员在质量手册中已进行识别。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人员:质量负责人 地点: 审核人员: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记 录 结 果

5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 4) 纠正偏离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如何进行纠正偏离? 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发现检验过程存在的偏离:1) 公司间比对(能力验证)活动;2) 质量体系审核;3) 检验报告质量抽查;4) 质量监督活动;5) 技术校核活动;6) 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7)检验报告的审核批准;8) 测量设备的运行检查、检定或校准;9) 消耗材料质量验收;10) 客户抱怨。一旦发现存在偏离方针、程序或检验过程中任何一个过程或环节发生不符合或检验差错,发现人填写“纠正偏离通知书”,通知责任部门负责人,必要时报告质量负责人。

5)体系文件如何受控?调阅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各3本,查其受控情况。 体系文件发放需由文件管理员填写“文件发放范围审批表”经批准后按发放范围发放文件;文件领用人在“文件发放(领用)登记表”上签名领取具有分发号和加盖“受控文件”印章的文件,每一个文件都有不同的分发号,便于追溯。调阅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各3本,均有“受控”标识。 6)内审如何做? 质量负责人根据公司质量体系运行状况,在每年末编制下一年度的内部质量审核工作计划,内部质量审核应涉及质量体系的所有要素,并根据质量审核年度计划实施质量审核工作。

7)管理评审时应准备哪些输入材料? 管理评审的输入材料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 内部质量监督和审核报告;2) 外部评审报告;c) 顾客的反馈;d) 公司之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e) 可能影响质量体系运行的变化因素等等。

8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1)测量设备和标准物质如何进行管理? 测量设备按照编制的周期检定计划表按时送检,检定后由办公室按照《测量设备管理程序》,统一加贴绿、红、黄的三色标识 。

2)设备的维护状况如何?有无设备维护保养计划? 设备的维护状况良好。有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和相关的维护记录。

9量值溯源和校准 1)如何监督仪器设备量值溯源计划的实施? 办公室提前1个月与有关检定/校准单位联系,确保计划的实施。对于自校或功能检查的测量设备,办公室也应提前1个月通知相关人员和相关部门,以做好准备。在两次周期检定期间的运行检查时也加以监督。 2)如有未送检定的仪器设备,是否已进行自校准/检定,有无相应的自校规范和量值溯源图?查看记录。 对未送检定的仪器设备,已进行自校准/检定,并已编制相应的自校规范和量值溯源图。已自校准/检定的仪器设备留有相应的记录。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人员:质量负责人 地点: 审核人员: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记 录 结 果

10检验方法 1)是否已正确编制相关的作业指导书?查看所使用的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是否受控,是否便于工作人员使用。 已编制作业指导书。所使用的标准、规范均受控,作业指导书已发放到相关人员。

2)当采用非标方法时,是否经技术负责人确认? 当采用非标方法时,必须经技术负责人确认。目前没有采用非标方法。

11检验样品的处置 1)本公司样品采用如种标识方法?如何做到唯一性? 按照程序文件的规定,对检验样品进行唯一性的编号,并注明其状态。

2)接收检验样品时,是否对样品进行符合性/有效性检查。 由收样人员对检验样品进行符合性检查;由检测人员对检验样品进行有效性检查。

3)客户的样品在检验过程中是否得到保密?有无程序文件的规定? 在建立的程序文件中已编制《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对客户的样品在检验过程中必须得到保密。

12记录 1)本公司记录有那些? 记录主要有人员档案、仪器档案、内审、质量监督、验证比对、检测原始记录等记录。所有记录、检验报告已由办公室保管并为委托方保密。 13证书和报告 1)检验报告信息(检验结果、检验方法)是否足够,是否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编制的检验报告基本符合《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的要求,均采用法定的计量单位。

2)检验报告如何发送? 经批准的报告由办公室统一加盖检测报告专用章。报告由办公室凭客户有效身份证件(送样单、介绍信或工作证、身份证)发放,并由领取报告者在报告发放登记上签字。

15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 1)对材料、设备、设施的供应商是否有质量保证? 对设备的供应商有相关档案资料。

2)对无质量保证的供应商提供的物质或服务是否采取验收,并留有验收记录? 对无质量保证的供应商提供的物质或服务,则采取验收,并要求留有验收记录。

16抱怨 1)对顾客抱怨如何处理? 在受理顾客抱怨后,质量负责人应组织内审员及相关人员对顾客抱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2)本公司最近是否接到顾客的抱怨? 公司最近没有接到顾客的抱怨。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人员:办公室 地点: 审核人员: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记 录 结 果

4组织与管理 1)询问办公室负责人,有那些保密的措施? 客户样品加强监管,防止泄密。样品不经用户同意,不得向与检验无关人员展示。公司出具的检验报告应为客户保密,未经客户授权,不得将检验报告转交他人,不得擅自公布检验结果。

5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 1)建立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是否已对全体员工进行宣贯,并留有宣贯记录? 建立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已对全体员工进行宣贯,并留有宣贯记录。 2)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是否已发放,并处于受控状态? 建立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已发放,处于受控状态,并有文件发放、领用登记记录。

3)内审是否有计划,并按照内审计划进行内审?内审人员是否经过培训、是否有任命文件? 已编制内审计划,并已按照内审计划进行内审,有相关的内审记录。内审人员经过培训、并有任命文件。

6人员 1)公司是否配备足够的人员?检验人员是否均通过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配备的人员基本满足公司的要求;检验人员均通过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2)有无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各室负责人的任职条件要求? 在质量手册中已明确了技术/质量负责人、各科室负责人的任职条件要求,并有相关的任命文件。

3)如何进行技术人员的档案管理? 办公室应为每位工作人员建立技术档案,保持档案的完整、有效;有关人员技术档案内容的变化,档案管理员对变化档案的增减情况应作相应的记录并得到妥善保存。人员技术档案应采取保密措施,查阅者应填写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查阅。查阅人员档案,内容收集较齐全。

7设施和环境 1)公司的内务管理主要有哪些工作? 检查卫生情况、物品摆放是否整齐有序、检验人员是否着工作服/佩带工作卡、外来人员登记情况。

8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1)如何进行仪器设备的管理? 经验收合格的设备建立档案,统一编号,并记录在设备台帐中;仪器设备的标志由识别标识和状态标识组成;确定其保管人和放置地点;负责所有设备管理记录的保管。

2)是否已建立设备档案,检查其完整性。 调阅3份设备档案,主要测量设备已做到独立建档,档案内容较齐全。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人员:办公室 地点: 审核人员: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记 录 结 果

9量值溯源和校准 1) 查阅测量设备周检计划表,是否正确和完整,并经技术负责人审批。 已编制较完整的测量设备周期检定计划表,并经技术负责人审批。

2) 从周检计划表中抽查3-5台,是否按期周检。 所抽的4台设备已检定合格,获得检定证书。

3)是否已编制运行检查计划? 已编制的计划运行检查。

10检验方法 1)公司的技术文件如何进行管理? 内部的技术文件由检测室人员编制,技术负责人审核,由经理批准;检测室负责所有的技术文件、技术资料的收集,并密切注意技术标准的修改或修订情况,保证技术标准的先行有效;办公室负责技术资料的管理,保证在用的文件的状态受控。

2) 查阅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等是否受控,并留有发放登记记录。是否发放到检验人员手中? 调阅的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已受控,留有发放登记记录,作业指导书已发放到检验人员手中。

3) 消耗性材料如何管理? 所有消耗性材料均由办公室负责验收。对无质量保证的供应商供应的产品,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对有质量保证的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也要定期抽检,以保证对其质量的监控。

11检验样品的处置 1)样品的唯一性标识是否按照程序文件执行? 样品的唯一性标识是按照程序文件中的规范执行。

2) 收样时是否要进行样品符合性检查? 收样时要进行检验样品的符合性检查。 12记录 1) 如何进行档案管理? 各科室和相关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整理需归档的文件、记录和资料,交办公室统一归档,归档时应检查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对符合要求的资料作交接手续,并进行分类、编目、登记、统一和妥善的保存。

2) 观察档案管理是否做到防潮防蛀等。 资料档案存放安全,并做到防潮、防尘、防蛀等。

13证书和报告 1)询问办公室主任,检测报告如何管理? 办公室负责检测报告的签章、发放、检测报告的存档管理;经批准的报告由办公室统一加盖检测报告专用章,并凭客户有效证件领取报告,在报告发放登记记录上签字。

2)抽查检测室各2份检测报告,查阅报告内容与准则要求的符合性。查这2份报告的业务受理,报告发放的签收情况。 抽查的检测报告,报告内容与准则要求的基本相符合,其业务的受理和报告发放的签收情况符合要求。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人员:办公室 地点: 审核人员: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记 录 结 果

14检验的分包 1) 是否有分包?如有查分包协议。 本公司目前尚无检验分包的项目。 15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 1)设备、材料、设施供应商是否有质量保证(对方的质量资质、质量承诺)? 查阅供应商登记表,主要测量设备的供应商有相关的质量保证材料。 2)最近是否购置设备/材料,查看其相关的记录。 有新购置仪器设备的相关记录。 3)对本公司所需的重要材料、服务、测量设备,其供应商记录是否完整? 对重要的材料、仪器设备和外部支持服务方已建立的档案记录较完整。

16抱怨 1)是否有客户抱怨,谁受理? 目前,尚未接到客户的抱怨,若有抱怨由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人员调查、分析,纠正措施落实后向客户反馈信息。

2)是否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查阅记录。 已开展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人员:检测室 地点: 审核人员: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记 录 结 果

4组织和管理 1)检测室主要职责?主要开展哪些项目检测? 按照要求完成检测工作;负责技术校核和测量设备的运行检查;负责测量设备的周期检定工作;组织人员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工作;仪器设备的维护使用和管理工作,检测过程中发生异常现象的处理。

2)是否已开展质量监督工作? 已进行质量监督,并留有监督记录,监督过程符合要求。 3)试验室之间是否已开展能力验证活动,情况如何? 已按计划地进行能力验证活动,检测能力得到验证。

5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 1)询问3名检测人员,对本公司质量方针、目标的理解? 抽查的3名检测人员,对本公司质量方针、目标的基本理解。

2)如何保证检测工作质量? 主要按照检测室的岗位职责开展工作。检测前首先要对检验样品进行有效性检查;对测量设备进行完好性检查;对检测环境进行符合性检查;检验人员均应持证上岗,并按检验标准或作业指导书进行检验。

3)检测室检测过程中,采用哪些技术校核方法? 主要参加试验室之间和组织公司内部验证的比对活动;对相同方法或不同方法复检的结果进行比较;并有相应的有效性评价记录。 6人员 1)检测室所配备的检测人员是否满足检测的要求? 所配备的检测人员基本满足检测的要求。

2)检验人员是否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检测人员均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并留有考核记录。

7设施和环境 1)观察检测环境的清洁情况,是否整洁、规范。 检测环境整洁、规范。 8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1)现场查看测量设备的标识情况? 抽查5台测量设备的标识情况,符合要求。

2)查所使用设备的使用维护记录。 抽查5份检测报告,查所使用设备的使用维护记录,有记录并符合要求。

9量值溯源和校准 1) 询问检测室负责人,仪器设备使用时是否均周检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主要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均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是否进行测量设备的运行检查 ?查运行检查计划及记录。 已编制运行检查计划,并留有运行检查记录。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人员:检测室 地点: 审核人员: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记 录 结 果

10检验方法 1) 公司现场查看,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是否受控? 查看的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均已受控,并有发放登记记录。

2) 编制检测报告用的计算机如何管理,是否进行设备编号? 检验用计算机作为测量设备纳入公司的管理范围;对于录入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采集的数据,必须妥善加以保存,及时地进行备份。

3)如何确保计算机数据的安全性? 所有计算机软件均应备份,由办公室妥善保存;计算机使用应使《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规定保证数据及信息的保密安全;所有计算机应设置防护病毒持续;计算机修理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密措施,防止计算机中贮存的程序或数据失密或被修改。

11检验样品的处置 1) 检测人员检验前,是否对样品进行有效性检查? 检验人员在检测前对检验样品进行有效性检查。

2) 检毕样品如何处置? 样品检测完毕直接报废,对有留样的样品由样品管理人员统一进行管理。 12记录 1)记录如何进行管理? 存档的记录,未履行审批手续不得更改、查阅。存放记录的场所应干燥整洁、并做好防盗、防火等工作,外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借阅、复制记录应经经理批准办理登记手续,借阅人不得泄露和转借,不得在记录上涂改、划线等,阅后及时交还管理人员,并办理注销手续。

13证书和报告 1)检测报告如何校核? 所采用的检验依据、检测结果及检测结论判断的正确性。

2)询问报告审核人员,主要审核哪些内容? 检验所采用的检验依据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检验所用测量设备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检验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检验结论和单项检验结论的正确性、一致性。

16抱怨 1)如有顾客提出对检测报告有疑议时,应如何办理? 由顾客提出书面要求;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通知检测室对原检测样品重新进行检测;报告按程序文件的规定重新进行编制、审核和批准;报告的签发日期为实际签发日期;更正报告应在原报告收回后发放。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流程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程序

药店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管理制度

12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环境监测站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报告

如何做好实验室质量体系内部审核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末次会议会议纪要

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的开展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报告QEM(XY)1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末次会议会议纪要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实例).doc》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实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