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报告

2020-03-04 00:33: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篇1:地质实习报告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专业 《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杨国庆学号: 1251801124指导教师: 杨有海职称: 教授

专业/班级: 土木121班 tel: 15293622334 完成日期:2014 年7 月2 日 土木工程学院地质实习成绩评定表

土木工程专业地质实习任务书 1.实习目的 《工程地质》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根据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工程地质》课程学习期间,进行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目的是能够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验证、巩固、深化所学知识,通过地质实践,进一步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在实际地质环境中学习,学习野外地貌观察方法,提高野外视野,掌握地质勘探的基本技能,增加专业素质,为今后学好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2.实习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负责指导实习的教师组成,其组织结构如下: (1) 组 长:杨有海、田建良 (2) 成 员:杨有海、田建良、李春锋、秦虎、余宏远、李军秀、朱军 3.实习组

实习组由全体参加实习的学生组成,下面又划分为小队。以教学班为单位成立5个小队,每小队由7名小组成员。每小队任命小队长1 名,其他成员为组员。 4.实习基本要求

1、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识别岩类及简单的构造现象,能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对实习中所见到的各种现象要现场做好原始记录。

3、每天结束实习后,要及时总结,做好实习日记。

4、实习结束后,按要求认真编写实习报告(报告书编写要求见实习报告的 要求)。 5.实习组织及方式

地质实习土木12级四个班安排在第四学期17周,时间为一周,以校外集中实习的方式进行。6.实习安排

1、实习地点

2、实习路线

实习分别在合黎山实习点和黑河流域实习点进行。

路线一:从河西学院南校区校门口出发,沿着北环路直行进入盛和路,左前方弯道进入昆仑大道左转进入张火公路,沿张火公路行驶直至目的地合黎山实习点。合黎山实习点路线如下图所示。

合黎山实习点路线

路线二:从河西学院南校区校门口出发,进入西环路,沿西环路行驶进入西二环路,沿西二环路行驶直至目的黑河流域实习点。黑河流域实习点路线如下图所示。 黑河流域实习点路线

3、实习内容本次工程地质实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常见矿物、岩石的识别(实验室完成)

a、7种矿物: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白云石、黄铁矿、高岭石; b、9种岩石:花岗岩、玄武岩;砾岩(角砾岩)、砂岩、页岩(泥岩)、石灰岩;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 2)认识地层、观察地质构造、测量岩层产状 a、地层; b、层状构造;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 c、各种地质构造;

d、岩层产状要素测量;地质罗盘使用。 3)观察风化作用、河流地质作用 a、风化作用---西北干旱地区;

b、河流地质作用现象---黑河流域(河谷、河床、谷坡、谷缘、河床、河漫滩、河曲、牛轭湖、阶地等)。

4)土体的宏观特征、土的野外鉴别 a、残积土; b、坡积土; c、洪积土; d、冲积土 e、黄土:颜色、矿物成分、土的成因、形成年代、分布特征;层理;均匀性;垂直节理发育程度;土柱。

5)阅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杨有海教授讲授) 《河西学院教师公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主要包括工程概况、勘察方案、自然地理条件、工程地质年代条件评述、地基土的工程性质评价、场地地震地质条件与地震效应、岩土工程评价、结论与建议。

7)河西地区、张掖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地貌特征(杨有海教授讲授)

4、时间安排 篇2:大学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地图实习报告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班级:09地理科学(2)班 姓名:郭娜

学号:20091101499 指导老师:巴特尔 巴雅尔 银山

实习时间:2010年6月27-28日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质地貌地图实习报告 实习日期:2010年6月

27、28日天气:晴

实习路线:1.呼和浩特和林县---呼和浩特市---巴彦镇---古楼板---卯德沁 ---小井沟---巴彦镇---哈拉沁沟

2.呼和浩特和林县---呼和浩特市---乌素图 实习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实习人员: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09地理科学蒙汉班80多人 指导老师:巴特尔教授,银山教授,巴雅尔教授,胡日查, 周瑞平,周丹丹

实习目的及意义:为了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学会识别地质地貌特点, 学会使用地图、罗盘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对野外 地质地貌有更深体验,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并通过野外观察 研究、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积累大量知识,为今后学习和工 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精 神。

实习内容: 第一站:古楼板 1.地理概况

1.1古楼板位于呼市至集宁公路18公里处以北。绝对地理位置:40° 55 ′58.2″n 111°49′21.1″e海拔1173m 2.地质地貌构造特点 :

2.1.1立背斜:古楼板林场西坡上为一开阔的背斜,组成背斜的地层为侏罗系中统大青山组的砂砾岩、砂岩及薄层炭质页岩、煤线等,其中砾岩层厚度较大,但因有夹层而层理明显,背斜轮廓清楚,背斜轴向约55°,向北东倾斜。如图1 2.1.2洪积扇及现代构造运动: 干旱、半干旱地区沟谷发育、活动过程中,间歇性洪流在沟口形成的扇状堆积体。我们实习地点为洪积扇顶。 2.2地质构造

2.2.1层理构造:是沉积物沉积时在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层理由沉积物的成分、

结构、颜色及层的厚度、形状等沿垂向的变化而显示出来。2.2.2砂岩、砾岩的特点 : 砾岩特点:由50%以上直径大于2㎜的颗粒碎屑组成的岩石。其中由滚圆度 较好的砾石、卵石胶结而成的成为砾岩;由带棱角的角砾石、碎石胶结而成的成为角砾岩。

砂岩特点:砂岩由碎屑岩和胶结物构成。碎屑岩除了石英、长石外还有白 云母、黑云母、岩屑等。常见胶结物有硅质和碳酸岩质胶结。 硅质物胶结后硬度较大。

2.2.3 褶曲、断层构造:如图1 实习地地质构造为正断层,即上盘相对下降,上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2.2.4观察河谷及组成:河谷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与发展的。从河谷横剖 面看,可分为谷底和谷坡两部分。谷底包括河床、河漫滩;谷 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河流阶地发育。谷从纵剖面看,上 游河谷狭窄多瀑布(哈拉沁沟可见),中游展宽,发育河漫滩、阶地(古楼板),下游河床坡度较小,,河口形成三角洲或三角 湾。

2.2.5识别河流阶地类型:第一站为一级阶地

2.2.6倒堆石:在小井沟的高尔夫球场外山坡上可见到倒堆石现象。它是石块 崩塌而形成的一种地貌类型,越重的石头被搬运的越远。 第二站 卯德沁

1.地理位置:40°55′28.4″n,111°42′15.7″e 海拔1158m 2.地质构造: 2.1岩石构成: 2.1.1花岗伟晶岩:卯德沁沟东坡上有花岗伟晶岩侵入太古界黑云斜长片麻岩中。 2.1.2其他岩石:如石英(乳白色)、钾长石(淡红色)、白云母、黑云母、红褐色石榴子石、花岗细晶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等。 2.1.3花岗伟晶岩中产白云母,有的晶体直径在4—5厘米以上,已达到工业品味要求。 2.2观察伟晶岩侵入体

2.3观察文象结构: 岩石中石英和钾长文象结构石(通常为微斜长石或微纹 长石)成有规则共生的一种结构,这两种矿物互结成楔形连晶,似 楔形文字,故名文象结构。 2.4采集标本

绘制剖面图 如图2 第三站:哈拉沁沟

1.地理位置:位于呼市东北方向约起七公里处(水泥厂北沟) 绝对地理位置:40°59′14.5″n,111°50′23.6″e 海拔1200m 2.地理概况: 2.1地质构造:背斜:由沟口以南向北远眺大青山,可见哈拉沁沟以东大山地层向东倾斜,哈拉沁沟以西大山层理不清,正为背斜轴部倾没端,再向西的一座大山地层向西倾斜为背斜的西翼。东西两翼产状明显,背斜构造清楚。如图所示

2.1地形倒置现象:正常情况下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由于内外力地质作用背斜顶部由于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或出露了软弱岩层,经长期侵蚀逐渐变低而成为谷地;如上图 3.哈拉沁瀑布:哈拉沁沟沟口往北一公里处沟谷东侧有数十米的峭壁,上部为高十余米,宽两米的峡谷,水流自峡谷底部凌空而下成为瀑布,但我们参观时,瀑布已干涸很多,水流很小,常年流水地质作用使这些由大理岩构成的“台阶”磨得十分光滑,并有冲蚀地貌,这个向源侵蚀形成的瀑布是大青山区少见的地质景观之一。

3.1向源侵蚀:河流纵向侵蚀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因其作用方向趋向河源延伸 而得名。

3.2岩浆作用:瀑布沟之南陡壁上见有不规则形状的辉绿岩小侵入体侵入大理岩中,侵入体高十余米,宽5—6米,边缘为锯齿状,并有小岩枝伸出,侵入岩和围岩中有厚度不等的小石英脉侵入,岩体和围岩中有肠状褶皱现象。 4.地图实习有关内容 4.1地图阅读

4.1.1主要内容:等高线,基本等高线,加粗记曲线等

4.1.2辅助内容:图名、图例、坡度尺等篇3:地质实习报告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

专业名称:资源勘查(固体矿产)班级:27021002 学生姓名:程碧 学号:2702100217 2010年5月28日

地质认识实习目的及意义 专业目的:

一、接触地质,了解地质工作的环境和条件。

二、从实践中认识各种地质现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培养认识岩石的能力,能初步分清三大岩石,从而巩固所学的 关于岩石的理论知识。

四、培养辨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提高野外地质现象的鉴别能力 及敏感性。

五、培养对地学的兴趣。 人文目的:

一、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应变能力。

二、培养实践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三、更好的更好的开展世界观教育,思想教育,苦乐观教育。 意义: 专业意义:

一、通过野外地质认识实习,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地质,认识地 质现象。

二、通过对一些地质现象的分析和辨别,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

三、通过实习,学生更加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从而保护自然,珍惜 资源。 人文意义

一、通过实习,使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新的良好的世界观,从而更好的 规划自己的人生。

三、地质实习也是一场苦乐观教育,使学生具备更强的吃苦耐劳的 精神。

各专业名词解释 1.地层接触关系

1)整合:整合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时代是连续的。

2)不整合:不整合是上下两套地层时代不连续,即两套地层之间由有地层缺失。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这种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是彼此平行的。反映地壳有一次显著的升降运动。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是:下降接收沉积—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收新的沉积;角度不整合:这种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呈斜交关系。反映发生过一次显著的水平运动。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是:下降接受沉积—水平挤压,产生岩层褶皱或断裂,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2.褶皱

1)按照轴面产状划分为:直立褶皱(轴面直立,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大约相等);斜歪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反,倾角不等);倒转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同。一翼层序正常,另一翼地层倒转);平卧褶皱(轴面近于水平,两翼岩层产状近于水平。一翼层序正常,另一翼层序倒转)。

2)按照枢纽的产状划分为:水平褶皱(枢纽水平,褶皱经风化剥蚀后,两翼岩层的露头线平行延伸);倾伏褶皱(枢纽倾斜,褶皱经风化剥蚀后,两翼岩层的露头线不平行延伸,时宽时窄,或呈“之”字形展布)。

3)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形形成中心部分为较老岩层,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分为较新岩层,两侧岩层依次变老。

3.节理:节理是岩层,岩体中的一种破裂面,在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没有发生显著地位移。 4.断层;岩层或岩体受力破裂后,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了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叫断层。断层的主要类型:1)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2)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3)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相对错动的断层)。 实习路线

一、泾阳县口镇—淳化县 花园口实习路线 1.地质概况

口镇—花园口一带地势北高南低,北部由基岩山脉及黄土塬,峁组成,山脉走向近东西。南部口镇以南被巨厚的第四系黄土覆盖。这里平均气温20.8℃(最高气温41.4℃,最低气温-13.1℃),年降雨量550mm,多集中在7~9月份。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doc》
地质实习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