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类文章如何提取关键词

2020-03-02 10:04: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原题重现】

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卷第12小题。(文章略)

12.统观全文,从中摘取最能体现文章主要内容的5个关键词。(5分)

【分析】分值5分,很高。此题考查的摘取关键词。考点实则为信息筛选和压缩语段。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思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5分的分值是很高的。一般来说,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找到有效信息,并从中筛选出核心信息;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且概括时只能用词或短语。因为这个能力会涉及到阅读、语用、作文审题等等,是一个影响学生高考成绩的很重要的能力。

一、【方法解读】

【高考真题】:(2010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转辗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与水生植物体内。

【解析】属“提取关键词”题型。解题步骤:1.读题,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2.分层次,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题中要求“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接着”、“最终”提示我们这一过程可分三层次,三个层次的核心动词便是“吸碳”、“施魔法”、“光合作用”。 答案:吸碳 略施魔法光合作用

二、【考点明析】:

关键词这一概念在撰写正规论文时经常涉及,指的是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最紧要的词语。 关键词又是网络中经常提及的词语,指的是人们输入搜索框中的文字,也就是让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搜索)寻找的东西。关键词的内容大多为人名、术语、网站、新闻、软件等。例如,就今天我们学习的探讨的内容,我们可以搜索[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关键词],那么这四个词就可称为关键词了。

三、【火眼金睛】

方法一:步步为营法(从语段中心话题入手)

解题基本流程:明确话题——寻找谓语——连缀成句——提取关键词 具体阐释:我们以2005年全国卷为例。

例①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

椐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分析步骤]

1.明确陈述的话题(对象)。

任何语段,无论是记叙、议论或说明,它总是围绕一个话题来展开的,体现话题的词语肯定是关键词之一。那么,我们就要根据不同文体来寻找语段话题(重要信息) 寻找中心话题小秘笈:

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叙述的对象(人、事)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中心论点或中心论题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说明对象

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描写对象(景、物) 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情感倾向的词

例②这个语段的主要表述对象(主要概念或主要事件)——“古籍”(“馆藏古籍”)、“人才”,两个都是主题词,都要筛选出来。

2.寻找与陈述对象(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

在这一步,我们主要是寻找和明确与主要话题(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如“修复”、“缺乏”就是对陈述的对象的陈述,不可不取。 3.将几个词语连缀成句(主谓结构)。

话题和谓语等词句选定后,我们可将几个词语稍稍连缀成一个谓结构的句子。本题可连缀成:(馆藏)古籍(亟待)修复,(但这方面)人才(非常)缺乏。(一般可以表述为:“谁或什么怎么样了”这样一种主谓结构)。 4.筛选,提炼出关键词。

最后,我们把连缀成的句子放入文段中检验,如能基本表达出文段的中心内容,即可筛选并敲定关键词——古籍、修复、人才、缺乏(不足)。

方法二:顺藤摸瓜法(寻找中心句入手)

具体阐释:把握语段的中心,关键是找到中心句。中心句往往是语段中表示中心语义的句子,是语段的核心。中心句有时是起始句,有时是终止句,有时又可能在展开部分。这些句子,或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或承上启下,我们要特别关注。在筛选时,我们可抓住这个句子,顺藤摸瓜找到相关关键词。

解题基本流程:确定中心句——仔细琢磨-——提取关键词 我们以2006年广东题为例:

例②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

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地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从意象中体味到其间所蕴含的美。这也就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说的“舍貌取神”——舍弃客观事物的具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神髓。

[简析]最后一个句子就是本段的中心句,而“舍貌取神”又是这个句子的核心。只要我们抓住这个句子,找出“貌”“取”“神”三字的各自所指,就能轻易套牢其中的三个关键词——“意象”“体味”“神髓”,再用上面所讲的话题法,找出本语段的话题对象——“书法”,另一关键词也便找出来了。

寻找中心句小秘笈:

除了段首句之外,我们还要留意文中的转折句、因果句、结论句,这些往往是作者有意强调的内容,同学们在筛选信息时千万不能视而不见,因为关键词常常就隐含于其中。

四、【总结方法】:

1.明确中心词

2.关注高频词

3.寻找中心句

4.明确具体要求

五、【挑战高考】

练1.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不超过15个字)(3分) (08年福建)

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 【你的答案】

练2.根据要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六个关键词(可以是短语)。

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这决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认,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史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 (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_____________。 (2)人学的史学观: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答案】

【参考答案】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或“书面报告”)应用于决策(或“应用”、“应用于决策之中”) (1)冰冷、必然性(或“历史必然性”)、逻辑;(2)慈悲、戏剧性、生灵(或“命运”或“生命的热血”)。

《社科类文章如何提取关键词.doc》
社科类文章如何提取关键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