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2020-03-03 16:12: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①两大历史任务:

a.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②相互关系: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

a.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b.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他们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的历史意义。

①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③教育了中国人民,促进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

3.近代史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①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②与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在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特权,劫掠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军事方面:

a.侵占中国领土,抢占中国租界,强租中国港湾,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b.获得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1901《辛丑条约》,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留兵驻守。)

c.在侵华战争中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1860年10月,圆明园)

④政治方面:

a.把持中国海关,控制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五口通商章程》、1844中美《望厦条约》)

b.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太平天国时期组建“洋枪队”,1901《辛丑条约》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帝国组织。)

c.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代理人。

⑤经济方面:

a.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1842《南京条约》广厦福宁上)

b.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⑥文化方面:

a.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b.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4.1.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①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

②1851年1月,广西省金田村建立太平天国,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建立标志)

③关于《天朝田亩制度》:

a.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b.意义:否定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具有进步意义;不过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

④《资政新篇》是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⑤1856年9月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1864年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⑥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a.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清政府的统治。

b.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d.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e.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⑦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a.原因:中外反动势力镇压勾结;农民阶级局限性和日益腐败以及政策策略和战略战术上失误。

b.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他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4.2.洋务运动。

①原因:内忧外患双重打击下清王朝的自救行动。 ②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口号:“自强”、“求富”。 ③内容

a.兴办近代工业。

1865,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1866,左宗棠,福建,福州船政局。 1867,崇厚,天津,天津机器局。 1890,张之洞,汉阳,湖北枪炮厂。 b.建立新式海陆军。

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李鸿章管辖最大的北洋水师。

c.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④洋务运动历史作用: a.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b.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翻译西学书籍给中国带来新的知识。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使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⑤洋务运动失败标志: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⑥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具有封建性、对外国依赖、企业管理腐朽。

5.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①1898年6月11日,开始百日维新。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a.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冗员,提倡上书言事。

b.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c.军事方面:训练新军,采用西洋兵制。

d.文化方面:创立京师大学堂,废除八股,提倡西学。

②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③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a.它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b.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c.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d.促进人们走上革命道路。

④失败原因和教训:

a.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b.维新派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c.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①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a.推翻了清王朝的同志,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c.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d.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e.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③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a.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c.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核心。 d.根源在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7.1.新文化运动。

①定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②开始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上海,《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③重要事件:1917年1月,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新青年》搬至北京;李大钊、鲁迅和胡适为主要撰稿人,《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④口号:民主和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

⑤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切中时弊,产生深远影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⑥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a.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思想武器,对中国进行改造。

b.有限的宣传手段并不能改造由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国民性。 c.用资产阶级的方法形式主义地看问题,影响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发展。

7.2.五四运动。

①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导火索:

a.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成长,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提供了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c.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d.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②五四运动首先是学生群众,在北京;6月后转为工人阶级,在上海。

③结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政府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

④历史特点:

a.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b.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d.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⑤意义: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8.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①中共一大:

a.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嘉兴南湖游船。

b.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

c.陈独秀为书记。

d.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②如何理解焕然一新:

a.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建立的。

b.它为中国人民带来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带来光明与希望。 c.它使得一切反动势力感到恐慌。

d.它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e.后期与国民党进行合作,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9.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①内容: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

②意义:

a.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b.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10.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①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党派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第三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②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奋斗,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③促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吧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11.抗日战争。

①1937年7月7日前事件:

a.“九一八事变”:1931.9.18,炸毁南满铁路沈阳柳条湖铁轨,炮轰北大营,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

b.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策略”。

c.1935,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华北事变。

②全面抗日战争标志:1937.7.7,卢沟桥事变。

③豫湘桂战役:1944.4——1945.1,最后一次日军大规模进攻。

④1945.8.15,日本投降战败。

⑤中国共产党采取“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⑥为什么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胜利意义)

a.抗日战争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多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b.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d.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巨大贡献。

⑦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a.中国共产党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b.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民族团结与民族抗争起到决定性因素。 c.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⑧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a.全国人民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理想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b.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动力。 c.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d.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①三大战役:辽沈(最早,1948.9-1948.11)、淮海(1948.11-1949.1)、平津(最晚,1948.11-1949.1)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21,北平,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 a.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b.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c.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些性质:

a.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b.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⑤为什么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a.帝国主义列强压制中国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百年遭受的耻辱。

b.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结束,人民成为新社会、国家的主人。 c.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 d.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e.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13.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创的农业合作化道路。

①原因:

a.农村生产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明显改善。

b.贫下中农生产经营困难,小农经济不稳定导致贫富分化。

②基本方针(1953.12):

a.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b.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实行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低到高的组织形式方针。

c.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式。 d.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e.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

③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

14.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9开始

③体制:政社合一,特点:一大二公。 a.一大:规模大

b.二公:公有化程度高,财产归人民公社所有,收入在全社内核算分配。 c.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损害社员和小集体利益。

④1959.7庐山会议,“反右倾”斗争。

⑤1983.10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①时间:1956.9.15-27 ②会议内容:

a.主要矛盾:人民对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b.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根本任务: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d.经济建设:反保守又反冒进。

e.政治建设: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f.政党建设:提高全党的马列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③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a.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b.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c.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①1978.5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12.18-22 ③全会内容:

a.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及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c.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与组织路线。

d.恢复党得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与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④为什么具有伟大转折?

标志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与组织路线,开始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⑤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7.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①1992.1.18-2.21邓小平南巡讲话。

②十四大时间:1992.10.12-18 ③内容:

a.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党得指导地位。

b.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决定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产生中央政治局。

④意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阶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版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辨析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_(选择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_(选择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doc》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