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学习心得

2020-03-03 04:51:3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在云岭大地、在祖国大江南北已经传诵很久很久了,非但没有“偃旗息鼓”之迹象,反而是“尘嚣日上”,持续地在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中产生深深的共鸣。这又让我又想起了一些所谓“先进人物”的“伪”事迹,“先进”也罢,“伪”也罢,都是媒体说的,最后不了了之,皆没了下文。历史证明,不属于人民的“先进性”,生命力是极其短暂的。而杨善洲同志不是这样的,他先进事迹的强劲生命力不属于先进事迹材料,亦不属于媒体报道文章,而是长时间人民群众的口耳相传,他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而且官至正厅,依然是农民本色——帮人钉马掌,卷起裤管替农民插秧,退休后卷起行囊走进大亮山,住进简易的窝棚开始植树,一干就是二十年,在他的身上看不出丝毫的所谓领导干部的“范儿”。

他被塑造成一个对家人似妖魔、对群众似菩萨的怪物。为了衬托他对人民群众的好,媒体不惜挖空心思去描述他对家人的严苛。试问杨善洲同志真是个不近人情的人吗?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在中国这样一个讲究和崇尚“礼仪”,倡导“礼多人不怪”的社会,能够从一个小石匠一步一步走到地委书记任上,杨善洲同志应该是懂得“人情世故”的。关爱自己的家人也是天经地义的,光顾大家,不顾小家也是不负责任的,小家穷困潦倒了,家人容易变得穷凶极恶,也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首先有了对家人的关爱才可能有对民众的关爱,否则对民众的关爱可能是不真实的。

他被塑造成一穷二白却三头六臂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创业之初,杨善洲同志身无分文,靠着捡果核做树种,每年种树一万亩。“连野樱桃和记木树都不长”的大亮山在他的指挥下啥都长了。住9年油毛毡房、点马灯、工资还常被拖欠的职工“在他的鼓舞下,始终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价值3个多亿的林场郁闭前的育苗、定植、浇水、施肥、除草、病虫防治、防火等生产管护成本至少1个亿,而国家投入才300多万,其余的9000多万全靠杨善洲同志变出来了。22年时间1120万棵树,每年都植树51万棵,既缺钱又少人,杨善洲同志摆平了。自己测量自己干,修山路14公里,每公里造价不到1万元。架设高压线路15公里、每年无偿为村民提供林柴、为6个自然村修通了公路、为8个自然村架通了生产生活用电、为4个行政村1万多人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村民人均产粮由原来的100公斤提高到450公斤„„

林场的产权不明晰。大亮山林场的山地在建林场前是集体的,“早已承包到户了”,大亮山林场的全称是“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大亮山林场的职工是“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林场发展的资金来源是杨善洲同志“不顾年老体弱,多次到省、市相关部门争取到300多万元”。我们可以试着这样梳理一下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土地是集体投入的,人员是县里抽调的,资金是财政投入的,杨善洲同志当初是大亮山造林指挥部指挥长,等于是退休后发挥余热,林场也给他发工资发生活费的,但他没领工资,只领生活费,那么最后说他“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国家”是有点牵强附会的。

毋庸置疑,杨善洲同志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一辈子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守足以让我们潸然泪下。老人家也是人,也会有人的缺点和毛病,这是能被群众理解和接受的,但媒体把他包装成一个完人,相反会让他脱离群众,人为地造成英雄和平民的距离感。群众喜闻乐见的英雄也应该是和我们差不多的——也有七情六欲,不以善小而不为,“举手之劳”去帮人,量力而行去行善,积极向上、简单快乐地生活„„

纵观杨善洲同志的一生,感触最深的是:他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有一心为民、扎根于民的公仆情怀,有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有大公无私、谈泊名利、乐于奉献的献身精神。这一切都是这位老共产党员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对我们是一种无形的鞭策。

成为英雄绝对不是杨善洲同志为人民服务的初衷。他一辈子的坚守源自他党性的坚定,这点值得我们一辈子去学习。一个人为自己做的事,会随他一起死亡,一个人为别人做的事,会被人永远记住。杨善洲同志为人民做了一辈子,媒体宣传或者不宣传,他为人民做的事就在那里,人民会永远记住他。

杨善洲学习心得

杨善洲学习心得

杨善洲学习心得

杨善洲学习心得

杨善洲 学习心得

杨善洲学习心得

杨善洲学习心得

杨善洲学习心得

杨善洲学习心得

《杨善洲》学习心得[优秀]

《杨善洲学习心得.doc》
杨善洲学习心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