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儿》教案

2020-03-03 20:43:2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枣儿》教案

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初家学校

杨娟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

2、把握戏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剧中老人和孩子的思想感情。

3、体会本文“枣儿”的象征意义。

4、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剧中老人和男孩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品中枣儿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相关资料

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的特征:

1、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2、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3、人特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4、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戏剧语言包括台词(即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案

1、让学生自读课文两遍。

2、让学生自己掌握文章中重点的字词。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背诵戏剧和象征的概念。

课内探究案

一、导入新课

放视频歌曲《常回家看看》,然后(让学生)谈歌曲喜欢这首歌曲的原因,然后特别找(父母不在家)的学生,针对这首歌说说自己的心理话。自然地走入《枣儿》一同来听听这位孤独的老人和孩子的心声。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线的字注音:(学生黑板展示,学案展示,然后相互批改) 竹匾

掸去

囫囵

咀嚼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学生口头回答) 踌躇:

。 蹑手蹑脚:

3、学生初读课文,填空,掌握文章的大体内容。(学生填空) 在乡间的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的男孩子,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子要把枣儿留给自己的父亲,流露出对孩子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的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三、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老人和孩子,他们分虽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请你将这些文字品评一下,说明自己的理由,将评语写在旁边。(自主完成,然后小组之间分享成果或解答疑问,最后师生交流互动,教师适时点拨纠正。) 明确:

※孩子:天真、活泼、稚嫩、可爱、善良、善解人意,孝顺的性格特点。(板书)

※老人: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孩子、纯朴、关心下一代。(板书) ※归纳方法:这些性格特点是通过台词和舞台说明来表现的。 学生找的地方可能是(学生在起来口头展示的时候,先说明在第几页,第几行,读一下然后品评):

1、老人

(对男孩)咱们学猫叫?(见男孩摇头)咱们学狗爬?(见男孩摇头)咱们过家家?(见男孩摇头)那,爷爷给你讲故事。 明确品评:老人想尽力挽留男孩,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老人从前总是陪儿子玩这些游戏,从而可以看出老人疼爱孩子,关心下一代,很纯朴的性格特点。

2、老人

我等儿子回来。枣儿回来了,就喜欢一边嚼枣儿,一边听我讲故事。

明确品评:晒枣是为了儿子,等儿子回来,看儿子吃枣。执着的等待,表现出老人爱子至真至纯,也可以看出对儿子的疼爱,和盼望儿子的到来。

3、男孩

(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了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明确品评:明知道爹不会回来,但是还暗藏着一颗枣留给他,表现男孩纯真、可爱、善良,孝顺的性格特点。

4、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

明确品评 :这是比喻的说法。“不认识回家的路”,指的是误入歧路,“天天喊”,指的是劝导误入歧路的人。可以看出孩子的天真、可爱,善良。 等多处。

※(教师在点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生成问题)

例如:开头和结尾相同之处都用了童谣的形式,开头和结尾也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有哪些?这对表现文章的中心有何作用?

明确:结尾所用童谣与开头有所变化,由幕后换为台前,由哼唱变成呼喊,由没有人回应转为无数个童声呼唤。这样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景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分角色朗读“时辰还早呢,再坐坐„„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让学生谈一谈,在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明确:语气,各人的身份,以及各人的性格特点。

四、剧中采用了象征手法,“枣儿”象征着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并让学生点明理由)

明确: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是传统思想的象征,是精神家园的象征。

四、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的老人和孩子存在着孤独现象,你能说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吗?想一想你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你又想向他们在外的亲人说点什么呢?(学生畅谈,各抒己见,说得合情合理就给予肯定。

五、总结(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小到一个词语,大到文章的主题,一点即可!

六、放关于与留守儿童有关的小视频《这个冬天有点寒冷》,再一次让学生体会本文的中心,并关心留守儿童,以及孤寡老人!

课后延伸案

学了戏剧,要学以致用,课后写一个短剧,自己选择材料,注意剧本冲突,以及剧中的人物的性格特点。下节课自读剧本,学生共同品评优缺点。 课后反思:学习本节课,必须让学生对文章非常熟悉,就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对待,并且要让学生早复习一下象征的概念和有关的戏剧知识,在讲课的时候这些都是绊脚石。对本文的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挖掘深透,这样就很自然地把文章的中心表现出来。

枣儿教案

《枣儿》教案

枣儿教案[优秀]

枣儿

15枣儿

《枣儿》习题

九年级语文枣儿教案2

《大红枣儿甜又香》教案

大红枣儿香又甜 教案

《枣儿》教学设计

《《枣儿》教案.doc》
《枣儿》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