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读后感

2020-03-03 08:52:0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读《论持久战》有感

这是毛泽东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希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而轻视游击战争。但是,抗战10个月的实践却向人们证明了“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写了《论持久战》这一军事著作,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

在《论持久战》这一文中毛泽东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喻为“犬牙交错”的战争。他透彻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劣,阐述了“犬牙交错”的几种形态:内线与外线,有后方与无后方,大块与小块,局部与整体,包围与反包围。毛泽东同志巧妙地运用了“犬牙交错”这一成语,以辩证性的观点,形象的指出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但最终胜利是属于中国的。他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必须经过持久抗战才能取得胜利的这一客观依

据 。他指出,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第一,“日本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这是日本侵略战争的基本条件,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胜,就建立在这个日本国家的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强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上面。”而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直至北伐战争,一切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的或改良的运动,都遭到了严重的挫折。”第二,“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而中国“近百年的解放运动积累到了今日,已经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各种内外反对力量虽给了解放运动以严重挫折,同时却锻炼了中国人民。今日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虽不如日本之强,但在中国自己比较起来,却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就是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中国今天的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种进步的基础上得到了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可能性。中国是如日方升的国家,这同日本帝国主义的没落状态恰是相反的对照。中国的战争是进步的,从这种进步性,就产生了中国战争的正义性。因为这个战争是正义的,就能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第三,“日本战争虽是在其强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但同时又是在其先天不足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虽强,但这些力量之量的方面不足。日本国度比较地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中国却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这同日本又是一个相反的对比。”第四,“日本虽能得到国际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但同时,却又不能不遇到一个超过其国际援助力量的国际反对力量。这后一种力量将逐渐地增长,终究不但将把前者的援助力量抵消,并将施其压力于日本自身。这是失道寡助的规律,是从日本战争的本性产生出来的。”中国方面“同日本的失道寡助又恰恰相反”,中国是反侵略战争,是正义之战。第一个特点决定了日本的进攻能在中国横行一时,中国不能速胜,中

国抗战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后三个特点决定了中国不会亡国,经过长期抗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论持久战》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毛泽东将抗日战争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通过这三个阶段,明确指出在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上,中国必将由劣势到平衡再到优势,而日本则必将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而后来的战争实际进程中,证明了毛泽东的这些基本判断时最成功的。在此我们不得不为毛泽东的智慧所折服,就当时的历史背景而言,中国百年间历经了数次变革,但终究以失败告终,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日本则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它的军事、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整个东方都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敌我双方的差距如此悬殊,任何人都不能百分百地肯定中国必然取得战争的胜利果实。但是毛泽东做到了,他深刻分析了中日双方的情况,指出了中国人民经过持久战必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客观依据,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这三个阶段,并分析了各个阶段的特点。这篇伟大著作,有力地批驳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的谬论,为抗战胜利指明了具体道路,坚定了人民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勇气。

毛泽东之所以能准确地预计,我认为这与他能清楚地认清敌我两方各自的优劣势有很大的关系。他通过总体来认清形势,而不是只盯着个别特点片面地分析。毛泽东提出“亡国论者看重了强弱一个矛盾,把它夸大起来作为全部问题的论据,而忽略了其他的矛盾。他们只提强弱对比一点,是他们的片面性;他们将此 片面的东西夸大起来看成全体,又是他们的主观性。所以在全体说来,他们是没有根据的,是错误的。那些并非亡国论者,也不是一贯的悲观主义者,仅为一时候和 一局部的敌我强弱情况或国内腐败现象所迷惑,而一时地发生悲观心理的人们,我们也得向他们指出,他们的观点的来源也是片面性和主观性的倾向。”实际上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能否解决问题,在对照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是如此,从大方向来认清形势格局,而不是片面地去模范搬抄。

《抗持久战》这一著作,全面系统的为人们描绘出战争发展过程的全过程,并回答了人们头脑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如此的具有条理性、严谨性和说服力,实在是太震撼人心,这在历史上是非常少有的。以后抗日战争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论持久战》中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论持久战》被人们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我认为其意义不仅仅是用于兵法上,它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把兵法运用到生活中,运用得好,就成为了一门人生哲学。面对困难、挫折,我们大多数人不是气馁焦虑,就是想一蹴而就、好高骛远,而不注重实际,就如“速胜论”,最终导致的只有失败。我们既不能太高估自己,也不能一味否决自己的能力,我们能做的就是科学客观地分析形势,将大困难分成无数个小困难,再分阶段解决,循序渐进。毛泽东就是将这场持久战分为3个

阶段,即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再依各个阶段不同形势而作不同的部署,最终才能赢取胜利。

或许有人会说,依现在的国际形势来看,《论持久战》已经落伍过时了,就好比伊拉克战争,美国人根本就没出动多少兵力和时间,就瓦解了萨达姆政权,并且大部分是依赖现今高科技的军事手段;日本的“广岛原子弹”更是一瞬间打得日本直接投降。但是我们要牢记一点,虽然时代在进步,但理论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就拿当今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来说,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内不少人就认为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盛世,而国外就开始流行“中国威胁论”。排除国外反华势力的宣传夸大因素,大部分人还是被中国高速的发展速度冲昏了头脑。但是只要我们细心,就不难发现在国际上对中国发布的数据大多是整体水平,而不是人均水平,就人均水平而言,我国在很多方面甚至还不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因此说我国是一个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的说法是正确的。而如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抗日战争并无区别,都将是一场持久战!当然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地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而是应科学地完善借鉴理论,再来运用到实践当中,要知道时代在进步,理论不能停留在原地踏步阶段。

红岩读后感

红岩读后感

红岩读后感

《红岩》读后感

红岩读后感

《红岩》读后感

红岩读后感

红岩读后感

红岩读后感

红岩读后感

《《红岩》读后感.doc》
《红岩》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