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

2020-03-03 13:21: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我国农业产业化问题初探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当前,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农业正处在“爬坡”时期,农民增收困难加大,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是在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本文,从发展产业化的意义、我过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来详细阐述。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意义问题对策制度

正文

1.1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机制。概括起来说就是走市场化和集约化的道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多种类型贸工农一体化组织,使企业与农户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将分散的农户小生产纳入社会化大生产之中,提高农业的增值能力和综合效益,形成自我发展新机制

其特征表现为:①生产舰模化。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②生产标准化。依靠科技进步,实行专业化分工,统一生产资料、统一生产技术、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检测、统一质量标准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所在。③产供销一体化。通过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来引导带动农业产业化的产供销一体化,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所在。④经营市场化。根据市场的供需情况决定生产的品种、质量、规模、核算成本,以追求最高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农业产业化的目的所在。

1.2推行农业产业化的意义和作用

当前,我国农业面临三大问题:一是国家投入能力不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政府对农业投入比例下降、绝对额有限,农业基础脆弱,比较效益低下,发展动力不足。二是分散的小农户经营规模不经济,单纯的原料性生产比较效益低,没有竞争力,难以进入社会化大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成为市场农业发展的瓶颈。三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产业被分割,农业部门留下产中环节归让工商部门,实行多部门“条条”管理,中间环节多交易成本高,致使农业比较效益低,成为市场农业发展的体制障碍。这三大问题,也是造成农村劳动力向工业和城市转移的最直接原因。针对上述问题,各地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证明,能够突破小农户瓶颈约束,排除传统体制障碍,增强市场农业发展动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新路子和有效途径

1.2.1推行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

我国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对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充实、完善和发展口1。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使农户找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联合与合作的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农业经营形式,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改革探索的新飞跃。

1.2.2推行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对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农业区域布局和产后加工转

化进行全面调整的过程,也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转变农

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向深度进军的过程。

1.2.3推行农业产业化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龙头企业通过组织农户,

实行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充分发挥家庭经营和农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

优势,依靠精深加工和提高科技含量,创出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农产品,在

国内外市场参与竞争.1

1.2.4推行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经营制度,是各项农村政策的基石。人多

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村人口较多的局面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的改变。我国

不可能走西方国家靠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发展农业产业化,

由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千家万户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可以在

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情况下,使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组合成专业生产联合体和大

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这开辟了在小规模家庭经营基础上,有效吸纳先进生产

要素、提高农业整体规模效益的新途径,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1.2.5农业产业化能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和配置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和创新。其核心是:

围绕某主导产业或相关的若干骨干产品,将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组合为

一个新的产业体系,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其实质就是把

农业从原来的第一产业领域扩大、涵盖到第

二、第三产业领域,通过某个农产品,

一、

二、三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使农业增

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2.6农业产业化可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门路

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广大农户

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将农业再生产过程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

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

生产.

1.2.7农业产业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90年代以来我

国农业发展的两大战略目标,也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向工业和城镇转移的根本措施。

只有依靠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才能更好地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增加对农业

的物质和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的产出率和商品率,从而达到增加农民收和农产

品有效供给的目的:也保有依靠农业产业化经营,才能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效

益为中心,围绕主导产业和支柱产品,组成贸工农各方参加的利益共同体,通过

开展加工、购销等,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使农业成为

高效盈利产业。

2 我国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

得了明显成效。如整体发展水平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结构优化,龙头企业的带

动能力增强、结构趋于合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继续完善等2。到20O6

年底,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54 842个,同比增长14.1% ;带动农

户9 098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6.7% ,同比增长4.3%;农户从事产业化

经营年户均增收l 486元,同比增长l1.2%。但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

仍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依然偏低,我国龙头企业的

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较弱,农业产业化政策

不完善等。

2.1 农业产业化政策不完善

制定某种产业政策对产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它可以协调各方面的力量,

集中资金、技术、人才保证该产业的优先发展。农业产业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乡镇企业之后,我国农民的又一大发明和创造,是我国农村第二步改革的

重要内容。政府虽在不同时期出台了相关政策加以引导和扶持,但政策、法规尚

不配套不完善,无法使产业化向更深的方向发展。当前,发展农业产业化迫切需

要制定一系列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法规政策加以引导和规范,才能真正将

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协调好,形成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的

进一步深化和升级。。

2.2 农民思想观念落后于现实

农民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 , 其自身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观念,直接影响

着农业发展的要求,也影响着自身收入的稳定增长。尽管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但相当部分农民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仍然不足,或者误认为种地不需要懂得市场经

济,致使市场经济观念不强,缺乏相应的前瞻力和判断力,甚至凭传统经验、主

观意志办事。在种植生产上不注意观察市场动向、分析市场变化,乐于跟风、随

大流,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要么都涨,要么都跌。

2.3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滞后

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客观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买方市场条件下,

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 ,根据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特点,必须要有完善

的农业服务体系强有力的支持。而目前的情况,一是市场信息的匮乏和滞后,不

少地区缺乏必要的市场信息渠道,乡村所得到的信息质量不高,一般性信息多,

有分析的供求信息少。而农民又缺少收集、加工、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因此,

结构调整中,简单模仿,从众现象比较普遍 , 产品结构的雷同,造成产品供求

新的不平衡。二是技术服务体系难以适应结构调整的需要,缺乏必要的技术服务。

许多地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很不健全,服务机构单一 , 服务内容主要还是传统

产品,服务方式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没有形成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农牧业技

术服务农民急需的技术帮助得不到服务提供。

2.4土地经营规模狭小

规模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但是,我国作为农业生产最基本资源

的土地,其农户平均土地经营规模仅0142 hm2,而美国、西欧各国、日本、韩国

2则分别达19

512、18~6

9、1

14、112 hm , 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狭小, 使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失去依托。大量的、分散的小农

户的存在,使农民在产前、产后、技术服务等方面同时面临极大的外部不经济,从而阻碍农业产业化的顺利发展。

2.5农业信息的传播渠道不畅

农业信息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是深刻而多方面的。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提供

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和灾害性气候与病虫预报等方面。这对产业化的实施成功与

否几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例如,产业化的科学决策首先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

市场信息不灵,则往往导致项目选择的失误。但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市场尚处于初

级发展阶段,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各部门、各行业

各自为政,甚至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缺乏整体设计与相应的法律政策协调,影响

了信息市场的合理、有序交易。大多数农村地区还没有建立网络化信息市场,农

业信息的采集、加工、储存和传递仍处于原始阶段,农业信息不能及时、快速、

准确地传递到农民手中,农业信息难以得到有效吸收和利用。目前国内已明显出

现的蔬菜产业过热、过剩现象,即是最好的证明。至于因为农户不能及时把握市

场信息而导致盲目生产乃至遭受损失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必须强调的是,以农

户或村社为单位的失误造成的损失毕竟是有限的;但如果是专业化、规模化和区

域化的生产因信息导致失误而造成损失那将是灾难性的。

3 发展对策

3.1 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应在落实好现有各项政策的基础上,围绕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完善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同部门都有其

相应的任务。

3.2 抓好“龙头”建设

龙头企业一端连着农户,一端连着市场,肩负着带领农民进入市场、共同致富的

重任,是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好一个龙头企业,就能带起一种或

几种农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带动一方农民致富。因此,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是发展

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内容.

3.3促进农业科技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农业科技企业集科技、生产和经营于一体,资金雄厚,技术先进,机制灵活,

营销手段有力,市场反应迅速,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强大推进器。我们常提及美

国农民只占人口的2%,但忽略了还有17% 的人口近2000万人分布在大大小小的

公司,为农户提供农业科技产品和服务。农业科技企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

分, 也是发达国家实现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鉴于我国农业及农业产业化

发展的“瓶颈”正在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实状况,因而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企

业将是我国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战略步骤之一。我国农业科技

企业的发展应该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高科技战略紧密结合,当前应着力

改造和培育一批技贸工农一体化企业、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民营科技企业。

3.4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一是因地制宜适度发展乡镇企业,并与小城镇建设以及户籍制度政策相结合,使大批农民与原来承包的耕地脱钩,促使土地相对集中;二是下功夫研究耕地流转制度, 特别是要研究使那些拥有耕地而不愿意种地的农民放弃耕地的流转机制;三是对规模经营者在各方面给予扶持和服务,使其顺利发展。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逐步推开并形成共识,规模经营的内涵和外延将得到新的升华和扩展。以企业为龙头,在尽可能不触动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运行的前提下,把成千上万的农民组织起来,使千家万户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与广阔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形成规模生产和规模效益,是最具推广价值且符合中国国情的规模经营。此外,企业以购买和契约的方式,获得农业资源的长期使用权,实行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也是规模经营的重要形式。

3.5解决体制问题

旧的农业管理体制已不适应产业化经营,迫切需要建立和形成新的管理体制。要不断深化改革,转换机制,理顺体制,为产业化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 境;要建立完善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农户按照“公司+农户”的基本方式,并建立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要指导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利益分配方式,密切与农户的经济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要规范龙头企业和农户的经济关系,提高合同履约率;要加快培育发展中介组织,积极推动供销合作社、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改造,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生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学文.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农业:农村

经济版,2003(7):60.

[2]唐义国.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农村经济,1999(10):12—13.

[3] 曲忠庆.农业产业化与科技进步[J ].中国农业教育,2000, 342 : 16219.

[4] 牛若峰.农业产业化: 真正的农村产业革命[J ].农业经济问题,1998,218 2 : 27231.

[5 ] 李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载体[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0, 147(3) : 18219.

[6] 顾焕章, 刘红明.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中国农业产业化的探讨[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0, 23 1: 972100.

[7] 李平福, 韩建民.农业保险——农业产业化的必要保障[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 18(6) : 3602362.

[8] 王永香.农村中农业科技信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农业教育,2000, 342 : 10211.

[9]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沿海地区农业规模经营问题.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6.165.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1999~2000 年: 中国农村经济形式分析与预测[ 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4.

[11] 牛若峰 .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 M].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8.2.

[12] 韩俊等 .产业化: 中国农业新趋势[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5.

产业化自查报告

住宅产业化

产业化工作总结

产业化总结

住宅产业化

产业化自查报告

农业产业化

体育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

《产业化.doc》
产业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