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论文

2020-03-01 23:38: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爱弥儿·论教育》读后感

阅读完《爱弥儿》这本书后,我感触颇深。想想卢梭是在

17、18世纪时期提出的教育问题,但在现在仍然存在。他的一些教育观念,虽然是我以前未曾认识过的,但在当代社会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爱弥儿将会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因为他有卢梭这样一位好的启蒙老师。如果爱弥儿真实存在的话,会是最靠近教育目标的成果。

教育孩子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从孩子一出生,你的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动作,细枝末节的行为都将影响一个孩子的品性。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提出了“放任无为”的教育方法。虽然作者到这本书的中间才明确提出这一观点,但我觉得这观点是从头贯穿到尾的,是此书的重点思想之一。

“放任无为”的教育方法首先就对一直以来把小孩束缚在襁褓里提出了质疑,提出不要约束孩子的自由行动的权利。也许这种作为还不为广大父母所接受,但将孩子束缚在襁褓里是不利于孩子身体的发展,我们不能因为避免婴儿不正当行为而产生畸形而导致将他行为束缚而产生畸形。我们也不必要对孩子产生过分的关怀,规定他几点吃饭,几点睡觉。让他顺应自然的成长,只会具有自然习性,而如果过分规定,养成不必要的习惯,只会多添加累赘。故最大胆,最重要的,最有用的教育原则是,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尽可能让它的心闲着。当然所说的是在十二岁之前,这样就不至于染上恶习,要知道一些不好的习惯一旦被小孩染上就难以改变,更会影响一生。父母也不需要过分小心,不准孩子接近刀等那些危险物品,任其把玩刀等这些物,受伤了又如何,孩子是知道痛的,没有听说过一个孩子因为玩而过分受伤致死的。受伤了,孩子更会学着忍受痛苦。对于孩子无理取闹的哭声,父母更应该学会放任。虽然今天会因为你的一时爱抚制止了孩子今天的哭声,但你带来的是将来无止尽的哭声。不要让孩子觉得你受制于他的哭声,要他觉的他的眼泪武器是没有效果的。这样子他以后就除了身体上的痛楚会哭外,其他的都不会哭。这些当然需要父母的“铁石心肠”。

“放任无为”的教育方法也是顺应自然的教育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顺应自然的教育就是把他放在他应有的地位,而且要好好地把他保持在那个地位,使他不再有超越那个地位的企图。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去对待他,我们对孩子们,讲体力即可,对于成年人才讲道理。不要拿一些寓言来教育孩子,那些寓言道理只适合大人,而你在孩子心中产生的寓言道理恰恰是与作者相反的。你也无需过早的拿一些单词小卡片给他学习,你在那个年龄段使学生所学到的,也是限于符号而不能使他们明白它们所代表的语言。你何不如花精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更为重要。对孩子们,讲体力。让他们知道你强,他弱,让他需要你。在小孩阶段,如果你想培养孩子的智慧,首先要培养他的智慧所支配的体力,如果想要人的思想敏锐和正确,就必须有良好的体格才行。所以让孩子多运动,多玩耍不为一件好事。而且顺应自然,把握现在,把你的生活限制于能力,你也就不会因欲望,虚无的未来而产生痛苦。

当然《爱弥儿》中不止我上述的教育观点,他的另外一些观点深受我的赞同。比如他强调母亲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对孩子撒谎问题的解决办法,触觉与视觉锻炼的重要性以及不要让他产生“服从”与“命令”的观念,而让“需要”,“能力不足”这几个词占重要位置。但我之所以对“放任无为”和“顺其自然”最为推崇是因为看到了现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宠爱,特别是现在较多独生子女的时候。

爱弥儿

《爱弥儿》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读书笔记 《爱弥儿》

爱弥儿读书笔记

(《爱弥儿》读书笔记)

《爱弥儿论文.doc》
爱弥儿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